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课堂教学风格到“爱”的思考

2023-11-17  本文已影响0人  N4175崔

         

      阅读《活在课堂里》的第二辑,我思考了两个问题。

    一是我的课堂风格是什么?这要先从课堂风格的类型谈起。李教授给出了五种常态的课堂风格。即理智型、情感型、自然型、幽默型和技巧型。当然某一种风格都不是绝对的,只是更加突显一种风格而已。听过李教授的课,自认为他的课堂教学风格突显理智型,教学逻辑清晰、条理清晰、语言简明、结构严谨,展现出强大的理性力量和思维力量。特别是他随着讲授自然生成板书式的ppt,体现了层层剖析的思维凝练性。在我看来窦桂梅校长的语文教学更加突显情感型风格。她善于抓住人的心理,以情动人,扣人心弦。十几年前她执教的《秋天的怀念》至今记忆犹新。在我周围有很多自然型风格的教师,他们的课堂教学润物无声、朴实无华、引人入胜。数学学科的男教师大多是幽默型教学风格,幽默诙谐、妙语连珠且动人心弦,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思维。反观我自己,我的数学课突显技巧型风格,能基于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因势利导;我的语文课偏向于自然型风格,语言自然,贴近儿童,喜欢带领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如何让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众不同?选择我心中的教学偶像模仿,再基于自身实际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适合我个性与禀赋的就是最好的。

      我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反躬自省“我”的爱是否出现了问题。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的管理工作及家庭生活中,我的爱都有出现问题的时候。提醒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爱,爱是双向的,爱是互动的,是流动的,我的爱往往缺乏回流的艺术,根源在于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没有走出自我,我的爱是对方需要的吗?爱在出发前要以此自问。当然也不要把回报作为爱的动机。爱也不能工具化,爱不要演绎为对别人的恐惧感。更不要高估了自己“爱的力量”和“爱的影响”。爱不是全部,爱只是教育的一部分,爱最终要通过责任和担当来实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