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引发的思考
在谈到品牌定位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提到聚焦。比如聚焦顾客,聚焦产品,聚焦主营业务。竞争激烈,只有集中精力和资源,才能聚合定力。
在个人成长方面,聚焦应该是最应该重视的策略之一,因为网络和信息化时代,信息过载,一不小心,我们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偏离主要目标。
行动失焦,很难拿到想要的结果。
在聚焦这个核心策略上必须做到知行合一,并时时反思检讨。
但事实是,我们时常对企业聚焦与否品头论足,而在自己的工作和成长上总是游移不定,从来不去思考聚焦对个人的要求是什么。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我们谈到聚焦时,我们要谈些什么呢?
一
行动聚焦 :深耕细作
有些竞争力,需要时间打磨和验证,容不得三天两头赶风口。
你没有从0到1的决心,想在1后面添再多0也是空谈。而从0到1,就需要聚焦。
比如,你是个文员,有很多技能不太熟练。而同事中,有的人会表格,有的人会PPT,有的人会剪辑……那你怎么办?
比如平时你打字每分钟80字左右,想把目标定在打字突破上。就可以下班回家专门练习打字和排版,每天集中不少于3小时时间,天天坚持。
大力出奇迹!因为聚焦,你在打字速度上终于突破瓶颈,一分钟打200字以上成了平均水平。
有了这个成绩,你再提高输入的准确率、排版的精美度就是加分项了,而且这些加分项也会提升得更好更快。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王阳明语)
起步时,肯定要在一个地方深挖。因为你不可能十项全能,你得聚焦力量,在一个地方打透。
能下大力深耕的,都是志向坚定的人。深耕细作,就是聚焦的行动指南。
很多企业做大了,好像干什么成什么,做什么都挣钱。殊不知,它们在自己专长的领域,深耕了很长时间,那才是它们的护城河。
比如腾讯,它靠QQ和微信起家,不断深耕。在微信的生态上,做成功了很多东西,包括社交、娱乐、游戏、广告、支付、金融等等。
“深”是纵向维度,向下。“耕”是时间维度,持续向前。
如果有人向你宣传:学会这一招,月入X万很轻松……大可不必相信。
因为他本身背离了“深耕”的两个维度,世界上哪有超越因果的速成呢?
二
思维聚焦: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提出:每一个系统中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它不能被违背或删除。
换言之,第一性原理是指回归事物基本的条件,或对其要素进行拆分、解构,从而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优路径的。
埃隆·马斯克是第一性原理的信奉者。
他对第一性原理的解读是,当我们分析一件事物时,把它拆分到少数几个最基本的、准确无误的原理,然后,再用这些基本原理,把东西重建起来。
比如,他创立的SpaceX公司每发射一次火箭的成本高达6000万美元,失败一次损失惨重。他定下一个目标,如何把火箭的运营成本从6000万美元降至600万美元。
你如果总想着从上下游供应商那想办法压价,根本无法实现。他直接拆解发射火箭的每一个环节,最后发现助推器成本最贵,于是,提出回收火箭推进器的设想。
这一设想,注定载入人类航天史册。虽经历几次失败,但他聚焦这一方向,并于2015年成功回收火箭,完成人类壮举。
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是一种追本溯源的思考方式,从原理出发,一步步向前推演,寻找事物的本质。
只有洞察事物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之所在,才能坚定方向。有了这一思维利器,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就不会跑偏。
稻盛和夫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一家制造绝缘瓷瓶的企业,因为经营效益不善,不到一年,同期入职的伙伴纷纷离职。当他也想离开快倒闭的公司时,兄长棒喝:在这样没人干活的公司你都做不出点成绩来,你还能干什么?
他想通后,下定决心埋头工作。后来,稻盛在谈到人生成功的经验时,他认为付出不亚于任何人努力的工作理念,就是从最艰难的经历中培养起来的。
从此,稻盛看待工作问题、解决工作问题的方法很简单:不抱怨,想办法。
换一个角度,稻盛兄长的思维,其实也有第一性原理的味道。
三
结果聚焦:延迟满足感
上世纪六十年代,斯坦福大学教授米歇尔(WALTER MISCHEL)进行了一系列的“棉花糖”试验。
600多名四岁左右的儿童参与实验。研究人员把孩子带进一个房间,房间的桌子上放着一颗棉花糖。并告诉孩子,自己有事情要离开一会。如果他回来时,棉花糖还在,那么小朋友就可以再得到一颗糖作为奖励。如果把棉花糖吃了,就没有奖励。
结果是有直接吃掉的,也有拼命忍住但坚持不了一会儿,还是吃了的。不过总有小孩子会通过转移注意力,闭眼,后退等,直到研究员返回。
这是一个跟踪实验。14年后,研究员对参与实验的孩子进行后续调查,发现那些能够抵抗棉花糖诱惑的孩子,在集中注意力和推理能力上的表现都要好于那些吃掉棉花糖的孩子。他们在SAT考试(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中成功的更多。
心理学家提出一个重要发现:自控力,延迟满足与享乐的能力,是决定孩子今后成就的一个关键因素。
延迟满足感本质上就是抵制诱惑。
有些成年人面沉迷游戏、短视频不能自拔,不过是被感官的即时满足所控制而已。
自律不是横在他们面前不可逾越的鸿沟,延迟满足感才是。
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在等待期中展示坚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这本身就是长期主义者的特质。
“以大多数人满足感延迟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张一鸣)
从某种意义上讲,聚焦就是长期主义的代名词。
写在最后
聚焦当然不是单一线条地使蛮力,而是要集中资源,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护城河要成为防御的壁垒,还要有活水系统、蓄水系统、调节系统、净化系统等等。
系统化构建能力,把能力系统化,这就是聚焦后,深层次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只有这样,才能在某个领域,通过系统的动作,保持领先地位。
比如很多人以为减肥只是饮食计划、运动计划的完成,殊不知没有好的作息,如何管理饮食规律?如何保障运动时间?所以真正能够减肥成功的是一套完整的系统:作息、饮食、运动、康复……等等。
一个人永远干不过一个团队,一个团队永远干不过一个系统。
聚焦的背后,是要建设属于自己的系统。不论个人也好,公司也罢,只在目标、执行、反馈、迭代上着力打造完整的自运行系统,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