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读书笔记,才能帮助内化?
开篇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小时候你上课做过的笔记,你课后看过超过2遍吗?”
不知道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是如何回答的。
但就我个人来说,虽然我是个很爱总结、很爱记笔记的孩子,但也很少能把记完的笔记完整复习过2遍。
小时候,没别的爱好,最大的爱好就是买各种好看的本子记笔记,语数外理化生,一样一本,每次上学,我的书包都是最沉的,因为除了教科书,还有和教科书同样多的笔记本。
这个习惯一直到现在也没改掉,家里花花绿绿的本子快赶上书多了,每次我妈看到我的书桌上写着一半的笔记本总想给我扔掉,我阻止她的理由都是:
“别扔,我以后还看呢!”
摸着良心说,即使是我写下这篇文章的这一刻,我也没翻过第二遍。
后来,我就琢磨一件事,读书的时候记笔记到底有没有用?
其实,关于如何记笔记,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聪明人都用方格笔记本思考、记录和表达》(点击标题即可跳转阅读),这里面讲了如何用方格笔记本记笔记。
这个方法我用了一阵,使用后的体验是啥呢?
我只能说,如果当时没有输出,日后再不回顾复习,同样是白扯。
笔记记得再好,导图画的再完美,也是白白浪费时间,一点用处都没有。
所以,笔记这东西,它的作用不应该是日后复习回顾,而是在读书的当时启发思维的。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开始换了一种记录读书笔记的方式,自从用了这种方式记笔记之后,我根本不用第二遍回顾它,因为在看书的那一时刻,我的思维已经被启发了,而且一篇读书笔记写完,加个开头加个结尾,基本就是一篇文章了。
接下来,我把这种记笔记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我给这种记录笔记的方法,叫做古文笔记法。
为啥叫古文笔记法?
回忆一下,小时候我们学古文,刚开始看那些文言文的时候都是看不懂的,老师都会让我们把不懂的词画出来,然后去书下面的小字部分去找对应的白话解释,然后老师还会在生活中举个例子来进一步说明。
这样一来,看似晦涩难懂的古文,就被你完全理解了。
古文笔记法其实也是这个顺序。
第一步,在书中找出你不太理解的部分。
看书的时候,特别是看一些跨专业的书,经常会有很多概念不明白,这个时候,我会选择把概念单独拎出来。就像小时候学文言文一样。
第二步,用白话把不理解的部分试着解释一遍。
找完了不懂得地方,接下来,书里肯定也有对概念的描述,而我要做的,不是把概念和描述抄下来。因为抄下来只是知识的复制,并没有和我的大脑产生链接。
那要怎么做呢?我会把书上对于概念的解释反复看几遍,然后用自己的理解试着描述一遍,然后写在读书笔记中。
第三步,引申案例、发散思考。
用自己的话解释完概念之后,还不是结束,如果一个概念用不到生活场景里,那么这个概念是没啥用的。有用的知识一定要能在生活中用出来。
所以,面对一个新的概念,我会花很长一部分时间,去想想生活中哪些现象或者场景可以用这个概念解释。然后把这些案例写在读书笔记中。
这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和以往只是摘抄书中经典语录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你根本不用复习。
因为前者是帮你把目前大脑里的知识和书中的新知做链接,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过程结束了,笔记的使命也就结束了。
而后者的作用只是总结和整理,如果没有后续复习和回顾,那么它永远也完成不了一个笔记的使命。
接下来,我用一个例子,来详细说一下如何用古文笔记法记录笔记。
最近,我学到了一个新概念,叫做“区块链”。
它的概念是这样的:
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过去十分钟内所有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类似这样晦涩难懂,不说人话的概念,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把它翻译一下,至少让你自己能明白就好。
所以,看到这个概念之后,我会在笔记中用自己的话翻译一遍(此处仅代表我自己的理解,不一定正确):
区块链其实就像一张巨大的渔网,而交易信息就像是一条条看得见的小鱼,区块链的特点就是不会放过每一个交易信息,所以信息很全面也很安全,基于整个特点,在区块链基础上进行的任何交易都会被记录下来,所以交易信用度会非常高。
因为区块链是还没有被应用到生活中的未来技术,所以暂且不对它进行已有生活场景的举例,但其实你会发现,当你把它的概念翻译成白话之后,你很容易根据翻译之后的概念来预测它会出现在哪些领域。
想象一下,未来哪些领域可以用到这种信用度极高的技术,比如证券交易、电子商务、身份验证等等。
再举个例子,之前看书的时候,看到一个概念,叫做“马斯洛需求层次”说的是人的需求就像一个金字塔,是有不同层次的,底层是生理和安全,往上是爱、尊重和自我实现。满足了底层的,就会有高层的。
后面还阐述了马斯洛需求的5个特点,分别是
1.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3.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4.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5.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发展中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根据这5个特点,我写下了这样一段发散思考: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特点,就可以解释这样一种现象:
那就是为什么很多富人有钱之后,就开始做慈善,做公益,发起一些自己认为有意思的活动,甚至有些明星有钱之后转行拍电影,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比如赵薇、吴京等等。
因为人的底层需求被满足后,自然会追求更高的需求层次,简单来说,等钱多到没意义的时候,别的意义就出来了。
但是,这个层次,从下到上是走得通的,从上到下是走不通的。
就像,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没办法养活自己呢,就开始大喊口号“我要追求理想”、“我要改变世界”、“我要做有价值的工作。”
在生理和安全等其他层次还没被满足的情况下,就开始追求自我实现,这样的路子不是不行,只不过不是谁都能走的下去的。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创业者都说自己苦逼,觉得苦逼的创业者其实是一边追求者生理和安全的需求,一边追求着最顶层的自我实现,所以难免会有种撕裂感,这种撕裂感来自于底层的不确定,和对上层需求的盲目追求。
所以 ,你会发现,真正创业成功的人,一定不是只喊口号,空有理想不赚钱的,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创业真的都是耍流氓。
成功人士和普通人士的区别就在于,成功人士不会只满足于某一个层次的需求,他们会在满足一个层次后,赶快向上追求,满足下一个层次。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而普通人,往往目光比较短浅,满足生理和安全之后,就停留在这一阶层,也就是我们说的舒适区。于是,人的阶层就此分开。
你看,这种发散只要不停下来,写一篇文章出来其实是没问题的。
这样一篇笔记下来,你学到的不仅是书中的知识,而是新知和旧知的碰撞和发散。
笔记记得多少、字好不好看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记录笔记这个方法带给你的这个思考过程。也可以叫做“刻意练习”。
长期这样记笔记,会训练我们看到新知后,下意识的调动已有的知识来解释它,然后和已有知识产生链接,这样一来,你就不会觉得,看了很多书,但是依然感觉记不住了。
因为不熟悉,所以记不住,一旦你通过这种方法把新的知识变成旧的存储在脑海里,下一次,你就会自动调动出新知。
以上就是我今天所要讲的古文笔记法全部内容,总结下来就三步:
1、在书中找出你不太理解的部分。
2、用白话把不理解的部分试着解释一遍。
3、引申案例、发散思考。
亲测很好用,希望也能对你有帮助。
【留言:你是如何记读书笔记的?】会选出 1 位留言者,送出我最喜欢的书。
丫丫亲笔,2017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