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引起拍卖圈一波小地震的藏品-秦半两试铸母币
秦半两这枚钱币是钱币史上第一次铸造为方孔的钱币,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战国时期流通的刀、布、贝币等大小、行制、重量和货值不一的庞杂混乱的六国货币,把秦统一货币的政策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青铜币上的“半两”二字为小篆文字,是由秦国著名的李斯所题写;它表示每枚重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故称“半两钱”。
以前秦半两藏品只见其子未见其母,珍惜程度不言而喻。这两枚半两大钱都是试铸母币表面有浮现镀金表面也是流传品一枚略大重:24.1g、直径4.6cm另一枚则略小重:23.8g、直径4.4cm,在卖家手中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岁月并且在现有的市场中还从未出现过此类型钱币的试铸母币因此给未来收藏此件藏品的藏家带来无限的升值空间以及收藏研究价值,面部镀金大部分已脱落用高倍放大镜还是能依稀看清,部分出现胞浆钱背亦见小点装凹进去,这都是流传钱风化后的正常现象,伪钱却仿造不了。该大钱经历了沧桑岁月留下的痕迹,正是这件文物所拥有珍贵的历史价值。从该大钱的形制、钱文书体及文字风格来看,它是一枚秦钱,是地地道道的秦半两钱。
该大钱“半两”二字为篆体,与正常的钱币相反“半”在左边,“两”在右边字型挺拔,古拙粗犷,苍劲有力。其中“半”字呈长方形,方折笔划成直角,甚规范。“两”字上横短小,双“人”居中,三竖笔等长且直脚,亦甚规整。[相关资料:大篆之“两”字无上横,俗称无头两,后来演变出现有短小的上横划,再后是长横划,此时文字笔划已隶化,呈现“蚕头凤尾”的形状,汉四铢半两的“两”,就是已经隶化了的“两”字,详见拙著《半两货币图说》1995年版,上海书店出版社。书中对秦汉半两钱文有详细的论述]。从文字的演变及承传关系,可以推断钱币的铸造年代。笔者根据以上分析,认为该铜质大钱是先秦半两,而不是汉铸半两。
秦始皇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并首先统一了中国货币,其功勋卓著,令人只能望其项背。这枚仅见的铜制大型半两钱是秦代鼎盛时期的象征,其历史地位, 其文物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以下是以往拍卖成交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