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佰家》:余·烬
白山最后一家搬出时,山上彻底静下来了。
不,还没有静,山丘上那个人咳嗦气喘,却努力骄傲地昂起头,向这座贫瘠的大山做最后的告别。
“太阳终究会升起,我们终将逝去,但我们热爱的事物将永远延续,为了我们的国家。”
他本是个文官,改不了文绉绉的习惯,却选择用双脚在大山上写下无数的诗篇。
……
余县长牵挂着白山,就像牵挂着他那体弱的小女儿,惦记着他那多病的老母亲。
余县长上任那天,白山居民没有人走出来。
他们瞪着无神的双眼,脸上的青紫与菜色掩住了微笑。白山贫穷,贫穷像白山永远走不尽的道路,像蜘蛛在粮仓织出的迷宫。
余县长去与居民握手,突出的骨节硌痛了他的手指。
居民说,没办法了,贫穷已在这儿扎下了根。
选择与执着,只在这一瞬间。
……
余县长不是在任最长的一个,不是改革最大的一个,不是上.访最多的一个。
他太平凡了,没有西装革履,没有擦得照影的接头皮鞋,他的布鞋上尽是泥土,可那是白山的泥土。他最难以割舍的泥土。
余县长在任期间,平均每两天下一次乡。
去送粮食、送安慰、去劝说搬家、采集土样、规划、畅想……
这是从余县长到老余的每一步,他走得踏踏实实,每一步的脚印都深至!土地。
白山多树,余县长去学习林业,拿着小书本上的插图一处处细细对比。
白山有蚕,余县长去请教养蚕缫丝,捏着绣花针像个姑娘一样细致。
白山无路,余县长带着人手提肩扛,将大石一块一块背走,铺上的柏油路像天路通途。
……
山脚盖了新居,添了养殖场,里面的鸡鸭是余县长一只只抱出来抱进去,小房子青瓦红墙像童话故事中的故人居。
余县长每天上山,将那些卡在山谷山缝中的人家一家家举起,安置在新居,告别了故里。
隆冬。
白山的雪路无比灼眼,进山出山都是艰难苦行,当遗留在山上的人家瑟瑟发抖,忽然门开了,余县长慈祥地笑着站在门口,怀中抱着的瓷盘中,饺子还冒着热气。
余县长笑着,鼻尖通红。
……
余县长说,他就像火炬燃后的余烬,用血肉之躯亲吻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不怕!穷,扎不下根!将来,我们帮扶你们过光景!”
“我国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832个贫困县,已脱贫摘帽436个。”
“中央企业设立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开展‘百县万村’扶贫行动;民营企业实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
“我们要共同富裕了。”
……
就像这些年,永远是余县长亲自写下的一笔一笔,都是无言的诗篇。
耐读、耐看。
“克己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