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吃饭细嚼慢咽,用津液送服食物
吃饭时一定要细嚼慢咽,用唾液送下,使饭之精味散于脾中,华色充于肌肤。这样才能汲取食物中的精华,使之散布内脏,营养肌肤。
即使吃同样的饭菜,有可能别人吃的是精华,你吃的是糟粕,关键在于嘴里的“津液”,用津液送服食物,是最原始的健脾秘密。
靠津液送服才能获取食物完整的精血。
《黄帝内经》说“脾为涎,肾为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唾液来自于脾和肾这两个人体的先后天之本,是人体津液中重要的部分。
唾液反映了人体精气的充盈与否,而我们一定要保持唾液的充足和流动。
唾液还可以:清热泻火、解毒消肿、明目退翳;
经常咽下唾沫,可以滋润咽喉,不上火;
叩齿生津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补肾方法。
有句话叫秋天要养阴,其实就是养这嘴里的这一口“金津玉液”。
唾液,中医又称“津液” “甘露” “金津玉液” “玉泉” “天河水”等。
平衡健康的身体状态,口中津液如汩汩泉水不断涌出还是满口香甜的,但疲劳不舒服的时候,就会口苦、口干、口臭、口中不清爽。
道家修炼的一个重要功夫就是打通大小周天,也就是任督二脉,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应验方法,就是嘴里是否有这满口清香、甘甜的津液。
五液与五脏的关系:
五脏主要是指的心、肺、脾、肝、肾。
与五脏相对应的五液主要是指的泪、汗、涎、涕、唾。
1、心在液为汗:汗是五液之一,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化后,经汗孔排出于体表的液体,汗液的生成、排泄,与心血、心神的关系十分密切,因心主血脉,血液与汗液同源互化,血液中的水液渗出脉外则为津液,津液则是汗液化生之源。
2、肺在液为涕:即鼻涕,是鼻黏膜的分泌液,有润泽鼻窍的作用,鼻涕由肺精所化,由肺气的宣发作用步散于鼻窍,肺精、肺气的作用是否正常,也能从鼻涕的变化中反映出来。
3、脾在液为涎:涎为口津,即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由脾精、脾气化生并转输布散,涎在进食时分泌旺盛,以帮助谷物的咀嚼和消化。
4、肝在液为泪:泪由肝精、肝血所化生,肝开窍于目,而泪从目出,所以在中医理论中,肝脏与眼泪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5、肾在液为唾:唾是唾液中较为稠厚的部分,一般来源于舌下,有润泽口腔、滋润食物及滋养肾精的功效,唾由肾精化生,经肾气的推动作用,沿足少阴肾经向上经过肝、膈、肺、气管,直达舌下金津、玉液二穴,从而分泌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