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声

三十岁到了,分叉口的路上,有多少需要放弃,又有多少值得继续?(三

2018-10-23  本文已影响38人  连洛洛

霜降来临,看到一句话:霜降的降,是天地的规律,是秋冬的主旋律,我们个体无论有多少好与坏的收获,终将面对“有所失”。

人生的得和失就像流沙在手里一样,存在瞬间,消失即刻。二十岁的时候,我们有大把大把的青春可以去尝试,挥霍,消耗。

三十岁的时候,青春就在消逝,身体在这一时刻就像爬到山顶之后开始要下山了,本来带着一大堆东西登顶了,却发现,有好多东西需要扔掉,又有好多东西需要送人,还有一些必需品我要带着。

很多时候我们的苦恼是得不到和放不开,三十岁后的我,要如何面临这样的得与放。

一、拥有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放手的也不一定是最差的。

朋友总是惊叹于我能够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书,一个人走路,一个人旅行。这就是我,在纷繁喧闹的城市里,寻找属于自己的一份安心,那份安心就是孤独的分享物。

很多人喜欢在孤独的时候去看手机,看新闻,聊天,玩游戏,这些都是即刻可以拥有的东西,可以随时将孤独抛下,简单直接。即使约朋友出来喝茶,也是对着手机非常忙碌。

这样的拥有迅速及时,但是会是最好的东西吗?我想更多是一种消耗,一种逃避。消耗我们在夜晚时刻,还可以休息的身体。逃避面对孤独我们的害怕或者焦虑的种种感受。

三十岁后,我发现,身体越来越不好,消耗太多,我需要开始观照自己的身体。三十岁后,还可以做很多事,但是首先我得让自己静下来,学会与孤独的自己共处,与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待在一起。

这个拥有很难,但是他是珍贵的感受,我需要他,需要他去链接自己的身体和内心。然后让自己清楚知道每一刻我的心里真实存在的想法和身体的感受。

如同亦舒的心态一样,做到静静地做,静静地倾听,而后静静地分享,通过文字,通过读书会的冥想和气功的练习,感受孤独的美好,恬静宜人,犹如一位仙女穿梭在我们的内心和身体之间,通透玲珑。


昨天刚看了俞飞鸿的人生,活得自在,活得坦然,她也是一个享受孤独的人,在很多人都在追求各种名利权利的时候,她选择默默地绽放着生命之花,放下了很多可以成名的机会。

感觉她是一朵超凡的莲花,通透玲珑感知世界万物,却还能平和自然地知世故而不世故,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认真审视我们拥有的东西,即使是你认为舍不得丢弃的东西,可以学习《遇见未知的自己》里女主善于聆听潜意识里的声音,她想与老公离婚,在梦里,老公就像一辆破旧的电动车已经不能用了却舍不得丢掉,智者说那是潜意识里的提醒,告诉你其实你已经不需要,而意识形态里告诉你,因为没有勇气丢掉,所以暂且搁置。

拥有不是最好的,那不如放手,因为他已经不再是需要的东西了,遵从内在的声音,往往很痛,但是不管搁置或者留下,都是极其勉强的,甚至面临更痛的过程。

放手的东西虽然不是最差的,但是内在坦然,比拥有更加释然就已经足够好了。没有完美的人和事,只有当时当下,最适合的选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