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或许你的育儿努力都是白费功夫

2018-03-02  本文已影响0人  我叫杨土地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人们习惯指责他们的父母。人们将孩子出现的问题都归因其父母身上,不论是孩子出现了品德问题,或者是学习问题。 

而近些年,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也有很多针对原生家庭的批评。

实际上,或许我们都高估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

在孩子生命早期,很多父母会提醒自己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比如孩子大运动发展的节奏。但是随着孩子长大,身上的社会属性逐渐增多,很多父母就渐渐忘记个体差异这件事,希望通过各种后天的影响来塑造一个自己期望的孩子。

试图影响孩子并没有错,尤其是现在很多父母很重视利用各种科学理论来指导自己育儿,这也是很多育儿书的价值所在。然而跳出这些“术”的层面,或许我们需要提醒自己,即使父母没有明显的失责,用上了所有科学的理念和手段,却依旧无法完全避免孩子长成意料之外的样子。意料之外的坏,当然也可能是意料之外的好。

“一个孩子有权成为他能够成为的人,无论和父母本身多么不同,或是和父母的伟大蓝图有多大的差别,这是他不可剥夺的权利。”——《PET父母效能训练》

虽然孩子的生命由父母创造,但是生命本身归属孩子自己。我们可以参与,但或许很多事情在一个瞬间便已确定了。

1

也许谁的影响都不是关键,主要还是先天遗传说了算。

心理学上有一类研究,以双胞胎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视作基因相同。有一些研究发现,在不同养育环境中长大的双胞胎,随着年龄增大,他们会越来越趋同。也就是说,后天养育的影响和痕迹会被时间冲洗掉,他们最终会更趋向于遗传的特性。

另一项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人的个性和天赋主要来自先天遗传,后天的养育影响有限。这对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流观点有所修正。但是该研究认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同,后天家庭养育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孩子受后天养育的影响小。或许因为良好的经济条件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孩子能够获得发挥天赋的机会。比如一个富裕家庭,虽然父母本身在教育子女上不存在什么突出优势,但是他们有经济条件作为支撑,能够将孩子送进好的学校,有机会遇到好的老师,受到正面影响。而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如果父母本身已经没有养育优势,又无法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到更高阶的人,那么孩子始终陷在经济条件所决定的社会层次,很大可能无法获得受到更多正面影响和发挥天赋的机会。

当然这个研究结论是否准确,或者是否带有时代特点,可进一步商榷。但至少我们可以怀疑,父母的影响力是否真的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2

一个人人格的塑造,是一个复杂的机制。对于每个个体而言,哪些因素各自发挥了多少影响,发挥了什么影响,无法量化统计。父母的影响究竟在其中起到多大作用,或许也存在个体差异。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但历史上也不乏反例,比如乞丐皇帝朱元璋。

网上有一个案例,有一对父母,尽力为孩子提供各种教育机会,让孩子学了很多特长,然而孩子受到外界影响,觉得自己的父母与同学的父母比较而言太失败,他跟父母说,他觉得父母配不上拥有自己这么优秀的孩子。网友纷纷留言说这个孩子说出了真相,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我想在这个案例里,很难说孩子变成这样完全是父母影响的结果,或许更多是受到同龄人的影响,而同龄人的观念又是部分来自他们的家庭。这样,一个孩子不仅受自己父母影响,也会受到别人父母的影响。这就是整个社会对一个孩子人格塑造发生影响的传导机制。

著名的大V恶魔奶爸写过他自己的故事。他说他的童年在江苏苏北度过。他的父母是那种最为传统的、尊崇棍棒教育的父母,缺乏温度,更不懂什么教育。他的母亲在他学英语这件事情上一直打击他。在他遭受班主任不公平待遇的时候,父亲的飞踢却是踢在他身上,导致他一度厌恶上学,想要中断学业。可以说,他的原生家庭几乎将他推到了另一条人生道路上。他的转机出现在两位老师身上。一位老师发现他写小说,尽管他在小说里只是宣泄对学校体制的不满,老师却说他写得不错,这给了他莫大的鼓励。而另一位老师跟他性格相仿,与他有很多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也让他坚定了做自己的决心。后来,他成了著名的知乎大V,开了自己的公司。他的成就很难说可以全部或大部分归功于他的父母。除了他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两位老师反而在其中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北大毕业生万字长文控诉父母控制式养育的新闻里,主人公成年已久,但是似乎始终无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在这个案例里,父母的影响看起来太大了,大到他们的孩子不论在离开他们的日子里遇到过什么人和事,始终都活在他们的阴影里。

所以,到底哪一种才是真相?

3

这个世界存在许多偶然性,父母并不能为孩子排除一切随机因素。或者说,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开随机性。人们常说某件事震碎了自己的三观。实际上我们一生中的确有可能遇到一些随机事件改变我们为人处事的方式。这些随机事件,根本不是父母可以控制的。佛教说“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大约也可以套用于此。

 我们批判父母意图控制孩子,提倡尊重孩子的天性。可是善恶本源的问题还未证实或证伪,谁又能说为人父母一定能将一个天性顽劣的孩子感化呢?

从遗传学来说,基因还存在突变呢,谁又能预料自己的孩子将来会形成什么人格?因为基因遗传本身就有着那不可捉摸的随机性。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或许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大。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的影响进行修正,而这个修正的力量,来源于同学、朋友、社会等其他方面。有的孩子修正得多一些,有的孩子没有力量修正。这些力量的根源,或许是根植在人的基因里。《魔法岁月》一书作者也指出,心理学只能分析一个人的过去,却无法预测一个人的未来,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调适机制。

4

父母只能做他们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却不能强求结果,因为事情并不由他们完全掌握。很多时候,父母能做的,只有接纳。

如果孩子的人生,精彩超过了我们的设想,作为父母我们必须保持警醒,不要轻易认为这都是自己的功劳。如果孩子的人生,完全偏离了我们的设想,作为父母或许也并不必过分自责。 毕竟,生命中原本就有着神秘的偶然因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