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读书

《我与地坛》,痛苦让一切都变的那么美

2019-02-21  本文已影响167人  Theo93
《我与地坛》,痛苦让一切都变的那么美

今天推荐一篇我在2011年写的一篇读书日记,文笔很稚嫩,但是可以说,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对文字的热爱正式开始了。

史铁生的世界一直都是很丰盈,在2011年到2019年的长达9年的距离中,一切都好像没有什么变化,唯独是现在的我不会长青春痘,额头的皱纹开始出现,眼镜的玻璃越发变厚。当我回头看这篇读书日记的时候,感觉那个时候自己的精神世界比如今的我更加丰富和有趣,虽然文字上看起来是一板一眼,甚至会感觉自己那个时候简直就是个小大人,但是我自己很清楚的是,自己也是那个时候开始懂事和学会成长。


《我与地坛》,痛苦让一切都变的那么美

说实话,刚刚看到《我与地坛》时,我便不由自主的联想至天坛什么的,亦或是那种小时候大大的晒谷坪,而我却很是喜欢在晒谷坪上追风,放风筝。所以说史铁生从一开始便勾起了我的兴趣。

《我与地坛》这篇散文刚开始读时,说真的,那可真的读不懂,所以只好是一字一字的读下去,并且要反复品读,方才读懂他心中所表,该散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在品读第一遍时,感觉内容散乱,毫不连贯,可在接下来的几遍品读中,发现其实散文从内容上是紧密联系的,而从主题思想上看,也是浑然一体的,地坛使史平和豁达的对待生死,解决了什么是生的问题,解决了怎样活的问题,可以这么说,地坛就是史铁生虚化了的母亲,而母亲是他心中永远的地坛。地坛成为他大难之后的再生之地,成为他魂牵梦绕的精神避难所。所以史铁生说:“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史铁生是1972年21 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而回家中的,而地坛的正式名字叫“方泽坛”,坐落在北京老城的东北角定门外路东,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从文中可知,史铁生是在双腿瘫痪的沉重打击下,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什么也没有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緣,直到写这篇散文的15年间,就再也没长久的离开过他它了,史铁生似乎在这座历经400多年的沧桑的古园中获得了某种信息亦或是启示。当然他也汲取了对生活的顽强与奋斗的力量。史铁生在园子里,常常在对生死进行着深沉的思考,而后他也悔恨自己在母亲逝去后才理解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文章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这也就它为什么要嚼着读的原因了。

刚开始时,史铁生观察与反省个人遭遇,渐渐地他看清了个体生命中的必然性真相:“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了,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这样的结论便引发了无法反抗的命运的观念:人生就是一种不可琢磨的命运造就,包括生命中最不堪的残酷与伤痛也都是不能选择的必然没人对于由超越个体生命的外在力量所设定的事实显然没有任何改变的余地。

而后史铁生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地坛中观望、倾听、思索、感悟,他伸出绵长纤细的灵魂触须在那玉砌雕栏、荒藤野草间游走,他摆脱了残疾和孤独而与时间和历史、自然和神祇进行温馨亲睦的交流对话,地坛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顿时进入了一个相互沟通、相互包容渗透的感应空间。在他将自己的问题大致解决时,当他没那么痛苦时,他将视线稍稍越出了自身的范围,他来写来到这园子的另一些人,他想看看别人是这样生活的,首先是他的母亲,母亲经常在他看不到的地方看着他,母亲经常在他来园子时就开始担心,直到他安然无恙的回家才停止担心,可以看出他的一切不幸在他母亲那儿是加了倍的。然后是位漂亮可是弱智小姑娘,她在大树下被几个人作弄,作出怪样子来吓她,又喊又笑地追逐她拦截她,之后,大树下,破碎的阳光星星点点,风把遍地的小灯笼吹得滚动,仿佛喑哑地响着无数小铃铛。哥哥把妹妹扶上自行车后座,带着她无言地回家去了。所以我们想想,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吧!

如今,史铁生的个人问题其实已变成了众生的问题了,“一切不幸的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呢?”有论着从“平常心和非常心”的关系来看史铁生的写作,所谓“平常心”的根基在于“他把内在的痛苦外化,把具体的遭遇抽象化,把不能忍受的一切都抛给了命运,然后再设法调整自己和命运的关系,力求一种平衡。”


我已加入“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权保护计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