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犀牛》
灰犀牛威胁论的核心矛盾在于:当我们可能遇到的危险还处于萌芽状态时,我们会感觉手头紧迫,无暇顾及,所以导致防范措施搁浅;而当真正的危险来临,损失已经不可避免,此时此刻,我们虽然有应对灾难的财力物力了,但无论我们是想减少损失,还是想事后收拾残局,其费用都会是天文数字。
我们的思想给我们设置了障碍,使我们很难躲避犀牛性质的灾难。正如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决策制定者所逐渐理解的那样:我们在衡量风险和回报的时候和根据已知去行动的时候,常常是非常不理性的。
我们做出决定,然后对自己的决定产生了非理性的理解。当这个非理性的理解同我们的理性机制产生冲突时,灾难就不可避免。
当我们听到一些我们不想听到的事情,我们就会采用充耳不闻的态度。我们是否会对预言认可或者回应,取决于我们最初是是否愿意倾听和对告知我们语言的人是否尊重。同时,其他人对于这个语言作出的反应也会对我们有影响。
当我们常规认知外的新观点出现时候,我们的情绪会变得非常复杂。不论这些非常规思想结果是对还是错,我们都会本能的拒绝。这种反应的原因之一是:我们有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保护自己不被打败。
社交网络能帮助我们收集各自独自的视角,得出一个更加准确的预测。众包的价值在于它能从各个视角和思维层面聚拢海量信息。
当你遇到别人不礼貌不合理的待遇时候,对方是对还是错误是一回事,而你是暴跳如雷还是平静以待,则是另一回事。这个情绪背后的原因包括你的信念,而不完全是对方的行为。
听到与自己想法想左的观点时候,我们会坚定自己的立场,更加牢固的坚持自己固有的想法。
无数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当积极鼓励团队成员公开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时,他们不仅会分享更多的信息,而且会更加系统的思考,从一个更加平衡而不是偏激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总结:
如何预防灰犀牛?
到新的领域寻找危险信号。
质疑原有的想法
战胜群体思维,避免从众效应
防范故意否认抵触危险的行为
当我们看到了危险的苗头,但还是会袖手旁观,这是为什么?我们之所以得过且过,是因为不愿意对少数人造成伤害,认为这比避免让更多数人受到伤害更加重要。尽管拖延和得过且过是一种理性的战略,但它仍然不能阻止严重灾难的发生,它可能只是推迟了必须做的事情而已。
尽管医生让我们少吃多运动,但是七人中只有一个按照医生要求的内容去做。在人的性格中有一种叫做“变化免疫”的因素:一种强大的习惯性行为模式和死亡定式,会严重阻碍我们处理那些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
摆事实讲道理都不足以让政策决策者去改变他们的原有行为模式。他们需要适当的情感上的触发机制或者是潜意识中找到“助推器”。我们需要用新的方法去定义描述即将到来的危机,让有机会做出改变的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对于得过且过顺其自然的战略或是渐进式改革战略能够取得成功,需要领导者从两个角度出发,从成本考虑和他人接受程度来考虑这两个选项的可行性。
一国政府能够顺利的推进改革的各项实施,不是因为它更容易、更有力地压制异议,而是因为它更加自由的、不受约束的确定改革的时间。没有不同的声音也存在风险,领导人可能会得不到全面的重要信息,就会错过必要的只适合指引,很有可能会走弯路。
接受不确定
文化背景很大程度上左右一个人或者一个领导者对于风险的反应方式,决定他是选择得过且过、拖拖拉拉还是果断的采取行动,而且这也影响他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