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欺民心不可欺,人可欺善不可欺
贺公仙人观和擂缽井的传说
在老家的后面有座骑岭寨山,骑岭寨山上有座贺公仙人观,观下有眼擂缽井。
顾名思义擂缽井井口就一个擂缽大小,但这眼小井虽然在山顶上,无论天旱洪涝,一年四季从未断过流,也从没有大水弥漫出来,它总是不紧不慢,懒洋洋地流淌着,似一个老人在不急不缓地讲述着一个遥远的故事。
听老辈人讲,他们年轻用几付棕绳连起来,坠石头入井,都沉不到底。我有幸在一年的冬天去过擂缽井,在霭霭积雪中,它仍冒着丝丝热气,涓涓细流汩汩而出。贺公仙人观己经在那场浩大的运动中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只留一片残垣断壁,和一个古老的传说。
所谓传说,都是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的,这个传说也一样。我问过很多老人家,谁都说不清这是发生在哪朝哪代的故事。虽说这是个小地方,但县治都梁却是历史悠久,在秦汉时期就有了。那就按老套路,我就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吧。俗话说,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这里也一样,山青水秀,土地肥沃,人们在山下安居乐业,其乐融融。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山上的溪水干涸了,老天也不开眼,只见乌云不见雨。慢慢地这座骑岭寨山上不仅没水,山也变得光秃秃的,什么鸟语花香,风景秀丽啊,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到处都是怪石嶙峋,荒凉无比。山下的居民生活艰难,年轻的,能动的,开始都准备搬走,但看到那些老弱病残无法一起搬走,就留下来得过且过,望天吃饭。
日子一天天在苦捱下度过,村民到处在从前的山涧和河流中寻找着水源,有时找到一星半点的水,谁都不会争抢,任由长者来分,就这样,连那些老弱病残都没有人因为缺水而渴死去。
这时,我们的贺公仙人终于上场了。
一天,山下来了一个道士,姓贺,带了一皮囊的水,说是要送给他们。但说了几篇,谁都没有去喝。贺道长感到很奇怪,说:“你们一个个都口干舌裂的,现在有水了,为什么没人主动来喝呢?应该是争着抢着来喝才对啊!”
“你这没多少水,根本就不够大家喝,我们是在等长者来分,到时大家都能分到一点水喝。”其中一个老人说。贺道长再问,就没有人再回答。道长明白了,这些人少说话是为了保持体内水份,就没有再问。长者终于来了,开始为大家分水,可是皮囊虽小,但那水却总是倒不完,让每个人都喝足了,皮囊还是满满的。
这时,大家才明白,他们是遇到神仙了。在长者的带领下,一起跪在贺道长的面前,请求神仙为他们寻找水源。贺道长让大家都起来,并告诉大家,自己不是什么神仙,只是用天罡搬运之法从井龙王处借的水,是要还的。昨天他看到大家一起喝那一小杯水,喝了一遍,还剩下大半,很受感动,特意来为大家寻找水源的。
当天深夜子时,贺道长设坛做法,查天劫地遣,都没问题,他就感到奇怪了。没得罪天没得罪地,怎么就会突然没水了呢?要说是龙王做梗,也不可能,自己我龙王借水时,井龙王也是很爽快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贺道长百思不得其解,决定天亮后亲自上山去查看。
第二天,贺道长在群人的带领下,在骑岭寨上寻找蛛丝马迹,发现所有的山涧泉眼都是被做法具结堵住了。贺道长试着去解,但对方法力高深,无法成功。他知道找不到事情的症结,根本消不去村民的灾难。找啊找啊,最后在骑岭寨山顶发现是一条鼋龙做法堵住的泉眼,贺道长见状厉声喝道:“何方孽障,竟敢堵住泉眼,残害生灵。还不快快收回法术,免遭天谴?”
“你这牛鼻子老道,我看是大头蒜吃多了,竟敢来管本王的事,真是不知死活,识相的还不快快滚开。”鼋龙化成一个青衣秀士傲立山头,毫不示弱地说。
贺道长打开天眼一看,这鼋龙还真不是什么精怪,的确是受过上天敕封的本方龙神,自己一个修道之人,在龙神面前不过是一凡夫俗子,但就算是一方神灵又怎样,不能庇护万民,反而还做恶害民,怎么对得起上天的好生之德。于是,贺道长义正辞严地说:“你做为上仙,坑害生灵,我虽一修道人,也要和你理论理论,是不会放任不管的。”
“我为什么要庇佑他们,我在这山顶喝西北风,他们在山下团结友善,互尊互爱,其乐融融,眼中还有没有我啊?”
“万民的幸福难道不正是你们这些做上仙的所希望的吗?”
“少废话,万民的幸福关我何事,滚。”
“残害万民,必遭天遣。做为上仙,罪加一等。我虽本领低微,今天也要为民除害。”
“你敢打我,就是有违天道,才必遭天谴。”
“路不平有人铲,天不公有人管。更何况你做恶多端代表不了天。”说完,贺道长拔剑扑向鼋龙。
鼋龙作为一方天神,法力自然深厚。贺道长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三五招之后,就开始显露败迹。这时,骑岭寨山上的山精兽怪都不再惧怕鼋龙的天威,跑出来为贺道长助威出力,一起向鼋龙发起攻击。有道是天威不可违,但民心更不可欺。鼋龙见事不妙,就想逃之夭夭。贺道长尽最后之力,向鼋龙逃进山中的方向抛出宝剑,在鼋龙入土的一瞬间击杀了它,一股细流汩汩而出,这就是后来的擂缽井。
刹那间,鼋龙具结的封印解开了,一眼眼山泉水急喷而出,山青了,水秀了,鸟儿又开始欢呼春天了。可是,贺道长在最后一击时耗尽了全身的力量,颓然地倒在得上,人们把他围在中间,千呼万唤也呼不醒他。
这时,天上的仙乐响了,一只仙鹤飞到贺道长面前,把贺道长驮在身上,向天上飞去。仙鹤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天际,只剩下贺道长的声音:天可欺,善不可欺。
后来,为了纪念贺道长,人们在山上修了这做贺公仙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