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初级进阶:认识高畑勋
写给自己看的话
关注高畑勋,可以说是一个意外。五月的一天,在日常繁重功课之下,我抽空看了宫崎骏的《悬崖上的金鱼姬》。看完之后,十分喜欢波妞,喜欢这个名字,喜欢这个充满生命力的形象,喜欢宫崎骏老先生对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的改造。但在喜欢的同时,不免又对这部动画结尾的仓促感到可惜,拟想对这个故事进行分析,于是搜集了不少资料,希望找到文章的切入点。
关于宫崎骏的资料实在太多了,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写不少文章,举个栗子,以「宫崎骏」为自变量,写写——
- 「宫崎骏的作品分析」
- 「宫崎骏与吉卜力的故事」
- 「宫崎骏与日本动画史」
- 「宫崎骏及其同时代的日本动画师」
- 「从宫崎骏手绘动画,看CG动画未来」
- 「从吉卜力出走的新兴动画师:米林宏昌」
等等。
「日本动画」实在是一个太庞大的话题了,这是一个想不到题材时可以投靠的资源库。在庞大资料海洋中畅游的时候,我对高畑勋老先生发生很大兴趣,他的成就或许因为宫崎骏的锋芒而被低估了。
2018年4月5日,吉卜力工作室创始人之一,日本动画大师高畑勋因肺癌在东京都内医院逝世,享年82岁。
「不是我发现了宫崎骏」
坊间总把高畑勋形容成宫崎骏的引路人,对此,高畑勋客观地表示,二人合作拍摄《太阳王子·霍尔斯大冒险》之前,早就是朋友。
他作为年轻人显得生气勃勃,鹤立鸡群。他又有才华。当时还没有和他共事,但我们一起搞工会斗争,我觉得交这个朋友很开心。人们认为是我发现了他,其实不是这样。确实,只要我当导演就让他担任最核心的主创,这段时间蛮长的,这期间他自己学会了导演技巧,倒不是我教的。我们是作为合作者共事的,觉得他是个可以愉快合作的人才。
高畑勋与宫崎骏曾共同供职过东映动画,后一起离职,共同创立吉卜力工作室。吉卜力工作室从1985年延续至今,已经是世界举足轻重的动画制作公司。但对于吉卜力的未来,高畑勋不无忧心忡忡地表示:
吉卜力也要改变,按照迄今为止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引自南方周末)
辉夜姬物语
「吉卜力工作室解散」、「宫崎骏退休」的说法在21014年被传得沸沸扬扬,中国80年代的年轻人听后无不表示可惜,他们是看着宫崎骏动画长大的一代人,《龙猫》、《红猪》、《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字。但他们对于高畑勋的作品,相比之下,没听说过也不出为奇。
高畑勋自己的动画作品包括早年在中国播出的《三千里寻母记》、《海蒂》等动画电视片,及《太阳王子·霍尔斯大冒险》、《熊猫小熊猫》、《萤火虫之墓》、《思绪翩翩》、《百变狸猫》、《我的邻居山田君》等动画电影。(引自南方周末)
宫崎骏爱描绘理想、未来,成人在他的作品中,总能重温到童真,但高畑勋则不同,他偏重「对现实和过去的本真摹写」。同为吉卜力的核心主创人员,高畑勋和宫崎骏被《辉夜姬物语》制片人西村义明形容为「互为表里」。
2013年,吉卜力出版了两部长篇动画,一部是被坊间称为宫崎骏隐退之作的《起风了》,另一部则是高畑勋酝酿14年之久的《辉夜姬物语》。前者以120.2亿日元,后者以20亿日元票房收官,票房的落差也可以看出观众对宫崎骏与高畑勋作品的态度。
《辉夜姬物语》上映时并没有被贴上「吉卜力工作室」的标签,这是一部临时组建创作帮组完成的,成为「第七工作室」。动画完成后,「第七工作室」也随即解散。
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策略?
一是当时吉卜力集中制作宫崎骏的《起风了》,二是高畑勋认为,吉卜力“老人们”都是技术腔,推动创新很难。
但从我的角度看来其实有非常好的一面。因为吉卜力出身的人都是技术控,大家对于自己的技术都很有信心。熟练手会有职业惯性,害怕失败,导致很难创新。当有创新的想法时,吉卜力的熟练手会说:“不行!”希望大家只发挥自己已经熟练的技术。然而第七工作室却做出了创新。因为是各方拆借来的班底,可以不按照吉卜力的惯例,不会被灌输“在这里就要这样做”的思想,大家反而变得积极主动起来。(引自南方周末)
高畑勋对吉卜力工作室的利弊看得很清晰。
高畑勋的“体谅式情感投射”
高畑勋不仅对吉卜力利弊、未来看得很清,他对动画创作也有一番个人见解。
2014年,高畑勋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曾表示,宫崎骏创作方式是「代入式情感投射」,而他则是「体谅式情感投射」。
什么是「代入式情感投射」和「体谅式情感投射」?
高畑勋说:「只让观众从主人公的视点来观察世界,日本电影多是如此。有不少导演总能利用观众对主人公化险为夷的期待,以此种结果来取悦他们,让他们沉醉其中。宫崎骏也是如此。
让观众彻底对人物产生代入感,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片的一项大发明。一般来说,世界是应该客观描绘的。过分黏糊在主人公身上,就很难看清整个世界。日本的动画片只会让人心跳加快,却不能让人感到焦虑担忧。这种创作方式,我叫它“代入式情感投射”。」
那么,这个「代入式」怎么理解呢?高畑勋在回答南方周末记者提问时,以《千与千寻》举了一个例子。
高畑勋说:「比如《千与千寻》,影片最后,千寻看了一眼被带过来的几头猪,说“我爸爸妈妈不在它们里面”。观众一听这句话就高兴了,知道千寻的爸爸妈妈已经变回人了。但千寻是如何得知的呢?没人追究,因为观众已经成了千寻的啦啦队了,自动补齐了剧情,完全没有了批判精神。」
相比起「代入式情感投射」,高畑勋形容自己「更倾向于体谅式情感投射的创作方式」。
高畑勋说:「应该拍摄给观众客观性视点、让观众保持判断力和理性的作品。留下客观性的侧面,虽然有些冷淡,但冷淡是必要的。不是说让观众与主人公同化,而是冷静地明白,自己虽然与主人公不同,但能够体谅他的情感。我也不会从画面上去压迫观众“该这么想”,我更期望他们主动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实现情感投射。」
高畑勋老先生的创作理念更加尊重观众的诠释。
结语
想来,《辉夜姬物语》竟成了高畑勋导演的遗作,不禁让人扼腕。
参考文献
changelog
2018-06-14 猫柳创建,资料搜集2h,撰写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