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未来简史,第三部分,智人失去控制权。
《未来简史》这本书的阅读,我持续了很长时间,到现在终于完成。而阅读这本书让我能够细细的品读其中的一些观点,文中在前半部分大部分阐述了人类的发展史及其背后的意义,甚至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向说明人类大脑的一些独特之处。而在最后一部分则大胆的预测人类的未来。
在第九章大分离中,作者用大幅的篇幅来说明人类算法有许多漏洞。并给出了一个看似骇人的观点:在未来人类将会失去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在经济和政治制度将不再继续认同人类有太多价值。社会系统认为人类的整体有其价值,但个人则无价值。而某些独特的个人仍然具有价值,这些人是一些超人类的精英阶层,而不是一般大众。
就像我们曾经担心机械化可能导致大规模失业一样,机械算法的发展也会大规模的替代人类的工作。如果我们一厢情愿的认为自己的意识能够使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不被代替,恐怕也是一种空想。作者认为在过去自由主义之所以能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流,并不是因为他的哲学论证最合理,而是因为它赋予了每个人价值,而这一点能够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很大的好处,比如说在战场上能发挥到很大的作用。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算法的精准,人类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微不足道,人类的工作就越来越被一些机器算法替代。因为目前科学家的反馈表明人类是生物式算法,智人都是各种有机算法的结合。也是数百年进化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却不能说明非有机算法永远无法复制或超越有机算法能做的事。只要运算结果有效,算法是以碳为载体还是以硅为载体,并无差别。比如说,在未来在一项实验中,比如说是医生进行诊断计算机的算法,能够正确诊断90%的肺癌病例,而人类医生的正确率只有50%,但是有一些少数的工种仍然不会被取代,就是那些需要创意而不是日常诊断的工作,仍然会由人类来完成。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未来,人类还能做什么?
到了21世纪,变化更是快的让我们无法想象,比如科技已经让外部算法有能力,比我更了解我自己,一旦如此个人主义即将崩溃,权威也将从个人转向由算法构成的网络。在未来则出现了两大新的宗教: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而数据主义认为人类已经完成了自己伟大的宇宙任务,现在应该把接力棒传给完全不同的实体。
这一大胆预测让我看到极早预测,可以让我们有更多选择更多可能的方向。未来仍然充满各种不确定。
作者认为科技人文主义希望人类的心智升级更新。科技人文主义最核心的矛盾在于,是否能否既通过科技的手段解决,抑制我们内心许多的噪音和杂音,而让真正的自我凸显,因为。因为所谓内心的声音,真实的愿望只不过是生化失衡和神经疾病的产物。那么核心问题就是我们的自我是不是来自于欲望,而欲望是不是可以被操控,如果连欲望都可以被操控的话,那么对于方向的选择变得更加难以决定。而更新人类的心智是一项非常复杂和危险的任务,最后可能反而会造成人类整体的降级,对系统来说降级后的人反而更有利,因为这样就少了一些可能拖慢系统造成困扰的人类特质。而另一方面,如果一切都要求尽快坚决的执行,生活反而可能变得贫瘠肤浅。
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而这一观点作者坚信将会是继之前的基督和民主政治等人类信仰之后的,21世纪的又一大教派。根据这种观点,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国家控制共产主义就不是意识形态伦理教条或政治制度上的竞争,而根本就是不同数据处理系统之间的竞争。而自由主义和民主之所以能够顺应历史成为主流,这是因为它能够使整个的数据处理系统得到优化。不至于过度集中,实现多个处理单元和分散的数据源。而在未来科技会抢走政治的所有风头,而现在的政治和政府组织将失去对于引领民众、描绘未来愿景的功能,而只能堕落到沦为行政职能和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这个世界已经有人为自由主义出现的第一个殉道者,他就是美国黑客,26岁的艾伦,施瓦茨,他认为我们不应该阻止数据的流通,而应该完全免费的允许他人共享数据,因此他作为黑客就黑进了gst or数据库中下载了数十万份的科研论文放在网上,供他人取用,因此而他也遭到了逮捕送上法庭。
在结尾,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人类的心智感知的发展是否对于未来有意义?这看上去似乎是两难。一方面,如果我们的心智得到发展,有可能是增加困扰人类的特质,也就是说人会变得敏感,而如果一切都要求做的高效而坚决,那么生活又会变得贫瘠而肤浅。
未来究竟如何,谁也说不好。但我想发展积极的心态,人生在世,体验脑和叙事脑协同一起编织着各种故事,只要这个故事是我们想要的,喜欢的,那么个人的人生将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