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洞电影

一起挖点电影的宝——关于对《摆渡人 》“我喜欢”的一万二千字分析

2017-06-05  本文已影响742人  电影纯洁心灵
文|毕志飞

已经多年不写影片分析了,上次写还是十一年前,写的是韩国导演金基德的电影《弓》的剧作分析。看了《摆渡人》之后,实在是很喜欢这部精心制作的探索商业与艺术融合的电影,又看到有观众没能完全领会到片中的大量高超技巧与可贵之处,实在是令人惋惜,于是就分析几处,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大家不用羡慕张嘉佳导演为什么能获得王家卫先生的青睐与担任监制,而且能使得王家卫先生在拍摄现场从第一天一直待到最后一天。很多人奇怪,一个新人导演怎么能如此幸运地获得这样顶级豪华的制作班底保驾护航?但存在就是合理的。这部电影是泽东公司的25周年巨献,也是阿里巴巴影业成立后的第一部电影,可以说是倾注了王家卫先生、张嘉佳导演及各主创们的大量心血,而且体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与可贵的商业与艺术融合的探索。看的过程中,很多次恍惚之中觉得这不就是典型的王家卫电影嘛。可以说,《摆渡人》是得到王家卫真传的电影,与王家卫之前的一系列作品是一脉相承又有所突破,值得认真分析与思考。需要好好发现影片的美,否则是严重“浪费”了。

正是因为有众人对《摆渡人》的艰辛付出和完成的高品质创作,王家卫先生亮出了“我喜欢”的态度,并引发梁朝伟、周星驰等一众业内明星纷纷发声表示对电影的喜欢和支持。本文就是意在帮助一些普通观众了解《摆渡人》的高品质与诸多可贵之处,也来“摆渡”一下那些还落在“河里”的普通观众,帮助大家理解为什么以王家卫先生为代表的业内人士们纷纷表示“我喜欢”,并一起挖掘一些电影艺术的宝。

一部“美丽”的电影

一起挖点电影的宝——关于对《摆渡人 》“我喜欢”的一万二千字分析

如果要给《摆渡人》找一个形容词的话,思来想去,“美丽”是第一个应该提到的词汇。镜头很美,意境很美,连悲剧爱情的结局也传达出了凄美的感觉。情感是人类能够抵挡人生一切不如意与苦难的宝贵武器,而且,只要是真情实感,就一定是美丽的。

首先,《摆渡人》的摄影水平没的说,每一个镜头都很漂亮、给力,绝对值得业内的导演、摄影师、灯光师认真研究与揣摩。王家卫与摄影师杜可风合作了很多部电影,以前以为只有杜可风才能拍出那种影像风格,看了鲍德熹、曹郁担任摄影指导的《摆渡人》才发现,这其实是王家卫系列电影的摄影风格,不妨可以称之为王家卫作品摄影风格。可以说,王家卫摄影风格在世界范围内那都是具有一席之地的。而具有鲜明的影像风格标签,也正是大师电影的特征之一。《摆渡人》中几乎每一个镜头都传达出各种各样的意味与美感,充满张力的构图、光影,浓郁饱满的色调,令人过目难忘,很多画面具有那种直击人心深处的力量,同时又传达出唯美的意境与浓淡不等的诗意。电影史上的大多数大师导演,都有自己鲜明的影像风格,即让内行只需看几个镜头就能判断出是谁导的,这是导演已经成为大家、创造了风格流派的标志之一。

诗是人类文明智慧中的好东西,诗情画意,是导演、编剧叙事的高级追求。诗意电影是王家卫系列电影的又一个鲜明风格,体现在影片的方方面面和各种手法上,需要大家认真去体会,这里不再具体分析,只剖析一下影片的主题。“渡人渡己”这个主题很现实,很正能量。生活中谁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帮助别人度过难关,摆渡落水的人“上岸”,是一件美丽的事情,是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做个“摆渡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是一件美丽的事情。表达这样一个主题的电影,从内核上就已经是一部“美丽”的电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梁朝伟饰演的陈末与杜鹃饰演的何木子的戏很美!镜头很美,人物造型很美,表演也很美,两人演对手戏很是恰当。何木子低眉垂目轻轻说出自己在全片的第一句话“喝什么”,瞬间就征服了无数观众。著名演员张曼玉曾与王家卫导演合作了好几部电影,留下了很多经典影像,获得了重要奖项。这次杜鹃的演绎实在是应该令大家惊喜,感觉王家卫、张嘉佳导演及中国电影界已经找到了张曼玉的电影接班人,杜鹃的表演、气质真是让人难忘,在《摆渡人》中塑造了令人心底震颤的美,绝对是后起之秀,前途无量。

一起挖点电影的宝——关于对《摆渡人 》“我喜欢”的一万二千字分析

人气红星鹿晗与一名小女孩演绎的小玉与马力少年时代青葱戏也很美,很触动人心!关键是很有生活的质感,很准确,很感人。谁没有少年时代的青涩往事呢?有时候我们少年时期的经历,哪怕是一种错误那都是一种美丽的错误。这个段落把一名小女孩童年追星的个人经历表达得准确、深入、有力。有许多小女孩、小男孩在童年时期就是一心一意地喜欢、崇拜自己的偶像,这是人生中存在的一种真实情感,能够近距离地与偶像互动对于他们来讲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印象特别深的是小女孩看到自己的偶像马力带领乐队在雨中为她献唱,感动地淌下幸福眼泪的那个镜头,实在是太美了,传递出了人类情感的美!传递出来的情感让人感觉好真实,令人好感动,一下击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小女孩天真无邪的表演深深地震撼人心,看到这样的一个镜头就已经值回票价了!观众还苛求什么?还要啥自行车?如果领略不了这种美就有暴殄天物之嫌,应该赶紧找人、找地方狂补课,之后再看,不能当一名睡在金山银山上的乞丐,结果还天天饿得头晕眼花。

一起挖点电影的宝——关于对《摆渡人 》“我喜欢”的一万二千字分析

影片中还有很多镜头实在是得用“美丽”来形容,可以让业内人士与懂行的人反复看上几十几百遍,那真的是一种视觉与心灵的双重愉悦,领会不到就太可惜啦。一个镜头的完成是由演员本色形象、服化造型、灯光设计、声音创作等一系列因素综合完成的,一个美丽镜头的诞生通常是一个需要大量人员团结协作、付出艰苦努力的复杂过程,每一个美的镜头都值得祝 贺与尊敬!

顶级豪华团队的精心创作

对于普通大众来讲,《摆渡人》或许超前了一些,但绝对是一部好电影。先从外围讲起,不要忘了,这部电影是泽东公司的25周年庆典巨作,也是大师王家卫担任监制并在片场从第一天待到最后一天,拍了近一年的电影,也是凝聚了张嘉佳导演及顶级摄影、美术、剪辑指导及顶级华人演技派明星梁朝伟、金城武等无数精英主创心血的电影。要想更多发现这部电影的美,可以先更多了解一下王家卫先生之前的电影和经历。

王家卫先生在大学是学平面设计的,他对画面色彩、构图等很敏感,这是导演的重要基础功力;他入电影行又是以电影编剧入行的,第一部剧本就获得香港金像奖编剧提名,后来从事了大量的编剧工作,获得很多奖项,很有编剧经验;同时,他又具有表演方面的天赋,他的电影帮助梁朝伟、张曼玉等明星拿了重要的表演大奖,还帮助了很多演员表演的成长。导演尤其需要三项主要的功力——视听语言功力、编剧功力、把握表演的功力,这三方面,王家卫先生都是高手。其实所谓大师就是各个方面都很厉害,而大部分的导演可能只是擅长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

《摆渡人》是一部以都市爱情为主题的影片,这也是王家卫先生这位作者导演一直以来的电影主题,例如《东邪西毒》、《春光乍泄》、《阿飞正传》、《重庆森林》都是在表现爱情这个主题,也都是在表现对于时间的思考。王家卫是作者电影的代表,经常被称为作者导演。所谓作者电影,就是与我们常提起的商业类型电影不同的一种电影,指的是制作的一系列电影中都有导演自己的表达与风格。作者导演的很多电影往往都是表达同一个或几个主题,还有很多作者导演终生都是在表达同一个主题。

教科书式的视听语言手法

《摆渡人》的视听语言是很讲究的。普通观众可能感觉不到,但是业内人士留意的话,可以发现影片中很多镜头、声画处理、剪辑手法是十分讲究的,仔细分析后可以挖掘到很多埋藏的宝贝。

一起挖点电影的宝——关于对《摆渡人 》“我喜欢”的一万二千字分析

首先更正一点,不是只有台词少、旁白少的电影才是好电影。这些年,经常在各种场合听到一些言论,大意是说对白少的电影才是好电影,或者反过来说,电影一定要少用对白与旁白。这个说法是对电影的一种严重误读,实在是太害人了。看多了优秀电影与经典电影,自然就明白这个是歪理。

例子太多了,很多经典电影和大师导演的电影就是有很多对白的,或者说以对白多而著称的。库布里克的名作《全金属外壳》,里面的军官从头到尾叨叨个没完没了,而这就是这个军官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剧作者与导演专门设计的;昆汀·塔伦蒂诺的一系列电影也总是有大量的对白,例如《低俗小说》、《落水狗》等;奥利佛·斯通执导的《生于七月四日》、《野战排》等电影里面也有大量的台词。

旁白是电影的重要元素,不仅是电影的叙事手段之一,也是很重要的营造意境和诗意的手段。电影是视听艺术,而不仅仅是视觉艺术,电影这门艺术也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生活中有对话,有讲述,电影也一定要有。有太多经典电影和优秀电影正是因为旁白的使用才传达出了导演希望营造的特殊意境与氛围,例如,《阿甘正传》开头阿甘的旁白、《海上钢琴师》中主人公的旁白、《泰坦尼克号》中的旁白都给人浓浓的人生感与厚重感,《美国丽人》开头的旁白也是一下子就让观众产生了对影片的浓厚兴趣,经典影片《美国往事》中也是有大量旁白。国内导演中,姜文导演的电影中也总是使用旁白。中外很多著名导演都喜欢应用旁白这种手段,旁白手段也尤其适合人物传记电影和回忆电影。

可以说,旁白是电影叙事中举足轻重的一种手段。天下之大,各种武功名目繁多,不管哪一种练到家都很厉害,都可以独步武林,与顶级高手华山论剑,同样道理,我们也不能小看任何一种电影叙事手段。娓娓道来的旁白叙事风格可以营造一种氛围,还可以让观众产生很多大众评论人经常谈到的所谓“代入感”。声音是一门艺术,同样是电影这门视听艺术的两条腿之一,我们为什么非要把这条腿弄残废搁着不用呢?如果没有了旁白,那对于很多电影基本就是毁灭性的打击。例如,大师导演科波拉的名作《现代启示录》,如果把旁白去了,结果怎么样,想想都可怕得很。

电影是讲故事、刻画人、描写情感的艺术,有一种叙事风格就叫旁白式。《摆渡人》的故事结构以及风格,恰恰适合应用大量的旁白。这部电影本来就是以陈末视角来讲述的几个故事,最适合的就是用旁白串联在一起,不但叙事简洁高效,而且可以产生意境。有些人说不喜欢大量的“鸡汤”旁白,实际上是心不够静和经历还不够丰富,经历、情感丰富和有故事的人对“鸡汤”是不但不反感,反而是很享受的,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产生出很多共鸣与思考。那些“鸡汤”语言都是人生经过历练之后的智慧结晶,“鸡汤”的美妙味道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品得出来的,需要敏锐的味觉与用心地去体会。旁白的大量使用完全不是问题,很多人观影过程中就一直在欣赏《摆渡人》的旁白,《摆渡人》中的旁白或许有些曲高和寡而已,经历不够丰富的人不能完全地产生共鸣。

默片时期因为技术限制,实现不了生活中的声音录制与播放,所以只能依靠大量的肢体语言来表现,但是就是在那个时代,看电影时,人们还要找乐队在旁边进行伴奏,也还要在肢体语言镜头中插入文字来综合叙事。电影是表现人的艺术,是反映生活的艺术,人不是哑巴,生活中也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元素,所以不能以对白多少、旁白多少论是不是好电影,该说就一定要说。对白、旁白的多少是依据影片题材、角色性格、影片风格来定的。王家卫先生说,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下面来具体分析两个《摆渡人》的视听语言手法。

如上所说,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摆渡人》的视听语言手法十分讲究。

例如,陈奕迅饰演的马力与熊黛林饰演的江洁的分手一场戏,镜头角度、构图、剪接(剪辑)都是很讲究的,突出的一个特点是用了大量的跳轴镜头。所谓轴线,就是摄影机拍摄的画面中,如果有两个对象,假设分别称为A和B,那么将A和B连线后可以形成一条轴线。摄影机好比是一名观察者,通常需要都在轴线的同一侧去观察和拍摄。例如,拍A注视B时,如果A是向画面右边看,那么在轴线的同一侧拍B注视A时,B就是向画面左边看,这样A和B就能“对上眼”了,否则,会给观众造成他们彼此没有与对方交流的观影感觉。由于马力与江洁二人之间矛盾重重,彼此的心仿佛隔着千山万水,难以沟通和交流,即将分手,所以这场戏用的几乎全是跳轴的镜头,不光跳轴,而且还拍了角度也完全不匹配的镜头,例如拍了一组马力向画面左方看的大侧脸镜头。

在电影的视听语言技巧中,有几种让摄影机越过轴线去另外一侧拍摄的方法,其中有一种是将摄影机从A与B形成的轴线一侧连续拍摄不停机地一直横移过渡到另一侧,当摄影机的运动停止后,接的下一个镜头就应该是在新的轴线一侧拍摄的镜头了,这样就可以让摄影机越过轴线拍摄镜头而并不给观众带来视觉感受上的紊乱,从而实现了越轴。而在这场戏中,有两个摄影机横移越过轴线的镜头,但是特别好玩的是,之后接的镜头却还是再跳回去的镜头,还是形成了跳轴剪接,这就有趣、创新地表达了马力努力尝试与江洁进行沟通但却始终沟通不上的意味,可见,这场戏的每一个镜头的拍摄、剪接都是精心设计的。细心的业内人士看到这里,与主创们就影片创作产生了“业务”上的沟通,一定是会心一笑。

还有,在影片临近末尾的段落,小玉从镜头的画左往画右走,叠化了“我来了”、“我累了”、“我好了”、“我走了”四个字牌,用很简洁的叠化文字的方式交代了“摆渡”的过程。叙事手段多种多样,观众看明白了就好,而且容易明白的就可以简单进行交代和进行省略,这样就省下了叙事的时间及观众的时间,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表现更加重要的内容和需要交代的内容。

电影语言有一套基础规则手法,但在行家与大师那里,规则和框架从来都是用来被打破的,真正掌握了规则以后就可以突破规则。如果不能突破规则来探索与创新,那高手导演们拍电影还有什么乐趣?非得睡着了不可。观众也是需要不断被给到新东西的,这是正常的受众心理。而且,默片时期,就已经有了用文字叙事的传统啦,在镜头之间会直接接上醒目的文字来进行叙事,所以,《摆渡人》的这种叙事手法其实是有历史渊源的。电影有种种拍法,所谓的基本规则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对于电影制作高手来讲,创新和打破规则是一种乐趣,对于行业来说,积极创新和打破规则才能推动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于电影叙事来说,只要能有效反映生活、刻画人物和表达情感,可以挖掘和采用各种手段,不一定非要有主线,也不一定非要设置传统的男女一号主演。时代在发展变化,现代科技通讯手段、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冲击使得大众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为什么还一定要设置一条老老实实的主线和传统的两名男女一号?现代观众每天要接触更多元化的信息,做更多的事,走更远的路,与更多的人进行更多方式的交流,我们的欣赏心理与期待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大家当然希望看到包含更丰富信息和叙事节奏更快的电影。说到底,时代不断发展变化,我们的电影叙事、手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创新,跟得上变化。《摆渡人》在这方面就做了很多可贵的探索与尝试,而且获得了优秀的成绩。

一起挖点电影的宝——关于对《摆渡人 》“我喜欢”的一万二千字分析

音乐方面,《摆渡人》也是相当出色,片中那些歌曲的选用也实在是很精准。这是一部回忆过往、讲述人生情感经历的影片,用经典老歌穿插其中很合适。主创团队很可能就是因为《十年》这首歌的主题、内容与影片中的内容相契合而找到了陈奕迅饰演马力。电影院里,在浪漫唯美的镜头和触动人心的情节中,听到以往熟悉的经典老歌响起,有多少人的内心会泛起大大小小的波澜?

《摆渡人》在剪接(剪辑)方面也着实是让业内人士与真正的电影发烧友们看着过瘾。剪接就是导演的具体行文了,基本任务是完成叙事,高级任务是营造节奏与渲染氛围。剪接讲的就是精准,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该省略的地方一定要省略,“泼墨如云,惜墨如金”正是这样的描述。抓住重点与主体,尽量不有一个多余的镜头和一声多余的声响,都要有用。王家卫的一系列电影总是对不必要交代的过程进行大量省略,例如《一代宗师》的叙事就是非常高效精准的,不重要的、不必要的全部省略了,只给干货和精华。当然,大量的省略、留白对于普通观众来讲是会带来一些观影障碍,但是对于欣赏水平更高的人士来讲,看得会更过瘾,不浪费时间,信息量大,味道浓。做事情成功与否的一大条件就是时间,必须要用最精准、有效的视听语言才可以在同样的时间里达到最好的传达效果。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观众的欣赏水平也一直在提高。对于高手创作者来讲,实在是忍不住会提高叙事效率,多用省略,这就是《摆渡人》让一些观影不多的观众觉得有些难理解的主要原因。

《摆渡人》中各条线索的份量、片段排列顺序都是很考究和精心设计制作的。因为信息量比较大,线索比较多,观众可能会感觉有点不太习惯,但绝对是好电影,值得反复研究。特别需要称赞的是,梁朝伟开车载小玉去酒吧一场戏的剪辑实在是太帅了,堪称2016年中国影坛的最佳剪辑段落,这一段小小的开车戏的剪辑,直接超越了好莱坞那些惊心动魄的大片里的追车戏剪辑。业内人士与懂行的人一定会折服于这个剪辑段落中影像、声音传达出的美。那就是一种美,别的没有更恰当的形容词了。

一起挖点电影的宝——关于对《摆渡人 》“我喜欢”的一万二千字分析

还有,马力告别离开城市的镜头只用了一个镜头来表现:马力穿着不羁的衣服,背着一个麻袋包,冲着镜头咧嘴一笑,然后转身摇头晃脑地往前大踏步过安检去了。真的是很到位,准确表现出了马力这个人物不羁的性格与往后仍然飘摇不定的命运。一个镜头足够了,根本不需要其他镜头。

陈末驮着何木子回家的镜头也非常有诗意,选用了侧面的拍摄角度,两人的头一起上下起伏,唯美浪漫,深入人心,过目难忘。电影是一门艺术,艺术一定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最终传达的是情感与思想,产生的是心灵上的共鸣,只是看通过什么手段而已。当你有了更多的知识,就可以领略高手出招的妙处。《摆渡人》是好电影,只是有些观众还没有具备完全欣赏的基础知识而已。针对这样的一部精彩电影,影评人大可以发挥作用,给予普通大众如何欣赏和读解这部电影的引领与疏导。

商业与艺术很好融合的典范

致力于探索商业与艺术融合是《摆渡人》非常可贵的一点,也是取得成功的一点。

商业属性与艺术属性是电影的双重属性,兼具商业性的特点也正是电影艺术与其他门类艺术不同的一个突出特点。因为大部分电影的制作成本、人力物力的投入都比较大,如果不能成本回收与盈利,那么就可能实现不了再创作。相关管理部门一直提倡电影思想性与观赏性的融合,很多电影导演也都在努力探索商业与艺术在自己电影中的融合,这都是很精准的,是尊重电影的本质属性的体现。国产电影票房增速的下滑与国产影片类型、题材大量重复,缺乏新意以及制作水准不能持续增长是有关系的。不创新会导致观众出现审美疲劳,这是受众心理学中很重要的“创新期待”;制作水准不持续提高,也满足不了欣赏水平日益提高的观众的观影需求。要想让商业类型电影能够持续抓住观众,除了保留类型电影的一些重要成功经验、手法外,还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社会发展,结合观众不断提高的欣赏水平,不断地在类型电影中加入新的艺术元素,不断地提高制作水准,好莱坞就是一直这样做的,值得我们学习。所以说,商业与艺术融合的探索是电影人很重要的努力方向,而这也正是由电影的本质属性导致的。

一起挖点电影的宝——关于对《摆渡人 》“我喜欢”的一万二千字分析

《摆渡人》为我们做了可贵的尝试,是从艺术片出发,融入了各种商业元素,也取得了成功。首先,这部电影的艺术制作水准很高,而它良好的票房成绩也体现出了其商业上的成功。同样,我们的商业类型电影也需要不断融入一些创新的艺术手法,不断探索商业与艺术的融合,满足观众的“创新期待”和不断提高的欣赏水平,才能持续获得观众的青睐。

尝试将喜剧与伤感爱情相结合,这是《摆渡人》将商业与艺术元素融合的最突出表现之一。王家卫之前的一系列电影大多是表现伤感爱情的,但这一次融入了大分量的喜剧类型元素,是一次很宝贵的尝试。从影院的观影效果来看取得了成功,让观众大笑了,让观众哭了,值得分析研究和借鉴。

喜剧电影是中国商业电影的一大类型,这两年的国产卖座电影有很多都是喜剧。可以说,《摆渡人》的喜剧是很成功的,演员表演、人物造型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金城武的喜剧表演也很让人惊喜,让我们看到了金城武的表演扎实功力与天赋。演员不能爱自己胜过爱角色,有观众说金城武在影片中的造型和表演毁了“男神”形象,实际上敢于“毁”自己才正是金城武作为演员的专业精神、素质的体现,值得称赞与尊敬。

一起挖点电影的宝——关于对《摆渡人 》“我喜欢”的一万二千字分析

《摆渡人》中加入的很多怀旧歌曲也很适合这部影片的回忆与感叹人生的色彩,能够引起很多观众的共鸣与回忆,也是融入商业元素的体现。各位的人生中谁不是伴着很多经典歌曲在成长?

可以说,由王家卫担任监制和编剧的《摆渡人》与王家卫之前的一系列电影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加入了更多的商业元素,也挑战了融入更多电影类型元素的高难度目标,在文艺爱情类型中加入了喜剧、青春、动作、歌舞类型电影的元素。例如,我们可以看到片中借鉴了周星驰电影及《港囧》、《澳门风云》等电影的一些商业元素,还能看到借鉴澳洲著名系列电影《疯狂麦克斯》的影子,比方说小玉与江洁在酒吧里拼酒时,那个主持人的造型与表演风格,就不禁让人想起《疯狂麦克斯》的画面。这些都是很难得和高难度的尝试。但凡大师,都喜欢创新与高难度的表达,要不还有什么工作的乐趣?

融合多种类型元素 多线索时空交错式的高难度剧作结构

通俗来讲,电影剧作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时空顺序式结构、非时空顺序式结构(或称时空交错式结构),而非时空顺序式结构可以容纳更多的信息,更考验叙事者的功力,也更有创作的乐趣。采用非时空顺序式结构也是电影艺术与戏剧艺术的区别之一,当然,现代戏剧也有不少时空交错叙事,但电影艺术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王家卫之前的电影就是以时空交错式结构著称的,而王家卫也正是以高超的编剧技巧著称的,另外,张嘉佳导演把《摆渡人》的剧本前后写了110多稿,《摆渡人》的剧作是值得认真分析研究的。当然,有些是普通观众需要具备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补充些电影专业知识才能完全“get”到的。记得考北京电影学院的编剧博士时,就考了王家卫影片的剧作分析。

《摆渡人》结束时,第一个字幕就是“监制、编剧:王家卫”,在编剧方面,王家卫先生与张嘉佳导演下了巨大的功夫,如果说电影《摆渡人》编剧很差的,可能只是对电影专业编剧知识还不够了解。

虽然《摆渡人》融入多种电影类型元素的多线索时空交错式剧作结构难度较大,但《摆渡人》的剧作结构其实也很清晰,不难进行分析,也是常见的文艺片的一种剧作结构,即几条线交织叙事但表达同一个主题的剧作结构。说类型混杂不清晰的,其实也是对电影不够了解。电影没有必要纠结于一种类型,完全可以尝试融合多种类型。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大众的时间愈来愈碎片化,每天接触的信息、资讯也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电影艺术必然会跟着社会、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样发生变化。除了需要视听大场面的震撼外,观众对传统的单线叙事和慢节奏也必然会产生更新期待。在一部电影中如果能看到多种类型元素的有机融合与精彩展现,是一件很过瘾的事情。如果我们抱着传统的艺术法则和上个世纪的理论去衡量和分析这部电影就显得有些落伍和迂腐了。有些影评人是电影专业知识不够,用道听途说、一知半解的知识和过时的理论当然套不上这部创新和勇敢探索的电影了,反而误导了大众。影评人也需要与电影创作者一起成长。

与时俱进,这句话适用于任何行业。我们应该对每一位勇敢探索电影艺术的人致以敬意,向每一位挑战困难、敢于不断创新的人士致以敬意。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探索就没有成长。而且,影片最终的好坏、成功与否还是应该由坐在电影院观影厅里的大众来评判,看到观影现场那么多的笑声,看到那么多的观众眼泪滑下来,这就说明了问题。《摆渡人》是一部艺术水准很高的电影,而且也是一部探索商业与艺术融合的电影,看到票房成绩和观影现场观众们的热烈反应,其实就已经证明了《摆渡人》的成功。或许,《摆渡人》还是有一点超前,超出大众的欣赏水平稍多了一些,另外,我们的影评界也还有些落后,没能完成引领大众正确读解电影的高尚任务,否则这部值得所有电影人尊敬的电影会取得更好的票房。毫无疑问,大众是需要引领的,艺术家的一个责任就是要引领大众,不断推动本行业的发展进步,我们的电影创作者和电影评论者都有这个责任。

香港的经济平均水平更发达,观众的总体欣赏水平也高一些,因此,《摆渡人》在香港的口碑更好很合情合理。中国电影总体制作水平目前还低于欧美强国,我们的观众总体欣赏水平、影评人总体水平也同样是落后于欧美强国的,大家需要共同成长。

《摆渡人》的剧作结构其实不难分析。共有三条主要的线索:梁朝伟饰演的陈末与杜鹃饰演的何木子的爱情线,金城武饰演的管春与张榕容饰演的毛毛的爱情线,以及杨颖饰演的小玉与陈奕迅饰演的马力的爱情线。最主要的一条线其实是小玉与马力的感情线。在三条线中,陈末与何木子的线、小玉与马力的线均是伤感的爱情线,而金城武与毛毛的线则很大一部分篇幅是喜剧的,总体可以称为一条喜剧线。所以这部电影是一部揉了不少喜剧元素的情感电影。

一起挖点电影的宝——关于对《摆渡人 》“我喜欢”的一万二千字分析

影片开始先介绍了酒吧,然后介绍了陈末与何木子的故事,之后又介绍了管春与毛毛的故事,之后又是小玉与马力的故事,并且闪回到了马力年轻时候的二人故事,之后讲了三个“摆渡故事”,先是摆渡李宇春饰演的角色与贾玲饰演的角色,之后又摆渡的是陈奕迅,而摆渡完之后就开始了全片后面的主要情节“九洞高尔夫”。三条线是并进的,影片中篇幅最大的是小玉与马力的故事,也是由两对男女分别出演,还加入了熊黛林主演的江洁与她的后男友的故事,所以小玉与马力的线索其实是全片的主线。最后,三条线也都分别进行了完结,而且把有美好结局的管春与毛毛的线放在后面,留下光明结尾,这是好莱坞常用的“Happy Ending”,也是商业片的通常手法。这是《摆渡人》的剧作与王家卫系列电影剧作以往的忧郁惆怅结尾不同之处,也正是融入商业元素的体现。

高超的表演创作

《摆渡人》的表演创作实际上是很上乘的。演员选择非常讲究,而且几乎每个人演得都很好,体现出了影片主创们高超的表演把握能力。表演艺术创作技巧高超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演员能否通过一系列的创作环节及艰苦努力化身为与自己本身形象截然不同的角色形象,而表演艺术中最忌讳的之一也就是演员爱自己胜过爱角色。

有些演员就是因为爱自己的美貌胜过了爱角色,所以有了框架才不能实现上乘的表演。如果大家看过好莱坞大明星查理兹·塞隆主演的电影《女魔头》,就能深有体会,她在片中塑造了一个披头散发、满脸雀斑、专门为公路上的货车司机提供性服务的大块头糙女,也是一名连环女杀手,也正是凭着这个与她本身形象相去甚远的人物性格形象塑造擒获了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和第7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大奖。还有,丹麦导演拉尔斯·冯·特里尔执导的《黑暗中的舞者》,大胆启用被称作“冰岛女神”的歌手比·约克担任主演,而这是比·约克第一次触电。比·约克饰演的那名工人女性角色造型非常普通,甚至可以说有些难看,带着一副黑框眼镜,脸上有很多麻子,但是相信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会觉得这个形象很美丽,很高大。影片出色地刻画了一名心灵十分美丽、纯洁的单身母亲形象,比·约克也凭借在此片中的表演,第一次演电影就一举拿下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大奖,成为佳话。各大著名电影节的表演奖项,就是给那些能够通过艰苦努力,成功塑造一个与自身本来形象差距较大的不同性格形象的演员们设置的。

再来看《摆渡人》中的表演。首先谈谈梁朝伟的表演。他的表演不但保留了以往的那种富有内涵、深入内心的表演,而且成功挑战了喜剧表演,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喜剧表演功力。看得出来,梁朝伟的喜剧表演创作借鉴了很多周星驰的喜剧表演风格,特别是说台词时候的那种感觉,已经达到了神似的境界。这个是很难的。同时,如上所说,梁朝伟在《摆渡人》中也继续保持了他一直被人称道的深沉、富有内涵的表演风格,很多镜头的表演可以让粉丝们仔细咂摸和反复回味。例如,在第八个酒吧比赛喝伏特加酒时,梁朝伟站在高处栏杆上往下看的镜头,那凝重的表情、深邃的目光实在是令人过目难忘,直捣人心深处;还有在梁朝伟的回忆段落,有一个黑白的梁朝伟喝完一杯酒猛地一甩头发的镜头,那真是帅爆帅呆,男人味太足了。这些不同风格的表演综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饱满的梁朝伟。

金城武在《摆渡人》中的表演也是太赞了。他的喜剧表演别有一番味道,给人很实在和很走心的感觉,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大帅哥演员的演技实力。一名优秀和能力高超的演员就是要不断突破自己的框架,塑造更多不同类型的角色与奉献更多不同风格的表演,艺无止境,探索不止。杜鹃的表演虽然戏份不多,但已经是深入人心,这个角色也特别适合她演,感觉这位演员真的是前途无限。

一起挖点电影的宝——关于对《摆渡人 》“我喜欢”的一万二千字分析

杨颖也在《摆渡人》中实现了演技的更高突破。“九洞高尔夫”拼酒的段落是很难演的,尤其对于漂亮的女演员来讲更是挑战,必须具备不怕丑、为角色奉献的职业精神,杨颖完成得很好。第八个酒吧的比赛,杨颖将桌上的酒全扫进桶里一饮而尽,之后的那个帅气地向上挥拳的表演堪称精彩绝伦,让人过目难忘,将小玉这个角色彼时彼刻心底的那份自豪、成就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赞叹。陈奕迅、鹿晗等非演员出身明星的表演也都可圈可点。对表演的超高把握能力正是影片监制、电影大师王家卫先生的强项,也正是很多大牌演员愿意不问剧本,不问时间,心甘情愿追随他拍戏的原因。张曼玉也正是因为出演王家卫的《旺角卡门》而第一次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女演员提名,她的表演风格的形成也要多多感谢王家卫。

有观众评价说《摆渡人》中有些表演、镜头很夸张,部分情节也很夸张,比如说金城武吃饼的段落、情节,实际上也是没有完全领会主创者的艺术手法。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完全与生活等同的就是流水账了,还有一个,艺术必然要对生活进行加工,有时候传达对生活的“神似”更重要,虽然表面夸张,但却是艺术的加工,夸张的表面下传达出的却是生活中的真情感和真意味,恰恰是对生活、情感本质的一种逼真反映,不必拘泥于表面的形式。例如,饼很难吃,烧糊的饼也把金城武的嘴烫得变形很夸张,毛毛做饼做到头发全炸起来的程度,这是主创者们在传达一种对生活、情感的“神似”,好比是一种游戏规则,大家遵守才好玩。这里要领会创作者的意图,如果一味地拿生活的原生态去套这个对生活进行了艺术加工的手法,就显得这个观众没有艺术的情趣,不幽默,思维也比较僵固。美国好莱坞大片里的好多情节设定也都是不可能发生的,就好比是一个游戏规则,大家遵守了才好玩。丹麦电影《狗镇》中,镇子就是地上的一块板,在地上划了线,就表示是镇子的街道与房子了,演员就开始表演了。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主创们艰苦、认真完成了表演创作的电影,演员选择恰当,表演水准高,而且融合了多种表演风格,还让我们看到了梁朝伟、金城武等优秀演员对不同表演风格的探索和他们的高超表演能力。我们的观众及评论界应该大力鼓励我们演员的认真创作、不断创新和突破的职业精神,支持为了表演艺术的神圣创作不惜毁掉自己“美貌”、一心为角色服务的专业精神,这样才能有利于国产电影整体表演水平的不断提高。

综合看来,《摆渡人》是一部难得的佳作,也已经取得了商业与艺术融合的成功,艺术水准高超,票房成绩也比较好,只是超出了一些普通大众现有的欣赏水平,另外电影遭遇的一些负面评价也衬托出了我们的影评界存在的一些落后和需要纠正的现象。普通大众并没有错,他们是需要引领的,特别是遇到一些超出普通观众欣赏能力和比较创新的艺术创作时,更需要有人进行有理有据的正确鉴赏引领。时间终将证明,《摆渡人》是一部精心创作的、积极探索商业与艺术融合并获得良好成果的优秀电影。电影创作者、电影观众、电影评论者互相引领、共同成长的状态是良好的状态,一切是以“为观众服务、正确引领观众”为核心的。相信中国电影正处在一个成长的关键和良好时期,还需要一些时间,以及耐心与努力,虽然票房增速出现下滑,但挤出市场泡沫才更健康,基础才夯得更实,电影强国之路才不断走得更高更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