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弘丹21天零基础写作训练营

人生必修课:学会独立,学会长大

2019-11-03  本文已影响0人  乐观桂娥

“清风明月都应该是自己一个人的事”。

起风了,得学会自己添衣;夜深了,得学会自己准时休息。

道路漫长,一路护送的人总有一天老去,抱不动,举不起。

相信总有一天,那些舍不得独自远行的人,会在家的门口静静地等着远方孩子的归来。

时光再美好,也要面对现实:有一天,我们终将学会独自长大。

一项调查显示,现在大约有70%的孩子因为自理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不行,而影响了学习。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一些习惯的养成,比如自己穿衣、收拾房间、整理床铺等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做了。

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只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孩子的智力发展和知识储备上,却忽视了自理能力的培养。

然而社会适应能力中的自理能力,真的是水到渠成的吗?请看案例一:

生活不能自理,被中科院劝退

13岁的“湖南神童”魏永康以总分602分考进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当时湖南省年龄最小的大学生。17岁时便考上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

她的母亲在“智商”教育上确实一路凯歌,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都不让他插手。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甚至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都高中了,还亲自给他喂饭。

从小学到大学,魏永康的生活一直是母亲一手包办,“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有出息!”。

然而,当魏永康脱离母亲的照顾后,完全“失控”:

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着单衣、拖鞋就往外跑;房间不打扫,屋子里也臭烘烘,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不记得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

最后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我心想,他将来长大离开我,人这么聪明,很快就能学会的,不晓得他已经形成习惯,改不过来了。”

魏永康的母亲可谓老泪纵横、悔不当初。

案例二:从小自强独立,收获美满人生

同样是年少聪慧,另一个人的境遇大相径庭。

张亚勤,12岁考上中国科技大学,成为当时中国年纪最小的大学生。18岁,被乔治华盛顿大学录取。23岁以乔治华盛顿大学校史上唯一一篇满分毕业论文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百度公司总裁。

12岁便离家独自去合肥上学的张亚勤,在科大自由地成长,他的母亲虽关心其学习和生活,但并不过多地在生活细节上帮他照料。

小时候的他经常一个人乘火车,去外地,因为母亲曾告诉他:

"男孩子,就要到外面跑跑,才能独立,才能真正了解外面的世界。"

在写给母亲的信《放飞的爱》中,他这样说道:

“世上有一种爱,叫“放飞”。母亲对我的爱就属于这种。

她不会把我捧在手心,许多事情总让我亲自去做,还说:学会独立,才能放飞......

谢谢母亲,谢谢您!在四十多年的人生道路上,是您教我学习、自立、自信、自强;是您教我怎样做人;是您教我如何在航行中搏击风浪;是您的放手,让我一次又一次的高飞。”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学会照顾好自己,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其今后的生活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我洗衣、做饭,收拾家务,再大一点就跟着哥哥姐姐下地干农活。

学校离家5里路远,每天上学放学没人接送,两三个小伙伴每天一起步行去上学,一路上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到了学校;有时有背诵的作业,就互相监督着一边走,一边背送课文,感觉很快就到了学校……

由于母亲从小的教育和培养,我很小就学会了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无论在外上学,还是工作,成家,一切都很自然很顺利,父母只是关心的询问,但从不干预。

正因如此,在教育我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一直坚定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越早开始越好。

从生活小事入手,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坚持让孩子尽早参与和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他得到锻炼的机会也会更多些。

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开学前几天我接送孩子到学校,学校离我们家并不远,走路10分钟,穿过家属区,过一条马路就到了。一周后都是自己独自去上学,开始的时候,我会从后面远远的跟着,儿子背着书包,边玩边走,很快就到了学校门口,和小伙伴们一起进了校门。这以后我就放心的让孩子自己上学了。我下班的时间要比孩子晚,孩子每天胸前挂着钥匙,放学后自己回家,写作业,等我下班回来作业差不多就写完了。

不过现在的孩子不能这么放手,一方面私家车比较多,另外小孩子一个人走在街上也不安全,家长该接送还是要的。

孩子喜欢玩水,每次我洗衣服的时候,他都会蹲在旁边,玩盆里的睡,这时我就会给他拿着小脸盆,弄点水,把他的袜子放到里面,交给他怎么洗,当然他是洗不干净的,他洗完我会重新洗,但是这个过程要让他知道。

说起孩子写作业,刚上学的时候,孩子有的字不认识,作业要求不懂,我会给他把作业题读一遍,然后明白题意后自己做。学习了拼音后,我就我慢慢的教他查字典,书中不认的字,通过查字典自己就认识了。再有背诵课文时,我会用录音机给他录音,然后放给他听,让他自己发现问题,这样记忆就会深刻些。

后来孩子在听写生字的时候,自己就主动打开录音机,先把课后生字读一遍,然后打开录音机,放一个生词,默写一个,对孩子的这个做法,我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小学一年期下学期以后,我基本上就不再陪孩子写作业,孩子从来也不依赖我。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无论是选择课余兴趣小组,还是高考填报志愿,他会征求我的意见,我只是提供参考意见,最终还是尊重他的选择。

每学期结束,考试成绩下来后,如果成就不好时,我会帮着他一起分析,找出问题,从未因为偶尔的成绩不好而责怪孩子。当然孩子也很争气,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前列,孩子的学习从来不用我操心。

孩子爸爸常年在外部项目,孩子的学习更是关心不上。我也是经常加班加点的工作,孩子也非常理解,有的时候我加班回来,孩子已经睡下了。看着孩子熟睡的样子,心里也不是滋味。有时真的觉得愧对孩子,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孩子才有今天的独立和成长。

孩子从小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有的时候比我起得早,自己热杯牛奶,煎个鸡蛋加在面包里,吃完就去上学。有的时候自己到外面买回早点我俩一起吃,但多数是我自己在家做着吃。很少让孩子拿着钱在外边买着在路上吃。

从小到大,孩子养成了独立的习惯,所以进了大学很快适应了大学生活,大二就开始打工,到外企应聘,做小时工,这样既提高了外语的会话能力,同时也有了一些收入,用于学习和假期游玩。

大学毕业出国留学,找工作,谈朋友一切都是自己拿主意。如今儿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女儿,到年底就3岁了,他和媳妇接受西方教育孩子的模式,从小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让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非常愿意做,而且乐在其中。

如何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长大,适应社会,我认为应该从以下5个方面做起。

1、从生活小事入手,给孩子安排他能够完成的事

如果让孩子做太有难度的事情,容易产生挫败感,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信心。

有很多妈妈经常问我,为什么我的孩子会喜欢做家务?而自己的孩子怎么都叫不动?很简单,我只是给他安排适合他能力的家务,若是碰到不能胜任的,我再想办法协助他完成。

2可以让孩子多做擅长的事情,从他容易胜任的方面入手,更容易激发他的动力。

3、允许孩子出错

有些家长不喜欢让孩子做家事,因为觉得他们总是在添乱,做不好,倒不如自己做了。

这也剥夺了他锻炼的机会。允许孩子出错,没有人能够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很完美!

4多鼓励和赞美孩子

不是等孩子做好了才去鼓励,而是他在努力的过程就值得鼓励了!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用放大镜的视觉看他的优点,要及时给予肯定,让他感受到满满的爱。

我们可以亲他,拥抱他,可以告诉他:“你长大了,是妈妈的好帮手!”

赞美和鼓励,让孩子自信成长。

5、放手让他去做

对于孩子来说,生活能力的提高,他的自由度也会随之提高,独立性也就越来越强。

孩子做事情的最初动力来自于他个人的需求:想吃了,我不拿,他就得自己动手拿;想出门玩了要穿鞋子……等到他具备了一定能力时,就让他在父母视线之外去成长,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中调整自己的行为。

放手去买菜,放手去看病,放手让他在家自理一定的时间段......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忽视他的能量。

当他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强时,你也可以适当依赖他,让他感受那种被需要的心情。

当这种自身的动力被激发出来时,孩子会更愿意去学习、分担家务。

现在很多家庭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对孩子更是呵护有加,尤其是独生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

这般娇惯,导致孩子们自理能力特别差,依赖性很强,倘若连自己都照顾不了,又谈何适应社会呢!

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并不只是关注智力开发、传授知识和技术,它还包括培养品德、塑造人格、养成习惯、认识社会、建立关系等等,而这些都需要一个长期引导、循循渐进的过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