细碎处的悲凉与温暖——《城南旧事》
2018-06-27 本文已影响0人
流浪远方的猫
因为大囡的课外阅读作业,我在四十岁这一年捧起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黑色封皮的书比我印象中的要厚了很多,草草翻阅,现在的版本中还收录了许多林海音先生的小文、评论、对台湾的介绍,篇篇文章是对大陆的怀念对台湾的钟爱对女性的熨帖,以及满满的对孩子的爱。
同样是描写北京的文章,林海音的文字与老舍的文字差别如此之大:老舍的豁达风趣,讽刺意味如此明显;林海音的文字却用一个儿童的干净澄澈的眼睛去体味和揣摩着北京的味道。从遥远的驼铃声开始,讲述了不同的胡同间发生的种种细碎巧合却又必然的时间,《惠安馆》中的秀贞与妞儿的离奇相认又迅速一起死亡、《一起去看海》中那个让人悲悯的小偷、《兰姨娘》中一个孩子对于自己家庭出于本能所做的维护、全书中啰嗦的宋妈在《驴打滚儿》中痛失儿女的锥心刺骨,一直到最后《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中爸爸的离世,英子的被迫成长。一个个故事被北京的胡同串起来,散在一个孩子的记忆里,成为英子成长中对于友情、亲情、爱情、生活、贫困、自立等等问题认知的困惑与探寻。
林海音的笔触是这样平实熨帖,从我这样一个后来在北京生活了十来年的人看来,她所描述的老北京是这样详实而充满乐趣——从未想过华表对于老百姓的生活意义;老北京人是这样在重重困顿中也乐观积极地生活着。
生活是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压迫,时时会面临背叛、无赖、病痛与离开,如何应对,如何生存,还好我在不惑之年又一次通过英子这样澄澈的双眼去看待一次,感谢林海音在描述陈芝麻烂谷子的细碎悲凉之处透出的童心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