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自学中医伤寒

伤寒论笔记:第7篇-桂枝汤麻黄汤各半汤

2019-02-01  本文已影响106人  中医二羊

伤寒论学习(2016/3/6)

伤寒论原文:

22.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23.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24.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二羊笔记:

1、太阳病,出现脉浮头项强痛,恶寒,脉紧的症状起病。已经八九天了,一个星期了,如果不去管,一个星期都差不多好了,但是现在仍有些症状未清。

好像疟疾一样的症状:发热恶寒—表证仍在,一般来说,表症都是发热和恶寒并见的,烧的厉害,怕冷也厉害。但现在是发热教严重,但不怎么怕冷。

此时,鉴别一下,

(第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第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不呕---没有少阳,清便欲自可----没有阳明,表明病还没有往下传变。

但这种发热重稍微怕冷的症状,发作二三次,如果摸脉是微缓,(脉若静者为不传),缓柔和的意思,这种情况病快好了。

如果脉是微脉,脉都很微弱了这种情况是阴阳都虚的状态,虽然有怕冷的症状,但是不能再发汗,更不能用下法和吐法。阴阳俱虚的时候一般是没有热象的,但如果患者反而脸色发红这样的热像,虽然虚,但同时表还是没有完全解。没有汗出,皮肤还有瘙痒,这个时候可以用桂枝麻黄各半汤。

总结一下,症状:发热微恶寒,无汗、皮肤瘙痒、脉微。

正常情况下,经过各种治疗后,表证仍在的应该用桂枝汤解表。不能再发汗,特别是不能用麻黄汤发汗。这个时候又有发热无汗的麻黄汤证,怎么办呢?折中的方法,麻黄汤取三分之一,桂枝汤去三分之一的量,混在一起吃。也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

麻黄5 桂枝10 白芍5 炙甘草5 生姜5 大枣6 杏仁3

2、 一开始喝了桂枝汤,病没有缓解,反而出现心烦的症状,这时候可以针风池穴、风府穴、再喝桂枝汤就可以把病解除。

3、服用桂枝汤,本来的用法是不可令水流离,不能出大汗,但是捂汗过头了,大汗出,病还没好。

可出现情况:

A、第20条、太阳病,大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第22条、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B、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形如疟---发热怕冷打颤,汗出后热推,一天发两次。

这个时候脉洪大没有虚,稍微用解表药帮一帮,汗一出来病就退了。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汤取5/12,麻黄汤取2/9的量,

折算后:

麻黄10 桂枝8 白芍5 炙甘草5 生姜6 大枣5 杏仁5

C,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心得:

经过发汗等治疗后,病有被治坏的,也有尾巴为清的,这个时候是否考虑再发汗解表,主要看此时患者的状态,脉可以很好的把握病的虚实。症状可以帮助判断是否有传遍。

所以按仲景的意思:观其脉症随证治之。

上两方用量,是我根据用量转换的,我个人使用的经验,紧供大家参考。

桂枝麻黄各半汤------其实以虚为主的表未清,脉微弱、无汗。桂枝偏重

桂枝二麻黄一汤------是实为主的表轻证。脉洪大,有汗。麻黄偏重

仲景治病定下了一定的法则,但是现实临床多变,个人体质也不同,所以标准的提纲病证后面,讲的更多的是变病怀证。这个时候的治疗方法,是灵活多变的,以客观的脉证为准则。一切看患者当下的症状和脉象。判断病位、病性、以及病势和转归。

------------------------------------------

二羊伤寒论笔记,每日一篇。

学习原文、归纳原文,不强求解释,不猜测为什么?我只试图提取原文意思和要点,看看伤寒论到底告诉我们什么?

二羊我将每天学习伤寒论条文,主要以学习原文为主,以诵读背诵条文、记录学习笔记为每天的功课。如果你也在学习伤寒论欢迎跟我交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