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内卷的破局之道
r教育内卷,现在已成为全体国民的公害,几乎所有学生及家长都被深深卷入套牢,死去活来,欲罢不能,以致于教育的本质被忽略弃掷,教育属性被阉割得支离破碎,教育功能越来越趋向于考试一隅,教育的过程越来越像比狠斗凶的拳击场,教育的目的越来越像赤身裸体直奔考分的竞丑,教育的评价越来越像非死即活的零和游戏……这样的教育,不是我刻薄的描绘使然,而是千真万确的存在,且有愈来愈烈的趋势。以致当前一代或几代孩子们再没有童真童趣,再没有活泼烂漫,早早地被投入不该有的卷肉场中,成为牺牲品,成为最可怜最可悲,又最无辜无耐的一代或几代人;而几乎所有家长,即使倾尽所有,揭尽所能,望穿秋水,也只能徒唤奈何。
我们的教育何以如此?像这样长时间,大规模,全局性的内卷,其原因表面看,有几十种原因,甚至更多,但根本原因只有一个,且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管理体制,其它的原因,其实都是派生的,从生的,或衍生的原因。要改变全面内卷的态势,就必须彻底改变以考试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否则像改教材,改教法什么的根本就是瞎折腾,这些年改革一再证明这样的改革,无从摆脱内卷,甚至连缓和一下病症的效率也没有起到,就像心肺烂了,不管抹什么样的药水都无济于事一样。
有人说,我们的教育方针,我们的庞大的督导团队,难道就没起作用。客观说,没起作用,要不就不会有教育成病成灾的内卷了,就不会有全民参与的内卷了,就不会有那么多有识之志的奔走呼唤了。这里的教育方针本来最能体现国家意识意志,但在利益驱使下,教育方针只是一个外衣,需要时穿一穿罢了,有许多所谓名校正是这么做的。我们的督导队伍也够庞大,但没起什么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或是不懂教育,或是被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利用了,绑缚了。
怎么改,只要下决心,确能改。
首先,学校教育与考试升学脱钩,即确立学校以教育为本的定位。初中毕业了,或高中毕业了,初中学校或高中学校就算彻底完成了阶段性教育任务,至于升学考试,愿意升学的,实行社会化自愿报名,分数高低与原学校无关。谁都不能再把升不升上学归究到学校,只要学校严格遵循国家教育方针路线,严格奉行教育政策法规,严谨遵守教育规律办教育,这样的学校就是合格学校,即使没有一个人升学也是完全正常的合理的。反到是那些升学率畸高不下的学校应该好好查一下,到底为什么这样,如果一切正常,当推广经验。反之应该追究他们失德渎职的责任,追究他们为一己私利而损害教育责任,即使百分百升上清华北大,从教育所应承担的责任义务使命,从教育本质属性功能看,也是在渎职,也存在见利忘义的嫌疑。因为,今天的内卷,那些所谓名校“功不可没”,正是他们推波助澜,导致互相效尤的。
有人认为,教育不排除考试,也包括考试,这是很正确的。但就是因为这个正确,才使得考试堂而皇之地代替了教育,也才使有些人不择手段地假借这个说法无限扩大了个人的利益范围,也才使教育内部的任何改革都举步维艰,都难脱出内卷窠臼,都难逃夭折的宿命。可以这么说,如果不从考试升学与学校脱钩改起,任何改革都会一哄而起,结果必是一哄而散,依然故我。此正所谓“矫往必须过正”也,并非极端。
升学考试与毕业校脱钩,这个办法只要一实施,最少从学校这个角度,就能立刻从内卷中解脱出来,教师可以一心一意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按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搞教学,大大缓解内卷烈度,大大促进学校正规办学的积极性,也必然起到为愈演愈烈的内卷釜底抽薪的作用。
其次加强督导。这里的督导应该是以教育意义的完全实现为依据,是以去考试为中心的全面评价为重点。但前提是督导人员应是懂教育的,应该有为国为民,为天下苍生负责的情怀。目前的督导上上下下有许多层级,督导人员何止成千上万,教育内卷比秃头虱子还显而易见,却越督内卷越狠,很显然,没尽到责任,或根本不知如何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