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
层次不同,不必强融。时间,会为沉默的人争辩。
古时候,有位全国著名的棋手。
一天,他在院子里钻研棋局,有人前来拜访他:
“听说你是世上最懂围棋的人,你能看出,棋盒里有几枚棋子吗?”
棋手笑了笑说:“黑子181枚,白子180枚,总共361枚。”
谁知对方反驳道:“不对!只有360枚。”
然后拿出手里藏着的一枚棋子。
棋手的学生认为对方侮辱老师,便和他争吵起来,声音越来越大。
棋手观察那人一阵后,答道:“确实是我能力不足。”
来人说:“哈哈,我赢了你”,然后心满意足地走了。
学生不忿道:“这明明是来上门找茬的,老师凭什么认错。”
棋手解释道:“既然你知道他是来无理取闹的,为什么还要理呢?如果不让他满意,争个三天三夜他也不会走,反而浪费了时间。”
层次不同的人,无需与其争辩。
《圣经》中有句话:
“尽快同意反对你的人。”
只要自己是对的,面对那些无端指责,就不用再多说什么了。
正如卡耐基所说:
“在争论中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明知无法战胜对方本质上的狭隘,进行争辩只会损耗精神。这时不如不争不辩,因为层次不同是争不出结果的。
我观察过很多“争论”的场景,其实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争论。
而是话语不对等的尴尬抬杠,情绪上的升级,继而出言不逊。
话语不对等,指的是双方不在一个语境,也不在一个层次上交流。
所争所论,风马牛不相及,只会损耗心力。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真正有智慧的人,鲜少与人争辩。
毕竟层次不同,解释再多也是徒劳无益。
《庄子·天道》中有一则故事。
士成绮爱慕玄虚,四处参师访友,一心想有所收获。
有一次,他来拜见老子,看到老子其貌不扬,住的地方也是乱七八糟。
就对老子说:“听说你是个圣人,我千辛万苦从很远的地方来找你,简直大失所望。看看你的宅院里,老鼠洞边的泥块夹杂着粮食米粟,这是为富不仁的做法,我看你就和老鼠一样。”
老子看也没看士成绮,也没有说一句话,对此没有任何反应。
多年后,士成绮学有所成,回想起自己当时的言行,羞愧万分,于是去找老子道歉。
老子对他说:“你骂我是猪、狗、老鼠又有什么关系,并不能影响我,也不能改变我。”
生活中,我们很难改变不同层次的人的看法。
特别是那些动辄扣帽子,无理取闹,刷存在感的人。
对他们,或回避、或远离、或一笑置之、或请他闭嘴。
因为再说下去,也是一场无谓的争吵。
人生如同爬山,站在山顶的人,看到的是云,站在山腰的人,看到的是树,站在山脚的人,看到的是草。
俗话说:“夏虫不可语冰。”
陈道明说过,自己一直偏爱独处,独处的时候,会坐在窗前弹钢琴,会反思自己的拍戏经历,也会安静地挥笔作画。
在接受杨澜的采访时,他说:
“独处是一种美德,可以让人内心得到净化。”
真正高层次的人,都能优雅地独处。
韩寒在松江二中读书期间,总是独来独往,因为他干的事和别人不一样。
别人在插科打诨,他在写小说,别人在恶作剧,他在写小说。
然后放了学,他对别人说:
“这是我写的小说,写的很好的。”
在他人眼里,韩寒就像个神经病。
然而,白驹过隙,韩寒的很多同学,都被社会塑造成普通人,而喜欢独处的韩寒则成就了自己。
优质的独处,就像是一场修行。时间,会为沉默的人争辩。
杨绛先生说:
“人这一生,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
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别人的评价,而是尊重自己的内心,看重自己的想法。别人说两句就急着跳脚,要和人争论,多半是内心还不够笃定。内心丰盈的人,能活在自己心里,而不是活在别人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