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的个人管理思想,相见有些恨晚
德鲁克大师谈企业管理的著作很多,但是谈个人自我管理的好像就一本,就是那本《Managing oneself》。读到这本书也是比较偶然,之前读了什么《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著作,但这一本好像不多见,这几年也没有再版,属于挺老的书,能找到完整版就是2003版的了。
去年下半年,本人开启了“重读经典之旅”的读书计划,开始搜猎各路大师的经典之作,在收集德鲁克全套著作时,发现了这一本。
彼得.德鲁克之《个人的管理》这本书实际上是由一位叫笃男植田的日本人士(一位教授)代为编著的,整体上是一套丛书,除了《个人的管理》之外,还有《社会的管理》和《组织的管理》另外两本组成,都是基于德鲁克之前多年思想的积累整理而成的。德鲁克大师给予了首肯和褒扬,这套著作后来有了多国语言,同时也引入了中国。
该书的第三篇和第五篇是重点,分别是“自我管理”和“个人成长”两大块内容,具体这里就不作展开了,大家可以找来看看。本文主要想谈谈如何实践如何应用。
当看到这个“个人管理框架”之后,我是相见恨晚的,回顾之前走过的路,总体来说是缺少规划和定位。不过,话又说回来,有多少人能真正按计划来成长发展呢?我想,大部分人都是“机会主义”,只会做当时情景下的决策和利弊权衡,长远上的规划并不太容易。然而最近的感受是,其实,我们缺的是方法论!
德鲁克给了我们一套很好的框架,利用google图片搜索可以搜到这样一张图:
"Managing Oneself "这是国外某位老师做培训工作坊时整理的引导框图,基于德鲁克原著形成,比较清晰了。这张图可以以逆时针的方向从“左上”看到“右上”,即从“What are my strengths” 到 “The second half of your life”,后面几点我们可以先不看,先看前面的“价值观”、“优势”和“如何工作”这三点,实际上,这三点就是精要,它们基本可以把一个人的定位框个大概,这是我自己应用时的取舍,是的,我后来自己重新整了一套模式。
我的框架没有严格按照上面的逻辑,上面的框图德鲁克阐述得比较远了,涉及到下半生如何规划的问题,这一点对于我们一般人还是有点难度,我觉得比较有现实操作意义的是可以主要参考前面三点,即“strength”、“how to work”及“value” (本文提的顺序则是“价值观”、“优势”和“如何工作”,这样的前后说法逻辑上更好些)。
我的实践模式主要分为三步:
一、 弄清楚自我管理的三个问题: (1)你的价值观是什么? (2)你的优势是什么? (3)你善于如何工作?
二、弄清楚外部对你的认知价值和角色画像(persona)
三、对自己的角色进行修正或者是强化
这三步的核心思想就是先弄清楚你的价值观偏向是什么,你的优势和做事习惯(或风格),以及最后看你在社会中的角色是什么样的(后简称“社会角色”)。如果不满意这个社会角色,你可以修正; 如果基本满意即方向差不多正确,你可以继续强化,继续努力。
这里再补充说明一下几个关键词。
第一步中:
“价值观”是什么?价值观就是价值取向,你的道德观,你对“什么是有意义”的信仰。
“优势”不用多说,可以主要看你的能力方面的特长。
你善于“如何工作”?譬如,有的人善于讲,有的则不习惯表达但善于写,有的人善于听但不善于看(阅读),反之也有,等等个性化的“天生”习惯,一时还难以改变的。这些小小的习惯不要小看,他或许极大地影响到你的优势的发挥,德鲁克在他著作中举了很多历史人物这方面的例子。
第二步中的“认知价值”的提法很重要,其实这个词也是出自德鲁克相关的著作(源自《百年德鲁克》),德鲁克曾经对企业提过三个非常经典的问题,即“我们的事业什么?”、“谁是我们的客户”、“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最后的“认知价值”提法大家可以仔细体会一下,我们通常容易强调自我价值,而忽视或者不清楚外部的“认知”价值,这一点很关键。
第二步的“角色画像”,专业术语类似为“persona”的意思,就是你在别人眼中的“人物画像”,譬如我本人,我发现,大家现在习惯称我两个角色:一个叫“任教主”的外号,另外一个叫“任老师”的称呼,这个基本是大家给我的客观“定位”,实际上也跟我目前从事的事情很对应。“任教主”的叫法主要与我经常组织技术交流活动有关,的确,这几年浩浩荡荡地组织过不少; “任老师”的叫法主要与我目前所做的事情有关,如培训教学,以及与企业、大学都有来往等工作特点,偏学习和能力提升。
第三步就是个人定位的校准或者强化,应该不太难理解。这是这套方法的最终成果。
我想,通过这三步个人的管理的定位问题应该八九不离十了,大家可以尝试练习一下(的确需要多练习才能体会深刻,而认识自己其实是最难的... ^o^)。再后面就是执行的问题,可以用OKR等目标管理法工具,有机会再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