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疼痛

2023-11-07  本文已影响0人  雨水回到雨水

此刻暖黄色的光照进屋里,从阳台的茶桌直到客厅的沙发上。在这座小小的山城里,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晴天,没什么风。日子过得平静而安逸。

生活在这里的人一天又一天地过着只有自己才懂得的生活。我因为不能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处境,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强行塞给他们一种感受:在这里生活的人好幸福,地方小,认识的熟人多,好办事,出行方便。他们有可能是不认同我的观点的。

于我而言,走到哪里都是陌生人居多。但是如果我一旦了解了周围环境,知道了在哪里可以买到生活必需品,到哪里可以散步,没有大风大雨大雪,一切都是平静的,那么会特别愿意在那里待下来。

一个人做饭,购物,一个人待上几天,一个人出行,不用说一句多余的话,偶尔去拜访朋友玩上一整天,天黑了再归家,这样的日子我也能习惯。觉得也挺好的。

这样我就可以不用每天把自己晾晒在一个桌子上面,供熟知的人进行道德审判,甚至评头论足,然后我要一直时时刻刻保持警惕,小心翼翼,生怕出错,生怕被人欠责,生怕被排挤,生怕不能活下去。

这几日一直在读毛姆先生的人性的枷锁这本书。他的叙述视角,对于自己人生的每个阶段的认知以及慢慢沉淀之后的改变都特别能让人读来感同身受。不知不觉又喜欢上一位作家及作品。坚持读书有一年多了吧,这段时间是没有间断的。真的是读了太多的作品,我比较喜欢的是普鲁斯特先生的追忆似水年华,罗曼·罗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喜欢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文字,喜欢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精神追求。比较难读的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里面涉及到太多太多的集中性的爆炸式堆砌的人物名称的叙述,关于里面的人物事件通常是要查阅资料才可以读懂。当然我也比较喜欢雷蒙德·卡佛的小说,比较短小而又细微的描写,人物和场景仿佛就在你面前,从一面镜子里出来又进去,他们很安静而又冷漠地不远不近地生活着。

呵呵,我扯远了。现在又要把自己拉回来。回到我的疼痛。其实已经过去的疼痛并不能叫疼痛,它们已经不在当下,成为了叙述时不痛不痒的麻木。这种叙述就像是一种累赘,就好像你指着一处伤疤,说出当时受伤的原由和经过,但是它已经结痂了,已经不疼了。

我这个抑郁症患者,想到的都是不堪。那些幸福的场景都是我想象的虚幻的自以为的。比如从出生到参工之前的贫困和饥饿。从小我就知道家里特别穷,父母很勤快,不会停下忙碌的脚步。农忙时忙地里的活,闲时也会做些小买卖,养猪养鸡。比如把土豆从大山里拉来去城里卖,发豆芽或者想各种办法挣点钱。

但是家里就是特别穷。记得没上学前,家里没什么吃的,母亲就熬玉米面糊糊吃,好的时候里面放点黄豆就很好了。后来我上学了,家里分了地,日子慢慢好起来,最起码是可以吃到馒头,有吃饱的时候了。穿衣服大多时候都是穿别人穿过的。印象深的是有一次上体育课,我当时是二年级,趴到一年级窗户外看人家上课,被教务主任发现,在我屁股上踹了一脚,我一低头,发现了裤子膝盖上一个大大的洞。这条裤子是母亲用大人的裤子给我改的。后来上初中到大学,我老觉得没什么新衣服穿。有时候穿我妹的,有时候穿我哥的。也不是完全没有新衣服穿,是比较少。还是家里比较贫困,我比较羡慕别的同学有自己的衣服可以穿的同学。这种对于穷的观念都是比较得来的。

记得上高中时,我有一次穿了件我哥的衬衫。我哥180,我不到160,穿上之后就特别长。还是我同学的妈妈帮我裁短的。

同学们对我的印象就是家里特别穷。我从内心里是渴望改变家里的状况的。特别用功学习。记得有几次学期开学前父亲就会赶着马车去卖粮食,只为凑我上学的学费。粮食卖了每年三四月份家里就要借麦子吃了。

还有就是在上学时,我最怕学校查宿舍,那时候舍友恨不得把我的铺盖藏起来。我的床单被子都是母亲亲手织布做的,不像别的同学可以买到好看的图案和布料。当然现在手织的那种粗布又开始变得珍贵了。

不知道为什么,上学期间我就特别敏感自卑,封闭自己。以致于整天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直到上大学时拍的一张照片,我才发现并决定多笑一笑。心里装的事情太多太压抑,可怜的自尊心太强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成为了一生的痛。

参加工作之后,我很少提及年少时受到的心理折磨。我把那些曾受的煎熬全部封印,几乎不曾打开。但是今天我想用文字书写时,发现不过是轻描淡写,几句话就轻易写完了。如一个人死去后,用几个词语可以总结的一生。

人生哪有那么多痛呀。即使痛了,这痛也有始有终,不会一直痛着不停。既使狗咬一口,也不会一直咬着不放。都会过去的,生命也会结束,何况疼痛呢?没有疼痛的人生,也不精彩吧,人生不过是要去经历。

写到这里,又一次感觉到了饿和累。我要停下来去填饱自己的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