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妈妈:一碗水端平?那不科学!
生二胎之前,看过一些文章,说两个孩子的家长,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不管平凡还是优秀,调皮还是懂事,都要给孩子平等的爱。而且,孩子间出现了矛盾,要遵循“护大不护小”的原则,毕竟老二还小,老大却已经懂事了,所以不能让老大心里有芥蒂。
当时觉得,那还用说!手心手背都是肉,肯定是要公平的,而且,不能让之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宝,感觉受了冷落,产生不安全感。
而自以为做足了功课、信心满满的我,却在二宝真正到来之后,乱了阵脚。
小月龄儿睡眠需要安静,大宝却正值活跃期,只要在家,就里里外外跑个不停,告诉她“小点声”,这边点头那边忘,一次一次进来找妈妈,推门关门叮当响。终于有一次,我忍不住爆发,把她呵斥一通。
几个月的妹妹和姐姐争抢东西,我谨记“护大不护小”的原则,制止妹妹的“挑衅”,结果,一来二去,听不懂话的小屁孩被激怒,嚎啕大哭,东西得手后依然啼哭不住,花了两倍的时间才哄好。
姐姐本来是和奶奶睡的,看到妹妹在怀里吃奶,非要过来和妈妈一起睡,而我仍在恢复期,精力有限不能兼顾,看到她失意离去的小背影,忍不住湿了眼眶……
而那些被“明令禁止”对孩子们说的话,我也常常挂在嘴边:
“宝宝快坐下,看姐姐吃饭多听话,从来不动来动去!”
“看妹妹洗澡多勇敢,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不如妹妹!”
……
烦躁崩溃的时候,更深刻理解了所谓“养比生难”这四个字:生,仅仅是一时疼痛,而养,则是一世责任,尤其是我这种,两个孩子的妈,还要时刻紧张姐妹俩的心理建设,于是更加疲惫。
冷静下来慢慢思考,觉得自己应该改变方式,适当减压:
虽然是一母同胞,但是两个孩子的年龄、心智、性格并不完全相同,人为刻意给她们同样的东西、同等的对待,其实属于“一刀切”的教育简单化。
对于孩子来说,并不一定需要时时刻刻的“公平”,而是需要根据她们的成长阶段、发育情况、真实需求,给予其独一无二的爱。
而且,如果一味追求所谓的“公平”,有时反倒会加重妈妈的焦虑:觉得亏欠每一个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对孩子的成长更加不利。
想通之后,与孩子们的相处变得简单而自然多了:
有空就会单独搂过姐姐来,启发她回忆小婴儿的时光,或是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她扮作小奶娃,重温那些与妈妈日夜依偎的日子,让她相信并明白,现在妈妈对妹妹所做的,不过是她当年都曾经历过的,是每一个初生的孩子都会享受到的待遇,打消“妈妈是不是更爱妹妹”的顾虑;
妹妹小的时候,出去吃饭游玩,经常只带姐姐,一方面,行动更方便,玩得更尽兴,另一方面,能给姐姐提供更加高质量的陪伴,让她感觉到,虽然偶尔需要让着妹妹,但那只是暂时的,而且,自己享受到的一些“福利”,也是妹妹所没有的,妈妈其实并没有偏心哪个孩子;
偶尔有姐姐穿过、但还不算过时的衣服,妹妹可以接着穿,并不觉得亏欠。洗过的衣服更加安全环保,而非不舍得或偏心。只要姐俩想要,妈妈会在能力所及范围之内,满足她们的任何合理愿望;
不进行任何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运行轨道,父母要从内心做到宽容接纳,况且,孩子之间哪有绝对的优点或缺点,换个角度看问题,结论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渐渐的,我发现,小小孩是自带吸引力的,不仅对大人,对姐姐亦是如此。
妹妹一岁多开始,就变成了姐姐的小尾巴、小跟班,姐姐干啥她干啥,姐姐去哪她去哪,甚至有时候,大人喂饭喂不进去,而姐姐举起小勺子伸到她嘴边,立马乖乖吃饭了。
那掩饰不住的喜爱与崇拜,给了姐姐极大的虚荣心与满足感,同时,也激发了她的保护欲:
妹妹哭了,她第一时间跑过去安抚,好几次差点把妈妈绊个趔趄;
妹妹拉了,她会做出夸张的捏鼻子的动作,但也会赶紧去拿纸尿裤递给妈妈;
邻居的奶奶逗她说:“把你妹妹送给我们吧!”她马上严肃地说:“不行!你们自己生一个吧!我们好不容易生出来的!”
从幼儿园带了玩具回来,进门第一件事就是给妹妹展示:“快看,姐姐给你带了什么好玩的!”
那清澈的眼神,闪着温柔的光,而妹妹扑向姐姐怀里的那一刻,也让我的心,在顷刻之间融化开来。
两个孩子,注定是做不到处处相同,时刻平等的,她们本就是不同的存在个体,有着不同的脾气秉性,所以,这并不会影响她们之间的爱与深情。
现在,她们还不懂,只知道你是姐姐,你是妹妹。
未来,她们终会懂,姐妹是陪伴你前半生,和你一个娘胎吃过奶,有着共同的爸爸和妈妈的那个人,也是陪伴你后半生,即使父母不在了,依然能延续对你的爱的那个人。
而作为她们的妈妈,我要做的,不是测验比较,评判鉴定,更不是削长补短,平均主义,而是爱其所爱,予其所需,然后,默默守护,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