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个你永远不需要卖出的股票
普通人最重要的一个优势,就是我们“不用非得做点什么”。
之前我举了个例子,比如一个基金经理,哪怕他独立思考能力再强,再不想从众,但当比如2020年生物医药股走势很强的时候,TA可能就不得不跟随大家一起买入这种热门行业股,否则就会被别人落下。
要知道,大众往往是看着排名,看着基金实时业绩来选择投不投资某个基金的,所以有时候一旦你过于特立独行,就有丢掉自己工作的风险。而一旦这种热门股跌下来,幅度往往也很大,但是大家跟着一起跌,起码工作保住了,但是普通股民就要蒙受损失了。
同样,比如普通人可以靠购买指数基金获得收益,但基金经理可不能拿着高昂的管理费去买指数基金,于是他们也不得不“总要做些什么”。
之前的课程我们还举过电影《大空头》原型迈克尔·布里的例子。当时,投资人的集中赎回直接让他关闭了基金。所以,如果自己买的一个股票赚了不少钱,基金也经常会选择止盈,把钱落袋为安,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把业绩坐实,之后再出去募资,PPT 上也比较好看。
总之,不断地择股、择时、止盈、止损,是很多专业投资者不可避免的行为。
也正因为这样,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更应该利用起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我们应该去买那些永远都不需要卖出的股票。
所以,我现在非常理解很多选股大师说的那个道理:买股票最好的情况,就是买到那种只需要你做一次决策的股票。
因为之后只要你再做决策,不管是止盈还是止损,都是给自己增加了犯错误的几率。如果能买入之后再也不用管,只要保持持有就好,实在是有点幸福的一件事了。
甚至巴菲特有一个比喻,叫做“选股就像结婚”,你在结婚,或者买入股票的时候,一定是抱着两个人一辈子白头偕老的愿望的。
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可能这个婚姻没能一直继续下去,但下一次结婚,我们一定还是抱着同样的愿望。
当然,有些同学可能想说——我当然是想买到这样的股票了,但是超级明星公司就是很难识别,而且持有的过程确实是很难熬。
没错,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是有选择的,是可以不去买股票的,是可以通过更加简单、系统的方式获得长期不错的收益的。也正是因为我们有得选,所以才更应该把标准定高,否则去玩那种自己不擅长的反复交易和买卖的游戏,把钱亏掉也是很正常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