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佯装生气的妈妈最可怕#
有时候,在游戏的过程中,
孩子会不小心“误伤”我,
一般,我会皱眉嘟嘴,佯装生气,
悄悄观察他的反应,暗暗期待他的抚慰。
本意是希望孩子明白,
如果不小心“误伤”到了别人,
一定要学会,
承认错误,及时道歉,
获取原谅,恢复关系。
昨天,和跟我在画画,
他开心蹦跳,
兴奋得不知所以,
竟拿起笔筒向我扔来。
小物件儿砸中了我的下巴颏,
火辣辣的,一阵疼。
本来和他嬉笑打闹的我,
一如既往地,
立刻收起了笑容,
低头皱眉嘟嘴,等着他来道歉。
和和看我这样,
显然有点慌了,但也足够冷静。
我盘坐在床中央,他立在我对面。
小小身躯因为紧张,站得直直的,
在观察了我几秒钟后,
他拿起右手食指摩挲着我的脸庞,
“妈妈,你说话呗,你说话。”
“我不说,我生气了。”我继续嘟嘴。
他继续用小手指摸我的脸,
进而用小手捣我肩膀。
“说话吧。啊?说吧。你说~”
我看他的样子,又心疼又想笑,
瞬间,眼睛有点湿润。
他静静地盯着我,
观察我的眼神。
看我又想笑又想哭的样子,
他慌了,
跟着,他的表情管理失控了。
毛茸茸的嘴角快速向上、向下,抖动着。
我见状,立刻服软,
“你给我道个歉吧。道歉,我就原谅你了。”
和往后一撤,赶紧说,“妈妈,对不起。”
我拉着他双手说,“没关系。好了,我不生气了。我们玩儿吧?”
他双臂突然环着我脖子,端坐在我怀里。
毛茸茸的脑袋靠在我的肩膀上,
软软凉凉的小耳朵贴着我的脸颊。
我突然有点后悔我戏精附体式的“表演”,
比起“教导”,
那更像一种“惩罚”!
抱着和热乎乎的小身躯,
我开始憎恶我的“自以为是”。
我以为我这样,
是在和孩子平等相处、平等对话。
却忽略了,他还只是个低龄幼儿。
这时候的他,
需要足够的安全感,
需要被呵护、被关注,被爱包裹。
给他多少爱,都不为过。
无论是和和还是造物主,
在他们看来,我都是个全能的妈妈,
而和不过是个需要安全感的幼儿,
这个阶段的他,
凭着什么和我对等呢?
我的“佯装生气”,
只会让他局促不安、束手束脚,
让他失去宝贵的安全感,
让他陷入愧疚和自责之中——
“如果我不小心做错了事,妈妈会愁眉苦脸”,
“都是因为我,妈妈不开心了”。
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生成“讨好”型人格。
(我不就是个例子吗?
担心父母会没来由地生气和争吵,
一直在尽全力讨好他们,
不给他们添麻烦,
努力做个乖孩子。
很小的年纪,
就压抑本我,失去自我,
敏感、多思。
回想起来,小时候,
我有很多想做的事、想说的话,
因为考虑到父母的态度,
都不敢去做,不敢去说。
我是成长为自以为、别人也认为的“好孩子”,
实际上,
天晓得我究竟失去了多少宝贵的东西,
机会、无忧无虑、快乐……)
做母亲的,特别是一位成功的母亲,
是时时刻刻要能供给孩子强大的支撑力,
是应该成为拥有无限温柔力量的角色。
所以,我又一次错了!
我希望我在和的记忆中,
是个坚强温暖美丽优雅的母亲。
不要愁眉苦脸,不要歇斯底里,
不要笨手笨脚,不要花样百出。
我不会再和孩子生气了,
无论真的或佯装,
我要做个温柔美丽的妈妈。
我要和和一想起我,
内心就充满爱、力量和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