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种(五十一 伶牙俐齿的姑娘)
(1)
屋子里用来取暖的炉子上燃烧着木柴,铁制的炉子烧的通红,炉子上放置了一把烧水壶,已经烧开的水在水壶里滋滋的冒着热气,沸腾的水唱着欢快的歌。
一家人都聚在生炉子的堂屋里,强子拿着一支笔在核算着这一个月来的收支,傻根不时的过来把强子手里的笔夺走,嘴巴嚷嚷着让哥哥陪他骑大马,傻根娘用一个鸡蛋把他哄到一边;傻根爹惬意的抽着旱烟袋,随着烟锅里忽明忽暗的烟丝,嘴巴里不时的吐出一阵阵的旱烟圈;玉兰和傻根娘坐在靠墙的位置,仔细的挑选着黄豆。
“叔,可别说,咱们这个月收入还真的挺好啊。”强子收起手里的纸和笔,喜不自禁的对傻根爹说。
“咱们新上的这套设备,我们自己用来磨豆子之外,还兼顾着帮大家伙磨豆子、磨粮食,当时购买的时候,只考虑磨豆子,还没有想到,咱们这里主要是吃煎饼,以前大家也主要靠石磨磨,这样一来,咱们家相当于开了个磨坊。”强子把手里的纸拿到傻根爹面前。
“除了电费和购买豆子的钱,咱们这个月纯盈利这个数。”强子举着五根手指头,坐在墙根的玉兰不禁咧嘴笑起来。
“强子,你放心干,你不是说城里的豆制品花样多吗?放心倒腾去。”傻根爹把把抽的都成灰烬的烟袋锅往地上使劲磕了几下,笑咪咪的对着强子说。
“叔,咱慢慢来,不着急!”
强子心里有计划,这磨坊开张以来,反响还真是真的好,现在村里人手头上宽裕了,也乐得花点钱买个清闲,连邻村的都知道这里开了一家非常好的磨坊,都慕名而来。
这样一来,不光自己家生产豆腐省时高效,还赚了不少磨粮食的加工钱,这一步做好了,下一步就要生产新的食品了,想到自己家的买卖慢慢撞大起来,强子忍不住嘴角上扬起来。
(2)
冬季的夜晚,冷的出奇,尽管门窗紧闭,可凛冽刺骨的寒风,还是透过门缝嗖嗖的的钻到屋子里来,院子里的树枝被风吹的沙沙的响,窗户上为了御寒钉的油纸,被风刮的发出哗哗的声音,躺在炕上的傻根娘,使劲的裹紧了身上的被子。
傻根在炕里面呼噜震天的睡着,一翻身压在旁边的傻根爹身上,傻根爹嘴里嘟囔着,“这个傻小子,没心没肺,吃的好,睡的香,除了长肉,就是不长心眼。”
嘴上嘟囔着,傻根爹起身,轻轻的把傻根推到了炕里面。
傻根娘转过身,朝着老伴说:“趁着这几天空闲,咱们让强子和吴家村那个姑娘见见面吧?过十几天哑巴就要结婚了,让哑巴娘去办这件事吧,沾沾哑巴娘的喜气,说不定一下就成了呢。”
“我心里还是不想让强子找个模样太好看的。”傻根爹有些迟疑。
“你看看玉兰惹了多少事啊,再来一个,惹的那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来,这个家能安宁吗?”想起小幸福那瞅着玉兰淫荡的样子,小傻根爹心里就心生郁闷。
“这个吴莉虽说长的确实好看,但是她做生意可是一把好手啊。”傻根娘索性起身,坐起来和老伴合计起来。
“玉兰内向,不爱说话,做生意管家里的活计还行,在外边抛头露面,得找个能干的精明人帮着强子。如果吴家村这边成了,强子可真有了个好帮手。”傻根娘清楚玉兰的性格,不爱说话,有事自己闷在心里,这种性格,着实不适合做生意。
“再说了,长的好看才配的上咱们强子啊,要是图清净给强子找一个丑八怪,村里人怎么看我们?给傻根娶玉兰这么好看的,给强子娶个丑的,我可不想被他们戳脊梁骨。”傻根娘小声和傻根爹合计着。
“行,那你找哑巴娘,赶快把这事定下来。”
(3)
冬日的集市上,空气的寒冷抵挡不住人们对赶集的热情,五天一个集,是四里八乡的人们采购物资最好的地方,东西齐全,价格又便宜,晒着温暖的太阳,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来回的溜达着,看着,看见家里正好需要的东西,上前去讨价还价一番,合适,双方笑嘻嘻的你买我卖,就算是因为价格谈不拢,佯装生气的抖一番嘴,来来往往的都是熟人,不会因为这些事真的大动干戈。
带着毡帽的老头,拄着拐杖弯腰驼背的老奶奶,怀里抱着孩子的大娘,还有那穿着红棉袄,红棉裤的,一看就是刚刚结婚的新媳妇,在拥挤的集市上,随着人流慢慢的挪动着脚步。乡村的节奏就是这么慢、这么惬意,不用像县城按时上下班的人们那么匆忙,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慢慢的享受着这冬日暖阳。
集市位于乡镇上,这是这一带最繁华热闹的地方了,看前边那位围着红头巾的老奶奶,走起路来东摇西晃的,虽然天上挂着散发着光芒的太阳,可是到底是冬天了,冰冷的风吹过来,迷的老奶奶的眼睛怎么也睁不开,等站稳定下神来睁开眼睛时,不自觉的流下一些泪来。
“大娘啊,腿脚不利索还来赶集啊。”经过的行人笑着打着招呼。
“趁着身子骨还能活动,来集市上看看,顺道到闺女家走走。”老奶奶跟对方打招呼的人回应着,露出嘴里那剩下的两个牙齿,一张嘴,寒风一个劲的往嘴里灌,连牙齿都能感觉到寒冷。
“来来来,快来尝尝啊,新工艺生产的豆腐、豆脑、豆浆,都过来尝尝啊!”强子在自家摊前热情的招呼着过往的行人。
“最新工艺生产李家豆腐、豆脑、豆浆啦,热乎乎的来一块,暖胃又充饥啦,大哥,来一点尝尝吧!”
“大哥拿好,慢走啊,好吃再来啊!”
李家豆腐在市场上已经打开了名气,来来往往的行人你来三块,我来两块,把在摊上张罗的强子忙的的额头上直冒汗。
“小伙子,来碗豆浆吧?”一个苍老的声音问着正在弯腰忙活的强子。
“好嘞!”强子头也没抬,弯腰往旁边的碗里打了一碗豆浆,抬起头来时,看是一位围着头巾满脸皱纹的老奶奶,正是刚才和路上行人搭讪的那位老人。
“老奶奶,我给您加点糖吧。”说话间,强子挖起一大勺白糖,放到了碗里,递给了旁边的老人。
“这些钱够不?”
老人在兜里掏了半天,掏出一大捧硬币。
“您老喝吧,不要钱!”阳光照在强子的脸上,额头上的汗珠在阳光下发着晶莹的光芒。
“姥姥,你怎么自己到这儿来了?”就在老人感激的冲着强子千恩万谢说着道谢的话的时候,一个容貌秀丽的姑娘过来把老人搀扶了起来。
“姥姥,您又走这么远的山路来赶集,不怕累着?”姑娘嗔怒着,“以后不许自己下山来了,从你家到集市上,要走五里地呢,山路磕磕绊绊的,再摔倒了怎么办?”
“这不是想你们了吗?你娘又忙,没空到姥姥家,我不来怎么办?”老奶奶倔犟的还嘴说着。
“莉莉,快谢谢人家,我喝了人家的豆浆,小伙子不要我钱呢?”
“哎呀,姥姥,你可真能闹,跟我娘一个样,就能赚人家便宜!”叫莉莉的姑娘朝着强子喊道:“看在你爱护老人的份上,以后我照顾你生意!再来两份豆腐脑,一份原味,一份多放辣椒!”
(3)
“咚咚咚,锵锵锵··”旁边有人敲着锣鼓,大声的招呼着客人。
“走一走,瞧一瞧,看一看啦!老少爷们,大嫂大婶大娘们!这是我家祖传的毒鼠王,辛苦一年的粮食入了囤,粮食可是我们的命,咱们的粮食是家里人口粮,可不是喂那长着长尾巴的老鼠的,谁家里没有一窝老鼠,谁要是敢说家里没有老鼠,我立马把摊扔了走人!”
凑热闹的人们,一会的功夫,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上来,只见手拿着锣鼓来回敲打着的汉子,冲着人群不停卖力的吆喝着,在圈子的中央,乱七八糟的堆着一堆堆的药,上面插着一个手写的歪歪扭扭的牌子“毒鼠王”。
药下面放着几个已经干瘪的老鼠的尸体,可别说,这可真是“鼠王”,比平日家里常见的老鼠个头大了太多,那长长的尾巴僵硬的翘着,大约十厘米多。
卖药的放下手里的锣鼓,拿起干瘪老鼠尸体,拎着朝着围观的人们炫耀着,“老少爷们,牛皮不是吹的,看看我家祖传秘方,这么大的鼠王都能药死,这样的老鼠,得祸害家里多少粮食,不要舍不得那两块钱,把这老鼠药带回家,晚上你造娃娃都心安啊!”
围观的人们哄堂大笑。
强子不禁皱起眉头来。这一个摊是自己花钱买下来的,这卖老鼠药的突然在这里出现,赶集的人们根本不能到他的摊前面,直接影响了他的生意。再说这里经营的是食品,这个卖老鼠药的又是药又是死老鼠的,哪个敢在这里买东西吃?
强子皱着眉头,思索着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起身离开摊位,准备到卖老鼠药的人那里去理论。
正在摊前和姥姥一块吃豆腐脑的年轻姑娘,起身拦住正要过去和卖老鼠药的人理论的强子,笑嘻嘻的说:“看在你给我姥姥喝豆浆的份上,我帮你一下。你先别过去,在这等着。一会,他就乖乖的走了”。
果不其然,一会的功夫,市场的管理人员过来了,对着正在敲锣打鼓,忙着收钱的卖老鼠药的人说了几句,只见药贩子一脸的沮丧,扔下手里的东西,收摊走人了。
“可真有你的,太谢谢了!”强子看坐在摊前喝着豆腐脑,辣的直哈着气的姑娘,忙不迭的说着道谢的话。
“我这招好用吧,这市场都有规矩,哪能让这些外地的贩子胡来?以理服人嘛,你过去,免不了一顿争吵,解决问题要讲究方法不是?”姑娘起身,朝着强子莞尔一笑,扔给强子五块钱,“不用找了,我下次还来喝,真好喝!”
姑娘搀扶起姥姥,慢慢的走了,一边走一边回头打趣“道:“豆浆钱也算是付啦,没占你便宜啊!”
这伶牙俐齿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