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三年级:测量板块

我们来丈量世界(之五):容积

2018-01-19  本文已影响124人  渭北春树_Joshua

测量板块总结:容积测量

测量板块系列文章

因为前面已经把主题意义、内容次第,板块规划,教学安排,教学原则,教学目标,等等说清楚了,并且通过长度测量具体做了说明。因为度量衡三个主题大同而小异,所以容积测量和重量测量就会简单一些:说明大致过程,突出一些差异。

四、容积测量

容积测量我们从做玛芬蛋糕开始,给的食谱都是简单的身体度量和自然工具测量,例如:捧,撮,少半匙等。(这里的匙并非英制中的茶匙,汤匙)


image.png

孩子在欢乐的制作过程中体会了,同样是捧,但多少差异很大。所以会有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情况。最终做出来的玛芬卖相很好。

孩子们最后的装饰都是带来的粮食

接下来就很自然的从身体称量开始,开始介绍“我的身体能量多少”。例如:捧,撮,把,抱,口。介绍中国古代的俗语:一手为溢,两手为掬(这个也和后面的单位相关)。孩子们很快发现,尽管身体可以测量容积,但是精确性不高,更重要的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存放在“容器”里,用容器来度量它们,似乎更自然。

这就进入到了“生活中的容器”,孩子去找,去观察,去绘画各种发现的容器:杯,盘,勺,碗,瓶,罐,壶,筐,篮,篓,笸箩等等。有些孩子在这些中会有些有趣的发现,例如器型和名称,比如材料和用途,比如漏斗是不是容器等等。但这些都不需要延伸和讲述,倾听表示兴趣就好,留在孩子那里,未来到高年级再去唤醒(青铜、陶器,宋的瓷器,艺术...)。


image.png
image.png

这是也请孩子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容器,还有各种大米、小米、黄米、黑米,大红豆,赤小豆,绿豆,菜豆,黄豆等等粮食。这是不仅可以让孩子在课堂中去实践测量,而且将测量与农耕联系起来,还很自然的回到了容积测量的本源(粮食的度量)。


我带来的容器和粮食

在孩子们不厌其烦的测量实践之后,我们便寻找时机在教师的引导去简单讨论一次:

  1. 你觉得容积测量最早和什么相关?
  2. 你家里现在是怎么做的?那些地方用到了容积测量?
  3. 你觉得为什么要容积测量?最早那些人们或者农夫关心什么呢?

当然,因为孩子才刚上三年级,他们的生活体验和逻辑化的思考能力还不具备,所以我们只是以之前的农耕实践和当下的粮食测量为基础,在生活应用的图景下,简单的发散式的讨论,适当的归拢就行,不需要结论。(这个讨论或许有些老师认为太智性,但在我的教学设计中确是深化感受的重要一环,它会前后呼应着出现好几次。当然,保持简单,感受式,无标准结论)

当孩子把容积测量和粮食收获,做饭,吃,蒸米饭,蒸馒头等等图景联系起来之后。这时又要请出我们之前制作的“黄钟之龠”了。黄钟中的小孔长九寸,径三分(注意:这里的寸和分都是汉制,即黄米尺的尺寸)。我们把它装满大黄米,然后分给各个小组去数。令人惊奇的是数出来的数量都是1200粒左右,上下10粒以内。(神奇吧。而且孩子爱死实物数数了。测量是数学,就让她们数个够)

这时的“容积单位”引入不要太简单哦。根据《汉书·律历志》(这个不用告诉孩子):“量者, 本起( 于) 黄钟之龠, 用度数审其容, 以子谷秬黍中者, 千有二百实其龠。”这时告诉孩子,我们用粮食制定了长度的标准,这时候我们的祖先也用这个“黄钟之龠”制定了容积的标准单位。此时五量皆备:“龠-合-升-斗-斛”。然后用相同大小透明的容器,量出“龠、合、升”,并作出一(汉)斗大米来。让孩子看。用手来量(差不多十捧)。

这里的汉字“龠”需要讲一讲。还可以讲“合(ge3)”(未来要把“合,两,双,对,比,单,孤,独”放在一起讲),因为“$2龠=1合$”,而合本来就有“两个合起来”的意思,让孩子了解汉字之美,把单位换算和汉字的义结合起来。

在“走向标准”阶段,还是会介绍公制单位(SI),此时我只介绍了“毫升(ml)”和“升(L)”。然后请孩子在那几天去观察、发现和寻找各种生活中常用物品的容量,并把他们画下来。等在课堂上讨论时,孩子们也会提到很多有趣的发现: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我们把这些发现都拿出来说了说,简单的讨论了下,鼓励稍加引导但不延伸,不点破,大家都饶有兴趣。(当然老师需要仔细思考,了解其背后的道理)

《礼记·学记》
“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