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房外等候新生命降生
昨天(2月22日)下午,一位亲戚在医院待产,我和她的家人等候在市中心医院的产房外,在场的有产妇的丈夫、婆婆、公公,还有产妇的母亲。其实,通过手机,场外还有更多的亲友在等待着一个新生命的降生。
在整个孕期,孕妇做过各种必要的检查,各种指标都很正常。有了这个基础,产房外的亲友都很平静,或者坐在椅子上看手机,或是小声讨论着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
可是,远在老家的两位老人一一产妇的爷爷、奶奶却是焦虑不安,不时打来电话,询问进展情况。我能理解这一对耄耋老人的焦虑,在他们的记忆里,生孩子是一件冒风险的事情,用他们的话说,是“女人在鬼门关走个来回”。
长期生活在农村的老人,他们也许不知道,一切都已“今非昔比”。他们不能想象现在的医疗技术水平和设备的更新换代,也不能感受到医护人员对孕妇和家属的关爱与体贴。
在产房外的墙壁上,贴着这个产科的宣传画,上面介绍道:“业务上引进国际助产理念,为产妇提供自由体位待产、呼吸技巧镇痛法、微创助产技术、无痛分娩技术……”
“产房护士长从事产房的助产工作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专业助产技能,培养带领着全体助产人员在这里守候每一朵生命之花的盛开。”
透过这些文字,我知道产房内有各种各样我叫不上名字的设备,有专业的医生和护士,与我们这些等候在外的人相比,他们正严阵以待,他们在有条不紊地忙碌,劳心又劳力。
不久,产房的门打开,护士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出来,亲友立刻围上去,争相观看这个刚刚出生的孩子,是个女孩儿,六斤四两,粉嫩清爽。护士说,是顺产,孩子和产妇的健康状况都很正常,现在孩子必须回到母亲身边,两个小时后母女将回到病房。
护士抱着孩子又进入产房,等候的亲友团一下热闹起来(当时,产房内外没有别的产妇或亲友了), 他们纷纷打电话,发微信,向不在现场的其他亲友报喜讯,大家向孩子的家人祝贺弄瓦之喜,在微信里发红包,抢红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那个刚刚荣升为父亲的年轻人,喜悦而平静,他拿起手机,和产房内的妻子通电话,问她此时的状况,询问她想吃点什么。因为疼痛,当天的早饭和午饭,产妇只吃一点点,这会儿,她一定饿了。果然,产妇说,一切顺利,她不觉得很疼(无痛分娩技术的支撑),但是觉得有点累,有些饿。听到这些,那位当婆婆的立马冲下楼,为儿媳妇弄好吃的去了。
我想,那两位坐卧不安的老人,听到母女平安的消息,也该放下悬着的心了。如果把现场的一切讲给那两位老人听,他们也许会难以置信吧?
在几个小时的等待过程中,我第一次见识到产房外这样波澜不惊又"现代化"的场景,我想起这句话来:
如果你活得轻松顺遂,一定是有人替你承担了你该承担的重量。
为你负重的,也许是你的亲人,也许是某个行业、某个团体,也许,是整个社会。
你,应该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