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诗《渔家傲 秋思》

2021-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诗词百草园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创作背景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主题: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范仲淹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茫茫的大漠,广袤无边。秋风飒飒,脚下的马蹄声咯咯作响,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从这黄土上走过,部队走过之处,卷起阵阵黄沙。突然一阵疾风吹过,战马嘶鸣。这是西北边疆独特的阳刚之气,没有江南烟雨的阴柔。

那马上厚重的铠甲之下,是一个雄姿英发的面庞,可能是经过风霜的洗礼,那目光坚定,炯炯有神。他手拉缰绳,缓缓停了下来。他抬起头,仰望那被落日余晖染黄的天空,深深叹了一口气。

只见他眉头紧锁,思考着如何布防,才能抵抗西夏入侵。他深知,战场刀光剑影,战火所到之处必然生灵涂炭,每一个士兵,每一个百姓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他们都想安居乐业,他们的内心都有一个太平梦。所以,一定不能让白骨遍地,血流成河。

虽说宋夏对峙,但双方都紧锣密鼓,严阵以待。这种紧张气氛让士兵和将领都紧绷神经,不敢有丝毫相差踏错。天空中由北而来的大雁仿佛嗅到了什么,它们三五成群,不敢停留,向南飞去。

士兵们还在大漠里艰难行进,但是由于长时间的跋涉,队形不再整齐,他们面露愁容,走走停停,在他们中间,有人想着咿呀学语的稚子,有人想着独守空闺的新娘,有人想着那白发苍苍的佝偻背影。他们把思念化成无声的哽咽,默默向前走去。

大漠里飞沙走石,孤烟、落日、号角阵阵不绝于耳。战事依旧严峻。

“士兵们,加把劲,翻过前面的高山我们就可安营扎寨,好好休息了。”西北的大漠连接着崇山峻岭,绵延千里。那山巅之上一缕孤烟与落日余晖融合,翻过这座山,有一座高大的城池坐落在大漠深处。

城门上的铁环已然生锈,四周花草凋零,杂草丛生。城门紧锁,目之所及皆是疮痍。“将士们,我们要守住这座城池,和敌人抗争到底,决不能退缩!”

夜晚,大漠上出现了篝火堆,众士兵围坐在旁,喝着粗粝的浊酒,一醉解乡愁。不知万里之外家人是否安好,鸿雁有没有把家书送到呢?敌人依旧虎视眈眈,战争什么时候才能偃旗息鼓呢?回家依旧遥遥无期,家人只能在梦中相见。

羌笛之声虽然雄浑,但却有一种说不出的苍凉之感。而秋色露重,一片肃杀。是否可以和家人平安重逢,这一切的一切是否可以回到从前。战争还没有结束,和平还没有到来,怎么能睡得着觉,而且功名未立,日子一天天消磨,青丝已成白发,眼泪簌簌,等待着“天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