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明眼看数

换个角度读《论语》--“为政以德”

2018-11-18  本文已影响3人  6571aff74d62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德“”在甲骨文中,是眼睛注视四个木桩的意思,后来引申出遵循本心,顺乎自然的意思。北辰是北极星的意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是《论语》第二篇中的第一句话,也是第一次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一个比喻句,用自然的现象去比喻为政知道。孔子很伟大,不过孔子不是上帝、孔子也不是神,所以孔子也有认知的缺陷。孔子的认知水平,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技知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从小受到的天文学知识,是和我们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相关的,也和我们认知社会的知识、角度和工具相关。

一般小学生都会知道,太阳是恒星,地区是围绕着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月亮是地区的卫星。太阳位于银河系,我们在天上看到的星星,大多数是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月亮自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太阳光反射的结果。我们看到的太阳其它的行星也都是太阳光反射的结果。上了中学,通过物理学知识,我们知道物体之间是通过互相之间的引力产生作用的。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月亮围绕着地区公转。通过地理知识,我们知道,太阳是一颗不断燃烧的恒星,太阳光是地球获取自然能量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地球生物生存所需的能量来源。在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是建立在,地心说的基础上,日月星辰是围绕着地球运转的。

在现代工业体系下,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和观察角度,与孔子所处的农业文明时代有了天壤之别。对于浩瀚无边的宇宙来说,太阳只是几亿颗恒星中的一颗,地球不过是太阳的行星之一。虽然,现代科学知识对宇宙的形成、地球的形成、地球自转的原因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但是毫无疑问,不同时代,人们对自然的观察角度和观察方式,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稳定运行的天体,阿波罗号在1969年登陆月球,是人类在诞生了几十万年后,第一次登陆了地球以外的星球,才使人类有机会现场观察到了月球表面的状况。对于宇宙的形成、运转规律以及地球的形成、自转等很多问题,以人类现在的认知,还没有形成最终一致的共识。

因此,自然之道,显然,是不断发展的,如果“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本意,而这个德又代表的是遵循本心、顺乎自然。那么,“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现在科学知识体系看来,显然是对自然之道一种错误的理解。这也是为什么孔子推行的为政理念,不仅在当时不被认可,在现代也不被认可的根本原因。换个角度看,在现代城镇化高度光污染的情况,城镇出生的孩子,可能也就是在天文馆、电视、地理课上能了解北极星是在那个方位,对于“众星共之”不会有任何的感觉。

“为政以德”如果把“德”遵循本心、顺乎自然,那么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譬如北斗,众星共之”的比喻,显然是对自然的理解有误,按照这样的理解,也显然不是为政之道。受对“自然之道”认知的局限,孔子的为政之道显然是行不通的。不过,孔子的为人之道是君子“就有道而正焉”,这一思想的核心,依旧散发着智慧的光芒。而孔子后人对孔子的解读,包括现世各路国学大师对孔子的思想解读,仍然局限在咬文嚼字的农业文明思维观念中,对孔子的理念只能是在一代代的误读和扭曲之中,把人带入了远离自然的人为定义中,从而使得孔子的思想,成为了一种保守、教条的封建礼教。这些人扛着孔子的大旗,实际是对孔子的亵渎。

由此,可以断言,那些把“为政以德”解释为以德行来治理国家的人,都是缺乏现代科学观念,对孔子误读的人。他们所翻译的论语,都是在孔子认知局限的基础上,加入了个人的错误理解,不仅害己而且害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