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读完一本书《中国哲学简史》,古代的“新道家”与“玄学”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让我们继续共读《中国哲学简史》,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新道家与玄学,以及新道家的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
中国古代,道家和儒家发展到公元3,4世纪,共同衍生出了一个新的流派,他们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偏向于神学或者玄学,我们称之为“新道家”,他们把儒家经典中的《易传》中的形而上学的部分,以及道家的两部经典《老子》和《庄子》当做思辨哲学的三部主要经典,合称“三玄”。玄是指微妙、神秘的意思。
《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而新道家正是继承了道家的这种思想,所以称为“新道家”。
01
提到新道家,不得不讲郭像和向秀。他们都是大约公元310年左右去世,出生年月不详。他们共同重新注解了《庄子》,称之为《庄子注》,是历史上伟大的思想著作之一。向秀和郭像二人对老子、庄子的道家学说进行了很多修正。第一个修正是,道是真正的无。老庄也说道是无,但是他们说无是无名,就是说,老庄以为,道不是一物,所以不可名。但是向郭注以为,道是真正的无,道“无所不在,而所在皆无也”。向郭二人认为万物自生,称之为“独化”。
这个理论认为,万物不是任何造物主所造的,可是物与物之间并不是没有关系。关系是存在的,这些关系都是必要的。每一物需要其他的每一物,但是每一物的存在都是为它自己,而不是为其他的任何一物。按向郭的说法,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就像两支同盟国军队之间的关系。每支军队各为它自己的国家而战,同时也帮助了另一支军队,一支军队的胜利必然会影响另一支军队。
存在于宇宙的每一个事物,需要整个宇宙的存在作为必要条件,可是它的存在并不是直接由任何其他某物造成的。只要一定的条件或环境出现了,一定的物就必然产生。但是这并不是说它们是任何唯一的造物主或个体造成的。换句话说,物是一般的条件造成的,不是任何另外特殊的物造成的。
02
向郭认为宇宙和社会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人类的需要也是经常变化的。在某一时代好的制度和道德,在另外一个时代可能不好。社会随形势而变化,形势变了,制度和道德也应该随之变化。
这种认为世界变化无常的思想,也是《易传》的主要思想,《易传》强调:宇宙万物永远在变化过程中,而且遵循道,易就有改变、转化和合成变化的意思。事物若要趋于完善,保持住完善的状态,它的运行就必须在恰当的地位、限度、时间。也就是,什么事情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人的自然倾向是太过,有贪念,《易传》和《老子》都说过太过是大恶。
《易传》中关于六十四卦的顺序安排也体系了三个主义思想:
1. 宇宙中的一切,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形成一个自然序列的连续链条;
2. 在演变过程中,每个事物都包含自己的否定;
3. 在演化过程中,“物不可穷也”。
《易传》和《老子》都认为,要取得胜利,就一定要注意不要太过分地胜利;要避免丧失事物,就一定要在此物中补充一些与之相反的东西。他们也都认为,谦卑是美德。
向郭二人也对先秦道家天、人的观念,有为、无为的观念,做了重新的解释。社会形势变化了,新的制度和道德就自生了。任它们自己发展,就是顺着天和自然。就是无为。反对它们,固执过时的旧制度和旧道德,就是人和人为,就是有为。一个人在他的活动中,让他的自然才能充分而自由地发挥,就是无为,反之是有为。
03
新道家和道家思想在对圣人的观点上也略有不同,老子和庄子都反对社会上通常认为的那种圣人,在先秦道家的文献中,圣人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按照完全道德标准的人,一个是有一切种类知识的人。老庄攻击知识,所以也攻击后一种圣人。但是向郭并没有反对那些圣人。他们反对的是企图模仿圣人的人。认为,模仿是无用、没有结果和有害的。唯一合理的生活方式就是“任我”,也就是实践“无为”。
若一个人真正能做到“任我”,换句话说,他已经懂得“齐物”,即万物同等的道理,能够从更高的观点看万物,他就已经登上了通往圣人的道路。在《庄子.齐物论》中强调了这个没有差别的学说,尤其是强调了没有是非差别。
一个人若能超越事物的差别,他就能享受绝对的自由和绝对的幸福,如《庄子·逍遥游》中所描写的。这一篇提到大鹏、小鸟。向郭的注解是:“苟足于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也就是说,穿梭于林间的小鸟,不必去羡慕翱翔于天池的大鹏,因为它们都拥有同等的幸福。
可是它们的幸福,只是相对的幸福。如果某物只在其有限的范围内自得其乐,则其乐也一定是有限的。所以庄子在这些故事后面又讲了一个关于正真独立的人的故事,他超越有限,而与无限合一,从而享受无限而绝对的幸福。由于他超越有限而与无限同一,所以他“无已”。由于他顺物之性,让万物自得其乐,所以他“无功”。由于他与道合一,而道不可名,所以他“无名”。
一个独立的人,应该可以正确看待自己,并看待自己与他们的差别,忘记自己和他的对立面,万物在其自己的范围内自得其乐,但是独立无待的人无功无名。《庄子·逍遥游》中说,真正独立的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
在向郭的体系里,“道”是真正的“无”。在这个体系中,“天”或“天地”才是最重要的观念。天是万物的总名,所以是一切存在的全体。从天的观点看万物,使自己与天同一,也就是超越万物及其差别,用新道家的话说,就是“超乎形象”。
04
新道家又分为两个思想分支,一个是以向郭二人为代表的 “主理派”,另外一个是“主情派”,这两者有什么差别呢?
在《庄子注》中,向秀与郭象对于具有超越事物差别之心,“弃彼任我”而生的人,做出了理论的解释。这种人的品格,正是中国的人叫做“风流”的本质。
风流是什么意思?它包含有浪漫主义色彩,还有一些自由的意思,在公元5世纪左右魏晋时期,刘义庆撰写,刘峻作注《世说新语》中,描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以“清淡”为主,书中记录了很多清淡家,而且清晰生动地描述了当时3,4世纪奉行的“风流”文化。在前面我们讲到,历史上的儒家思想和道家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西方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思想,而在道家思想中包括有“风流”的思想也就是主要原因之一,当然这里的风流更多是指情感上的无拘无束。
汉朝和晋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两个不同的朝代,在社会、政治、文化特征上都很不相同。在文学艺术、生活态度上也风格迥异。汉人风格庄严、雄伟、晋人风格放达、文雅。文雅,也有“风流”的意思在里面。
在道家思想著作《列子》《杨朱》中国,分析了“外”,“内”。《杨朱》里说的治内,相当于向郭二人所说的任我。所说的治外,相当于向郭所说的从人。人活着,应当任我,不应当从人。也就是说,人活着应当任从他自己的理性或者冲动,不应当遵从当时的风俗和道德。在公元3,4世纪常用的话,就应当是“自然”,不应当“名教”。这一切,正是新道家的思想。在道家思想中主理派中,以向郭二人为代表,它强调遵从理性而生;而主情派则强调放任自由,从冲动而生。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公众号或分享给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