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哲思

浮生六记----- 卷一 闺房记乐 一

2020-08-31  本文已影响0人  律楷粑粑

近日,乍听到一首歌,里面有一段歌词


闲时立黄昏

笑问粥可温

琴声浮或沉

听懂只一人

闲时立黄昏

笑问粥可温

君画梅竹深

晚霞任纷纷

很是喜欢,细细琢磨后,认定其必有出处,果不其然,搜寻后发现出自沈复的《浮生六记》,我向来是追根溯源的,于是买书来读,果然很对胃口。整本下来酣畅淋漓,读完仍意犹未尽,其文法自然,通篇并无一点酸语、赘语。字字平凡又句句不凡,每段故事似在回忆生平,恰恰又看到我们日常所幻想的影子,常常勾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才子佳人”,文章情深之至,似要把他俩在一起的每一次呼吸都要详尽记录,用情之深令我感动莫名,所以我敢言沈复是继贾宝玉之后对女子深情第一人。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会不定期的更新一些译文(为什么要看译文,是我数年前接触过原版,才疏学浅所识不深换言之因文化浅原版不如译本来的通透来的直接。)以及我的注解。所谓的注解即我当时读书时的所感所想,因为太爱了,连些许的遗漏都会让我惋惜。

      浮生六记--周公度 译注  朱**解读

     卷一闺房记乐· 一

我出生于乾隆癸未年(1763)仲冬十一月二十二日,适逢太平盛世,又是士大夫家境,居住于苏州沧浪亭边。上天对我的厚待,可以说是天地备至了。

(开篇交代了时间,地点,时代的背景,家庭的殷实。从书成至今,有很多作家拿它跟红楼梦比,更有人称呼她为小红楼梦,诚然二者确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细细品来二者却有天壤之别,曹雪芹写作是于锦缎上设色,沈复则是于布帛上绘图水墨,《红楼梦》是道尽繁华鼎盛后的凄凉。《浮生六记》则是一种布衣文人的日常哀矜,与普通世人更为切心。而这部书之所以流行至今,正如俞平伯先生所评:“文章之妙出诸天然,现于人心。及心心相印,其流传遂远。”)

苏东坡诗说:“事如春梦了无痕。”如若不以文字记录下来,未免辜负了上天对我的仁厚。想到《诗经》以《关雎》一篇开始,所以也把夫妇情事放于开篇。其他内容则依次写来。令人不安的是,我少年时学习不力,识字不多,只是记录当时的实情实事罢了。如若一定要考订文章的修辞与布局,就是苛责有污迹的镜子不够明亮了啊。

(浮生如梦,在沈公子的世界,一个“情”字始终是排第一的,而对于为何要将闺房记乐作为卷一作者以《诗经》以《关雎》为例不过是文人的一种委婉罢了。)

            一见钟情

我幼年时与金沙于氏订了亲事,然而她八岁却夭折了。

于是娶了陈氏。陈氏名芸,字淑珍,我舅舅心余先生的女儿。她天生灵秀聪明,学说话时,给她读长诗《琵琶行》,很快就可以背诵。可惜的是,她四岁时父亲去世了,家中只有母亲金氏与弟弟克昌,家境一贫如洗。芸长大后,擅长刺绣织染,一家三口全靠她的手艺为生;即便克昌上学,给老师的学费也从未短缺。

(寻遍全文,只开篇交代其妻姓陈,陈氏年长十月,过门之前称为淑姐。过门后则改称芸,连淑珍都少叫,足见其爱怜之心)

有一日,她从书筐中翻到了《琵琶行》,逐字辨认,才识得文字。刺绣的闲暇,又慢慢学会了写诗,写过“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妙句。

我十三岁时,跟随母亲回娘家。和她相处融洽,得以读到她的诗作。虽然惊叹她的才思清雅秀丽,又担心她福薄寿浅,然而满心是她,不能释怀,就对母亲说:“如若给我选择妻子,非淑珍姐姐我宁可不娶。”

(沈公子心中,芸不光灵秀能干,文采亦不俗,这样的女子怎不教人满心是她?)

母亲也喜爱她的柔和温顺,便脱下金戒指给她,缔结了婚约。这一日,是乾隆乙未年(1775)七月十六日。

这年冬天,她的堂姐出嫁,我又跟随母亲前去。芸和我同龄,但大我十个月,自幼以姐弟相称,所以仍然称她为淑姐。

当时满室之人穿着鲜艳的新衣,唯独芸一人衣着淡雅,只是换了一双新鞋而已。我看她的鞋子绣制精巧,问询得知乃她自己所做,才发现她的聪慧不仅体现于笔墨。她身形秀美,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两只眼睛顾盼神飞。唯有两颗牙齿浅浅外露,似乎不是上佳的容貌。但她那种缠绵娇美的仪态,令人为之心动不已。

(哈哈,动情仅为“色”耳)

我要了她的诗稿阅读,有的仅有一联,有的只有三四句,大多数是残篇。问她原因,她笑着说:“这些是没有老师指导的习作。祈愿有个可以做老师的知己来帮我推敲成篇呀。”我开玩笑做她的老师,于诗稿上题签了“锦囊佳句”四字。殊不知,芸短寿之征兆已经隐藏于内了。

(一语成谶?读到此处很是不解,怎么题签了“锦囊佳句”四字就有短寿之征兆了,后查询了下,其中原有典故。出自唐李贺之事迹。李贺(790-816年)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著名诗人。据史书所载,他七岁便能赋诗。每天清晨即骑弱马外出,由一小奴背古锦囊,每有心得,便记下投入囊中。到晚上回来时,诗便写成。他的诗构思奇特,意境优美,具有奇峭不羁、瑰丽凄侧的独特风格,当时没有能模仿者,因此有“锦囊佳句”之称。李贺以父名晋肃,为避讳而不肯举进士,只任过协律郎,27岁便去世。而芸所作诗句多为半句或断句故而影射其命非半即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