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记录,很快就会遗忘
今天发生两件事。
一是下午爸爸叫小必吹笛子,他不干,说是晚上的事。
二是晚上吃完饭,小必说要下去玩,我说先指挥一下再下去。他不干。我说,只要不到两分钟,很快的,他坚决不。
我说,那就不要去玩。
他就真的一直犟着。
后来,他要帮我折衣服,说要看电视,我说不行。
他又要让我读书给他听,我不理他。
七点三十三,我提醒他要练功。他马上去了。
练完功,我叫他吹笛子,他也没意见。
是我挑起话题:傍晚叫你吹,你不吹。现在爸爸不在家了,谁教你?吹得不好听。
被嫌弃的他伤心了,吹得更不好了。
我叫他不要吹,想吹也不给他吹了。
我的声音是严厉的,他哭得挺伤心。
九点的时候,我把在看书的他叫过来,让他坐在我的腿上,跟他解释:
做事有规律是对的,在规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也是对的。
但,为什么吹笛子?是为了完成任务,还是为了学本领?
是爸爸在的时候学得好,还是不在的时候学得好?
如果对学习有帮助,为什么不改变呢?
再说,指挥,为什么让你马上指挥呢?
一,时间短,不会影响你玩耍。
二,怕忘记。因为没有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整个暑假,指挥不超过十次。所以,想到了,马上做,不会忘。
三,晚上需要做的事情少,我有时间读《丛林之书》《圣经故事》英语故事给你听,你有时间可以看课外书。
可是,因为你的闹情绪,玩耍没了,故事没了,读书时间也没了,现在已经九点多,你连吃点心的时间都没了,损失多大呀!
妈妈因为你的闹情绪感到很伤心。因为我希望你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当学习与玩耍有冲突的时候,你能把学习看得更重要些。
你把大把的时间花在闹情绪上,如果是跟时间赛跑,那不是被远远地抛在后面吗?
我又举了班级里,老师可能会占课的例子,说了两种态度的孩子。一种接受了,认真学习。一种不接受,整节课闹情绪,不好好学习。问他要做哪种人。他用手指示意,要做第一种人。
这么一个回合下来,能不能让他接受,来自于大人的,对于计划的灵活改变呢?还有待于进一步测试。
但就算他情感无法接受,至少理智上明白了道理。
思考: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坚持,是可以理解的。
但,这种想法,如果不正确,不该纵容他。
要让他明白错误的地方。
整个晚上,三个多小时,说不心疼时间,那是骗人的。但相对于学习本领,完成任务,习惯养成,态度校正更重要。
如果一个晚上,能让他悟到,学习更重要,大人的意见不容反抗,闹情绪是不对的……
那虽然说没完成任务,收获的道理却比任务重要得多。
通过反思,觉得自己今天的坚持是对的。
德育为先。本领的学习可早可晚,做人的态度倒是要随时随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