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自爱、自尊决定一生成就
在一个人的人生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也就是他的“身份”,决定了他的信念系统,也决定他能掌握一些什么样的能力,有怎样的行为和怎样支配他的环境中的一切事物。
然而,“身份”从何而来?怎样建立出来、“身份”本身能否被分析从而使我们能掌握其提升之道呢?孩子和成人,又能怎样把“身份”简单地进行改善呢?
身份在个人方面是最高的层次,就像一颗钻石。自我的价值就是这个人最高、最重要的本质,就像这颗钻石的本体特质。钻石的多个面,向不同的方向反射出钻石本体特质的光芒,就如一个人生活中的多个角色,都是这个人自我价值的反射面。
自我价值是一个人“身份的”具体素质,决定了一个人所有的信念,价值和规条,因此包括他们的全部。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里,符合该角色的信念,价值和规条会呈现出来。因此,在不同角色中的一个人或许会有不同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但是,总离不开这个人的自我价值范围。自我价值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成就,它也是今天社会里种种个人问题的基本根源。
一个人已经拥有使自己人生成功和快乐所需的所有能力,如果一个人感到未能在每天,每一件事中体验到这份快乐和成功,除了检讨是否没有在事情中做到“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之外,还可以凭检讨和提升自我价值而有所改善。
自我价值在潜意识的深层之中,不容易用文字描述和理解,用比喻和例证较为容易。当一个人意识到并认同自我价值怎样不足,他便以及开始了提升之路,因为潜意识已因此而存在有比较,反省的能力。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是在成长中建立起来的。在孩童阶段,身边的成人如何引导他去理解每一件事和如何做出反应的行为,决定了这个人能否培养出足够的自我价值。
简单的说,自我的价值就是自信,自爱,自尊。
自信就是信赖自己具备的所需的能力。一个人对自己没有信心,就不能对别人有信心,别人对他也不会有信心。
自爱就是爱护自己。一个人不爱自己,就不能爱别人,别人也不会爱他。
自尊就是尊重自己,一个人不尊重自己,就不能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
以下的比喻可以简单的解释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与他种种行为的关系。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有100的自我价值,内心的占80分,外表的占20分。因此,即使自信十足的人,仍会想穿得好看一点,希望有人赞美他。
一个在成长过程中未能建立起充分的自我价值的人,例如内心只有30分,他可能会有两种心态:第一种是认为不能让别人知道他内心只有30分,故此不惜一切地维持“我有80分”的假象,例如不肯认错(分数太少,不能再减)、事事争强、注重面子(表现出高分数)、坚持己见、不顾他人等;第二种是知道自己不如人,处处退缩,怕承担责任,但又到处批评别人,希望凭此使他人减分,以至于与自己同等,自我价值不足的青少年会用种种办法寻找增加外表的分数,例如爱买名牌产品,崇拜歌星明星,标新立异,与素爱暴力滋事的人为伍和有种出格行为风等。这些特征,持续到成年。
一个母亲把亲生的4岁女儿从23层楼抛下,她对女儿的生命如此轻视,是因为她对自己的生命同样轻视。而这是因为她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建立起足够的自我价值。
反之,一个有足够自信、自爱和自尊的少年,会拒绝不良分子引诱他尝试吸毒。他会说:“我有如此强大的能力,能够做这么多的事,有这么多的办法找到乐趣,满足,我不需要这些。何况我要保全自己的力量,争取别人对我的信任,爱护和尊重,因此这些事不值得我去。”
认为自己的价值不足,潜意识就会不断的寻找侥幸,以少博多,不劳而获或者占便宜的机会。贪念、冒险、小气、嫉妒、自私、见利忘义都是价值不足的表现。到处说人坏话、爱讨论花边新闻、爱捉弄别人、只说不做等。也都是价值不足的表现。
自我价值的确认,就是自信,自爱和自尊,而这三者是依循这个次序的:先建立起自信,才能建立自爱;有了自爱,才能建立自尊。
自信是依赖自己的能力。能力是带给一个人正面的价值,任何能带给自己很多价值的东西,我们都会爱护它。有了对他爱护的新,才会尊重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