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的清华毕业生
本来该睡觉了,无奈,遇上一件太有意思的事情。忍不住,实在是想要敲击完这篇文章再谁,不然,等到明天的话,看来我的兴趣有可能就全无了。
也就是随手打开了笔记本上的一个视频,CCTV-10台制作的两弹一星元勋的节目。
本来不喜欢CCTV的节目,也更不喜欢很严肃的这种东西,即使是讲前辈大科学家的。
但,最近思考问题,逐渐汇集到二战以后的科技发展。
于美国,或者更广泛的称之为西方世界当中的一件大事儿,无疑,是核武器的诞生。也正是核武器的诞生,逐渐的各个国家处于了一个核威慑的博弈均势当中去。也有了后来的裁军。这么一来,也就把视频打开听听。还是有很有意思的地方,我打开的这集,是讲述王大珩的。选他,是因为这位先生,早年筹建了大连大学的物理系。如果没有搞错的话,后来被大连理工大学继承了下来,这么琢磨过来,实际上,大工光学的始祖是这位先生。当然,后来,王先生转而去了中科院做光学,在长春所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后来,献礼国家的科研产品称之为八大件一个汤,没搞明白后边那半段古怪的名称。前半段好说,因为父母结婚那个时代,有所谓的几大件么。因为是两弹一星元勋,还涉及到了一些核物理的场景。有两个场面印象深刻一些,一个是一个仪器面板,很像是最早期的那种牛郎星计算机的面板,上下扳动的金属杆,还有一些红色的指示灯。不知道这个面板是否是控制电源?再有是蘑菇云的场景,是依靠王大珩先生带领的长光所的团队研制成功的摄像机拍下来的。当时中国应该没有彩色胶卷,黑白胶卷我怀疑也不是自家做的,可能是从国外进口的,莫非是柯达?嗯,应该可以从蘑菇云的形状中分析出当时的爆炸当量。
不扯了,不扯了。
插叙一句,解说词很好,前边有一句让我听着愣了。说,一个人能够赶上这些事件当中的任何一件,就足以荣耀一生。这句词的目的是为了衬托后半段的这位两弹一星元勋参加的重要任务之多的意思。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我最近反复读的浪潮之巅的书的开篇就说,一个一个的科技浪潮接踵而来,一个公司赶上了一个或者几个,就成了了其事业。而作为一个人,赶上一个也就足够了。这个浪潮,将会塑造出一个个的英雄,如原先的比尔盖茨、乔布斯,后来的杨致远、大卫费罗,再后来的谢尔盖布林、拉里佩奇,马克扎克伯格等等。看来,英雄所见略同,从这句话的书写方式来看,不同的从业人员,对事情的趋势有着相同的看法。
不过,以上的这些都不是重点。
重点在这里,看下图:
这是清华1936年物理系的毕业生,共十位。嘿嘿,只见当时小萌萌同学眼前一亮。十位同学当中竟然有三位女生,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要知道,即使到2008年,大约82年以后。小萌萌在一理工大学读本科,专业物理的时候,班上六十个人,也只有五个女生哦。尤其是这张照片中三位女生竟然都很漂亮,这就很值得八卦了。
插一句,别老说什么史上最牛逼毕业照之类,还列出什么杰出校友,老烦人了。百年时光,一晃而过。那些荣誉,有什么值得留念的?
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人生。
原来总想预测未来,现在看到这张照片,正好可以从过去推测一下他们的经历,演练一下,十分好玩。
嗯,骚年郎们,如果有和我一般八卦的。戴上你的帽子,叼好你的大烟斗、拿上你的放大镜,擦亮你的水晶球,哦,不好意思,巫师怎么乱入了。我们好好琢磨一下这张相片。
首先,既然他们都是考入清华物理系的,而且是早在1936年这个教育还不发达的时候。那么,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学霸。但,谁是学霸中的学霸呢?
猜出来了么?
答案是后排左一和前排右二。此二人并列第一。
右二这位女生籍贯山西,出生并长大在苏州,她的毕业论文叫做《实验室用电流稳压器》,考评分数为90分。指导老师是任之恭先生。
左一的这位男生是江浙人士,做的毕业论文是关于制作一个玻璃真空系统用以试验金属纳表面对提高真空度的问题。考评分数同样得到了90分。
好,姑且按照我这种粗浅的方法,将他们两人定义为学霸中的学霸。
我们来第二个问答问题,根据描述推测以下内容是由哪位毕业生所陈述?
“唯生产力论是承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承认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归根到底为生产力所决定,唯生产力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猜出来了吗?
是男生?还是女生?是个头高的呢?还是个头矮的?
纠结了吧?
当当当当,答案揭晓,陈述这句话的毕业生是前排右一。上海人,大名郁钟正。他的毕业论文由著名的物理学家周培源指导,做的是与相对论相关的内容。后来转行搞了经济学。
第二个问题结束了,我们提问第三个问题吧,请问,照片中哪位同学常驻海外?
猜猜,嗯,如果要我猜的话,我指定选前排左二。因为,这位女生实在太漂亮了。最好还是在比如枫丹白露啊、卢浮宫啊或者是罗马留有照片。
你要不要跟我?
愿意啊,那你还真是跟错人了。答案是后排右二,这位先生叫做杨振邦,毕业论文做的α粒子的探测。后来辗转去了美国,任森美资深法律顾问及律师。哎,大跌眼镜啊。除了转换做经济的,还有从事法律的。真是惊讶。
又答错了?还没恢复过来,不要着急,还有机会。
猜猜后排中间那位最帅的同学的籍贯?
北京人?
不对。
上海人?
不对。
广东人?
更不对了。
这位先生是辽宁海城人,名叫陈亚伦。令人惊讶的是,他后来在哈佛读完了MBA后,回国,随两航起义返回了北京。后来全身瘫痪,实在令人惋惜。两航起义,网上有讲述的,愿意看的看高晓松在爱奇艺上每周更新的《晓松奇谈》,和张素久对话的那一集。后来,陈先生并未充分施展其才华,实在可惜,实在沉重。
看这张相片时,觉得这位最帅,不想,晚年竟遭受如此打击。实在难受。
下一个问题吧,既然你们老答不对问题,那么,索性问个蒙运气的罢?
猜猜这十个人当中,谁是金庸的老乡?
金庸是文人,又写武侠小说,所以,难道应该是一个带有侠气的文人?
莫非是前排左一?
不对。嘿嘿,猜错了,是后排右二。
这位先生叫做杨龙生。后来做了科大的教授,专门研究电子学。
杨龙生先生右边的那位,叫做谢毓章,毕业后从事了液晶学的研究。
想过来也很正常,毕竟这两门学科和物理靠得很近。
然而,不幸,从网上搜索到一段文章,是采访这位谢毓章教授的,实质上,他也在那十年当中,浪费了整整最精华的时间。命运,算不得好。
最后猜猜我刚开始认为最漂亮的那位做了什么?
这位的结局似乎尚好,先是参加了革命运动,后来担任了中科院分系统的领导。一直活到了两千年以后。也是一位高寿的先生。
这么看来,真是印证了这么三个道理:
第一,变才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如十个人当中改行从事经济学的于光远,再如去美国干脆做了律师的杨镇邦。
第二,命运是多变的。
陈亚伦这样一位怎么看都将前途无限的年轻人,后来竟然逐渐就在种种机缘下逐渐沉沦了下来。
第三,人的命运与时代紧紧相关。
要不,杨龙生、谢毓章这两位留在国内的先生应该有更大的成就。十年时间,对于人而言,实在宝贵无比。
看看这些人的命运,实在是感慨。假使我是他们的同龄人,又或者就干脆是他们的授课老师。怎么我都觉得这些年轻人个个都是顶尖的人杰。个个都是前途无限的。也许,虽然我猜到他们当中有些会改行,但绝对不会猜到有人去做律师、有人去做了经济。
你让我预测他们五年中会做些什么,我大约可以猜测一些。
加上我对他们个人品行,家境,国家大环境的判断,甚至有可能判断的还蛮准确。
但,你让我猜测他们十年之后会是什么样子,二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三十年后,我一定是猜测不出的。
暂时我只能得到很浅层的资料。如果以后,我能够将每个的人生都追踪一遍,就太有意思了。事实上,不应该很难,对吧?毕竟他们当中成名的就有四个。
给出一下答案,开头说道的那两位学霸,正是后来被称之为中国居里夫妇的钱三强、何泽慧。钱三强先生去世早些,何泽慧先生则活过了百岁高龄。见证了百年中国巨变。
至于前边提到的那个名字,郁钟正,不是后来名扬天下的名字,后来为人们所熟知的那个名字,大家也已经知道了——于光远。关于他的故事,应该可以自行搜索到相关传记书籍的。一看,照片当中那个右下角的小生,还真是很帅气,甚至有股英气呢。
再有成名的是王大珩,成名同样是作为两弹一星元勋的。其中,不乏他同学钱三强的介绍缘由。这位先生刚归国时候,在大工作过一段时间教师,我看过校史,他原来天天找光学玻璃,曾经在大连火车站后边那个被称作大菜市的市场当中发现过一片光学玻璃的。动手能力很强。后来转而由大工去长春,开创了光机所的局面。
那位戴中佚参加了革命运动,后来也不知怎样转而就做了中科院分系统的领导。想来,也容易理解,前期的训练,再加上天生的理工背景,这样一个结局,似乎很容易理解。查阅资料得知这位先生是上海人,看起来个头并不高,不知道这样一位女子在那么多年的经历当中是怎么样的处理各种事情的,她的性格,是果决?是温柔?是非常条理清楚而理性?或者曾经烫着发参加各种活动?实在令人好奇,实在令人想去探究。
杨龙生和谢毓章两位先生分别在不同的高校做了学问,关于他们的,就是学术人生了。不过,两人呢,一个转向了电子学方向,另外一位做的是液晶学。不知当时清华的基础教育是偏哪个方面,两人为何分别转向了不同的专业呢?既然照片中的人物都是1936年毕业的,那么现在应该都已经仙逝了。不知道他们的晚年都过得如何?虽然我们不断的提到,应该不重视出生,而重视一个人的实际能力,但毕竟,他们是那个年代最优秀的学生哪。
最后剩下一位,是前排中央的女子,名叫许孝慰,我怎么查,都无法从网络上搜索到相关的资料。实在令人好奇。她度过的,又是怎样的一段人生呢?
最后,在这里,把所有人的名字都列出来吧,有兴趣的人,可以继续深究,记得,找到了答案后,千万记得告诉我一声。
前排左起:王大珩、戴中佚(黄葳)、许孝慰、何泽慧、郁钟正(于光远);
后排左起:钱三强、杨镇邦、陈亚伦、杨龙生、谢毓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