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神唯一?
为什么你神唯一?福音的回应
前几天查经查到十诫,谈到第一诫“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婷婷姊妹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一个慕道友的疑问:你们的信仰看上去挺好的,但很难接受你们的神是唯一的,神既然爱人,为什么不能宽容些?
几位弟兄姊妹给出了很好的回应,@张俊特别举出创世论和婚姻的例子,表明神创造者的身份和深切之爱的排他性,相信已经很好的解答了婷婷的疑问。想到这个问题较有代表性,可能在传福音的过程中仍然遇到,与大家进一步讨论,
1、关于宽容
宽容,是被冒犯的主体对冒犯者的谅解,容忍。当一个人希望他人表达宽容的时候,是在要求对方放弃某些权利。他固然可以提出要求,但放弃与否的权力在对方。不设处境地谈论宽容,是用空泛的、概念化的宽容单方要求对方,是以宽容之名行不宽容。这个逻辑并不复杂,为什么很多人在情感上不太接受这样的解释?
2、预设的爱
神高于人,爱世人,全能神有大量,就应该宽容世人,至少可以容许信祂的人有不限于一种的崇拜——这可能是希望神“更宽容些”的预设心理。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是:神没有按照“我”期望的方式实施爱与宽容。人心渴望绝对的爱,却要给这个爱附加一个相对的、符合自我心意的前提。
信仰,是人相信宇宙间有一个公义、至善、高于自身的力量,愿意放下自己,透过委身来与之联合;不是“我”已经有一个既定的良善框架,在世间挑选一种与之匹配的仪轨。玩具店里流着眼泪的孩子,那一刻认为父母真的不爱他了。人一生有多少次跟随着“舒服”的牵引,抵达苦痛之境?
3、认识自己
“我”是天地间无法回避的存在,通常人都认为自己的意志无比真实并据此做出选择,期望少一些约束,便是自由。这个世界也确实为“我”提供了这样的意象:只需进入一间便利店,就可以非常接近这样的满足:数十甚至上百种的饮料可以满足“渴”的需要,“我”似乎拥有充分的选择权,但决定将它们放在购物篮里的是什么?是悦人眼目的包装?是疲劳时可以继续透支体力的功能?还是生产企业巨资打造的品牌形象?…几乎所有选择都是某种影响的结果——但人宁愿相信那出自“我”的自由。
有人选择奉信科学,科学告诉我们清洁的水是多数情况下正常人最健康的饮用选择 ,试想一大堆丰盛的自助饮品摆在面前,申称自己相信科学者喝下了什么才真实地代表他所信的。人若没有确实的信仰,所信的多是一时的自我满足和未经推敲的感受——保罗所讲的“随从肉体”,甚至不能做到忠实于自己(前后矛盾)。
传福音不仅是将独一神介绍给对方,工人、更是信仰在传福音者里面再次验证的过程:无需将福音改变成“舒服”的样式以使对方乐于接受。传福音是心里诚实,口中柔和地敬拜真神的过程,只是这样的敬拜多一份期待,因你喜悦祂的同在——愿你的国降临(在你和福音对象身上),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你若信的诚实,就是圣灵使用你对谎言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