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备考

作业成本法(1)

2019-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宝贝萱萱

因为打算换份工作,所以最近面试的场景较多。面试过程中对于自己较为看中的机会,可能会稍稍有些紧张。

面试是一个平等的谈话,而并不是自己被选择的位置,其实我何尝不是在选择对方,观察对方。我们同样没有必要为了一场失败的面试而黯然神伤,需要做的,是不断复盘面试过程中有什么失误,如何在下次面试中规避掉这些失误。

始终认为任何场境,任何环境下,每个人都不容易的生活着。生活并就是一场不容易的修行,若我们在当下感到舒适,一定有人承担了那份本该我们承担的不易。常见的是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关系。

人生最重要的修行是提升自己的认知,钱只是认知的一个附属品,投资真正考验人的地方是钱背后的智慧,而不是其它的旁枝末节的东西。投资最重要的是用我们的智慧发现那份优质资产,然后买入后不动,自然享受复利。而发现那份优质资产需要的正是我们背后的智慧。

一个人靠出卖自己的时间赚取薪酬一定会遇到天花板,很多人不努力,可能出卖一辈子自己的时间也无法触碰到那个天花板,但即便一个人非常努力,他靠出卖自己时间来赚取薪酬的方式一定会遇到收入的天花板,也就是说靠赚取固定收入的方式实现我们人生的财富自由几乎根本不可能实现,这也是人们常说的马无夜草不肥的道理,实现财富自由的路径一定是靠投资,靠投资中的复利效应方能达成。

同样出卖时间赚取薪酬,即便一个人靠比另一人多赚了些钱,但高薪酬的背后一定是相应的高投入,靠出卖时间的方式并不能将人与人之间的财富差距拉得很大,真正的差距是一个人接触了投资,靠出卖时间赚取收入只是投资的一个场外赚钱能力而已。

以上是自己最近看书时的一些心得。

财务成本管理这本书主要在围绕成本管理展开的。作业成本法在考试中分数不高,考试的题型主要是客观题。

欲查看更多复习笔记,扫描下方二维码可查看。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与辅助成本更准确的分配到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是为了解决传统成本法中粗略的分配间接成本的一种弊端。作业成本法本质上是一种如何精确分配间接成本的一种分配方法论。

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计入有关产品,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无异,只是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的范围比传统成本计算的要大,凡是便于追溯到产品的材料、人工与其它成本都可以直接归属于特定成本对象,尽量减少不准确的分配。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在于对于不能追溯到产品的成本,则先追溯有关作业或分配到有关作业,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有关产品。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

作业。作业是指企业中特定组织重复执行的任务或活动。理解这个概念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作业成本法中的作业一定是要被重复执行的任务或活动。而不是次数少的任务或活动。若我们将次数少的任务或活动也纳入到作业的范畴,这样作业分配的工作量将大幅增加,工作效率反而下降。

资源。资源是指作业耗费的人工、能源和实物资产。执行任何一项作业都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

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成本或产品成本的驱动因素。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动因分为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

如何理解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也是一种核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它与传统成本法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间接费用的处理不同。

传统成本的核算方法中,直接材料与直接人工成本是直接计入成本对象中,间接费用是先归集,按部门来归集,然后采用合适的分配方法将其分配到产品成本中。

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方式中,直接成本,即直接材料与直接人工也是直接计入成本对象中,其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区别主要在于间接生产费用的处理不同。作业成本法是将相应的资源归集,然后寻找这些资源的成本动因,将资源按成本动因分配到相应的成本对象中去。

这是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本质区别。正是因为它们对间接生产费用的处理不同才导致了其它更多的不同。比如,因为作业成本法将资源通过成本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中,所以成本动因与作业间存在强因果关系,而传统成本法因为是按统一的分配率将间接费用分配到成本对象中,所以作业成本法的分配结果更为精确,传统成本法因为分配方式容易导致高产量的产品成本高,低产量的成本低,而这很可能与现实相违背。

因为作业成本法是对间接制造费用更为细化的分配方法,若某个企业的产品成本构成主要是料与工,间接制造费用比重不高,则采用作业成本法就不太适合,作业成本更适用于料与工的比重较小,间接成本占比较高的企业。

如何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

我们刚才了解了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概念,明白了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我们下册第一章重点讲述了传统成本法的核算方法,那作业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的具体方式是什么呢。

首先, 我们需要先对每项资源归集后,划分到具体的作业,将资源划分到作业中去。

然后,才是将归集的作业总和分配到成本对象中去。而这是考题的易考点,也是考试的重点。而这又有两种方法,即实际作业法与按预算的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

不管是实际作业分配率还是预算作业分配率本质上都是按一定形式计算出单位作业成本。不管是何种方式,本质上都是对间接成本的一种分配方式而已。

无非是按实际作业分配率分配还是预算作业分配率,本质上都是用作业成本总额除以相应的当期作业产出。

若是采用实际分配率,则是实际作业成本总额除以实际作业量;若是采用预算的作业分配率,则是预算作业成本总额除以预计作业量。

不管哪种方法,本质上都是确认作业分配率。若作业分配率得以确定,我们可以用该分配率与相应的实际作业产出或预算作业产出之积得来。通过分配率计算出应承担的间接成本后,我们再加上直接成本,便可得出成本对象的成本总额。

实际作业分配率与预算作业分配率的一个区别在于实际作业分配率计算出的成本没有作业成本差异。而预算作业分配率会涉及对作业成本差异的处理。一般可以采取直接计入营业成本的方式或者将作业成本差异率分配给有关产品。

我们如何对作业进行管理呢。

我们对作业的管理主要是站在客户的角度而非企业的角度。管理的方式主要是将作业分为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

我们知道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通过区别,我们可以总结出作业成本法有如下的优点

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成本,有助于改进成本控制,为战略管理提供支持。作业成本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开发维护费过高,不符合对外财务报告的需要。确定成本动因比较困难,不利于管理控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