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              ——奇怪的书

2020-02-01  本文已影响0人  嘻哈小咸鱼

  我看过这部电影的简介,可能是因为时间太过久远了吧,几乎都忘记了。依稀记得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专一钟情,却得不到回报的人,最终放下自己感情的故事(?),我的记忆也可能出了差错。

  看完了这本书,我就没有再回去看电影,通常,我个人认为改编成电影的书在内涵、细节和人物刻画方面不会比原书更好。毕竟电影的展现空间有限而书不必担心音效演员之类的东西。其实,最真实的原因是我再拿手机,我妈就要绷出一脸“资本主义”的面孔,用她怀疑自己得了冠状病毒的喉咙,吼得我满屋子飞了。

  顺带一提,如果我对电影的记忆是正确的话,那一定会很无感。我觉得一个专心爱着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简直就是让我看到就要炸毛的最佳狗血桥段。可能是我本身性格的关系,即使挖空我的同情心,老妈所谓的共情力,我也只能给这样桥段翻一个大白眼,更别提“感动”了!我是只要别人不爱我,无论我第一眼多喜欢她/他,我都不会再继续的那种人。崇拜,喜欢可以,毕竟对方的确有吸引我的地方和值得我学习的优点,但不是爱了,我甚至不会和对方做朋友。我会在意识到这点以后,把他/她放到类似“idol”在我心中的一个位置,默默欣赏,没感觉了以后可以轻轻松松地忘记,但我十分清楚,我的人生不会闯入这样一个人了。所以什么辣鸡段誉,喜欢王语嫣到神魂颠倒,游坦之对阿紫,游坦之还殉情了,这不是一个个抖m吗!气死我了!当初看的时候都想撕书了!

《天龙八部》如果除去爱情线,绝对是我认为金庸写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可是我不想再看它一遍了,就是因为这两根搅屎棍,我都不能再看一遍我可爱的虚竹和乔峰了。

  当然,如果电影本身内容不是这样的,请忽略我的废话连篇。

  所以我对于这部电影很迷惑,我觉得仅仅以这样的可以说是“主旨”吧,它是怎么名扬天下的呢?我觉得肯定是我自己太过于肤浅,太没有“共情力”了,整天整些打打杀杀,八卦新闻,娱乐已经腐化了我的灵魂,连最基本的对作品的判断解读能力都没有了。

  我很是悔恨,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但问题没解决,只能问妈妈,看看所谓“影评大家”有什么高见,结果我妈告诉我这部电影想表达的就是这玩意。她还感动地眺望着远方,深情地告诉我:“这样一个富甲一方的人,能不忘初心,保持这样专一钟情,是最难能可贵的啊!”她把手一挥,“这本书为我们广大的双鱼,感性的女同胞们写下一个美好的故事,赞扬这样纯洁的品质……” 吓得我赶紧溜进了房间。

  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觉得我实在是惭愧,竟然对这样深刻的“主旨”无感?罪过罪过,再不看实在对不起父母的栽培,读书就要挑战自己读不懂的书,我一咬牙,捧起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一口气读了下来。

  合上这本书,我一直处于震惊当中。首先,我非常同意评论家约翰张伯伦的话:“有能力用一段文字抓住一个时代的韵味、一个夜晚的芬芳和一首老歌的情调。”这本书生动地把爵士时代展现在了我的眼前,我真的感到很高兴,我能感觉这本书竟然给予了我看电影的视觉,却又不似电影这么局限,即完美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纸醉金迷,又给我了神秘悠远的意境,让我觉得亦真亦假。包括这本书用词精美,比喻恰当,巧妙的互文借代,包括一些物品的象征意义,以及我非常佩服的,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式,都令我眼前一亮,深深被折服了。不过最令我震惊的是我妈竟然会觉得“这样纯洁的品质”之类的是这本书作者想要真正表达的东西。

  我不能这样否定一位长辈“感动肺腑”的发言, 每个人都可以持有自己对于任何事情的看法,我可以不同意我妈妈的看法,但是我知道我必须尊重。怎么说呢,虽然我认为显然不是这样的,但我觉得我妈的看法的确有可取之处。

  盖茨比,显然就是我不喜欢的那种人,但也不是特别讨厌。我认为他还是比某两个我都不想提起姓名的人要好,好多了。他对于黛熙的爱,是我很欣赏的。不像段誉这么轰轰烈烈,只有在“王姑娘有难!”的时候才能使出凌波微步;不像游坦之这么刻骨铭心,在阿紫自杀后也义无反顾跟着殉情。我很欣赏他这种淡淡的自然的感觉,他买了豪宅,却仅仅是为了在对岸眺望那个他心爱的人,这让我想起曾经非常打动我的一句话:“所欣赏的是一切浪漫感性的腥风血雨都退去后的冷冰冰的夕阳红,两个人面对面自闭,理性克制才是智人终极的罗曼蒂克。”而且黛熙也曾经爱过他,我觉得这种渴望而不可得的淡淡的悲伤确实也是这部作品的点睛之笔。

  但是这本书我认为的主旨是对上流社会纸醉金迷,上层人物冷漠无情和所谓的“美国梦”的批判。这本书经常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搞得我完全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但是只有你在阅读后文的时候,你才真正感受到了作者埋这个伏笔“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惊艳。

  在第59页开始,作者用了三页笔墨写从来没有在书中出现过的人,我花了三页看那些令人头疼的“叽里咕噜先生“”乌里马力小姐“,发现作者是疯了。我在最后看到盖茨比死后:

  “我没能赶到别墅去吊丧。”他说。

  “别人也都没有去。”

  “不会吧!”他吃惊地说,“诶,我的上帝!他们以前一去就是几百人。”

  他摘下眼镜,又里里外外地擦了一遍。

  “这婊##的真可怜。”

  这个时候我才了解到作者的真正用意,包括之前描写盖茨比庄园的欢歌笑语,奢华的乐队,都是为了讽刺当时有钱人的社会。

  这本书的人物形象,都非常生动,但也极具讽刺意味。这些人都存在着致命的道德缺陷,除了我和盖茨比。看,汤姆极其有钱但是吝啬冷漠,娶到了妻子都要在外面找情妇,从来不懂得满足;作者甚至用“我能从她的嘴里听出金钱”来形容贪婪好财的黛熙,她只因钱财才和汤姆在一起;我高傲精明的前女友是一个很“聪明”而且撒谎不眨眼的球员;表面上与盖茨比关系极好的沃夫希姆对于朋友的冷淡与虚伪,说出了“我自己的原则是,人死我就什么都不管了。”的言论。这些性格的,难道不就是当时社会的大多数有钱人糟糕品质的缩影吗?

  这本书最开始就说了,不要去轻易批评别人。那些表面上有钱有势,生活幸福的人在背地里的阴暗。而像盖茨比从小贫穷,因为走私酒才变得家财万贯,他内心的纯洁善良专一就是对这尼克父亲的话最好的证明。

  那些人来盖茨比家白吃白喝,却怀疑盖茨比钱财的渠道。看到盖茨比滴酒不沾,只和黛熙跳过一次舞,他们就用最恶毒的意图来猜测盖茨比最纯粹的心灵。我相信他们怎么也不会相信盖茨比做这些的目的。就像尼克对盖茨比说的:“他们都是烂人,那帮混蛋全部加起来也没你高贵。”

  盖茨比是一个穷苦人,但从小就极其自律,精明能干,还是个完美主义者。当兵以后为了让自己变成黛熙想嫁的人,不择手段地做各种有悖法律的勾当。不管怎么说,除了爱情的失利,他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不过别人也看不到他爱情的失利,这不就是鲜明的一个所谓“美国梦”造就出来的成功人士吗?拥有很多钱财,物质条件丰富不就是当时人民纷纷移居新大陆所追求的吗?而最后盖茨比梦想破灭与现实的残酷,还有所谓其余“成功人士”自私冷漠和虚伪绝对否定了当时人向往的生活的美好。

  这本书的主人公尼克也有很鲜明的个性,他诚实可靠,心地善良,但是他比较穷,像每一个普通白领一样,只不过正巧住在大富翁家的隔壁。在文中一开始,当他看到和他一样努力的人在商店橱窗之前徜徉,到晚饭时间去餐厅填肚子,他不禁感叹——他们那些薄暮中的年轻职员啊,正在虚度一生中最灿烂的年华、一夜中最美好的时辰。

  一开始尼克正在追求“向往的生活”,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富贵。他从西部来,为东部而感到兴奋不已,但他却见识到了他们真正丑恶嘴脸时,他已经受够了,盖茨比的死亡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感到了东部生活的畸形,尼克打道回府了,他已经放下了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最后作者或许通过尼克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繁华过后,灰飞烟灭。他已经领悟了这些,看淡了人生。他看过了盖茨比一生的拼搏,却从未真正幸福过,于是在结尾留下一句感慨:“我们奋力前进,却如同逆水行舟,注定要不停地退回去。”

  最大的收获是,看完了这本书,我如释重负,终于明白了我不是一个肤浅,连文字想表达什么都看不出来的傻子了,那我是不是可以心安理得地看打打杀杀,娱乐八卦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