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精读体会:《15-古之善于道者-合》

2023-12-23  本文已影响0人  太平盛世读经典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同步发布平台“公众号”,ID:太平盛世读经典,文责自负】

  •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image

**古之道者1️⃣:《高深莫测的安全感》

说在行文之前:

古之善为士者: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 :搏之不得名曰微,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闻曰希。这里的“微”代指“夷、希、微”。讲的古之求道者的特征,难以掌握,觉察,不好揣度。
  •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妙。无中生有曰妙,有归于无曰徼。这里的妙是妙和徼的缩写,用妙来统一代替。
  • :有无同处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古之道者显然掌握了观道的能力,演化出阴阳太极图☯️的象。
  • :明白四达,通是四通八达,自然界的知识已经开放,不出茅庐,可知天下事。

说在最后:
1️⃣三个月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自己的脑海中观想道一个旋转的太极,不知道这是不是和古人内观一致。可惜的是最近再无法重现,怅然所失。
2️⃣ 传闻,通过内观的方式,可以对万天星辰进行内显性能量交换,在体内显化出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些神话中的形象,也许是写实,并不是虚构。
3️⃣你给了别人安全 感,自己也就失去了它:人生充满变数,需要有一定的城府,给予周边一种看不透的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安全。如果别人一抬眼,自己一开口,就被从头到腚,看个通透明白,那就不妙了。


image

古之道者2️⃣《防人之心不可无,教你如果救命》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焉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说在最后:

犹豫,不代表优柔寡断。犹豫是一种风险控制,在未识别风险的时候,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越界。投资界有句话叫“不要涉足不熟悉的领域”。


image

古之道者3️⃣《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人际关系:俨兮其若客

处理矛盾:涣兮若冰之将释

说在最后:


image

古之道者4️⃣《混兮若浊:保护自己的核心要义是这样么?》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内相外显:敦兮其若朴

气质印象:旷兮其若谷

三观&站队:混兮其若浊

1、古之悟道者为圣人,作为统治天下的王者,不能有清晰的态度。

2、王者需要天门开阖来收集信息,做不到混而不浊,就是天门关闭,变成瞎子、聋子。

3、圣人的观念表露后,很容易会被下属利用,伪造。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要祥瑞给祥瑞,要贤给贤,要孝给孝。圣人要做的就是不露,也就是所谓的“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4、从平常工作中去看,如果讨论会上,领导过早的发出了自己的观点,那么这场讨论已经结束了,要么跟着老板的思路大吹大擂,英明神武,料事如神;要么沉默不语,遵照执行。

1、外表:敦兮其若朴,控制好自己的面部表情,以一贯的敦厚外表示人。

2、待人接物:俨兮其若客,在事情的处理过程中,妆容严整正式的参与进去,变现出自己对事物的重视。此外,整个过程中把自己从中抽离出来,不要过早介入,乃至不要介入。

3、旁观者清,清则明,明则达。然后运用“化、生”的理念,为无为,行不言,将危机化解于无形。

说在最后:


image

古之道者5️⃣:《失眠?道德经教你如何快速入眠》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1、处理的第一阶段:不止,管理好自己的状态不让自己的思绪浊下去,控制住场面的烈度,让场面继续浊下去。让各方的诉求浮出表面,这样可以让他人帮你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梳理清楚,这样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的处理复杂局面;

2、处理的第二阶段:止,当信息多到无法厘清的时候,需要暂时的停止讨论,让自己的神经得到放松的同时,将接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梳理,当我们的思路稍微清晰之后,再继续讨论,再继续接受信息。

3、处理的第三阶段:静之徐清。用静的方法,整理纷繁复杂的信息。最后让复杂事务在你的认知中变得“清晰明了”,“洞若观火”,“了如指掌”。

4、总结:我们需要掌握或者锻炼的首要能力就是“钝感力,敦兮其若朴”,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不需要太多的暂停。要知道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权力让讨论暂停或者终止。

说在最后:


image

**古之道者6️⃣:《想要攀越高峰,迂回才是捷径》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给我们的启示:遇到纷繁复杂的场面,我们需要静,更需要动;

1、处理的第一阶段:通过静,让矛盾浮出水面,让事态的脉络清晰可见;

2、处理的第二阶段:寻找扎针的切入点,静可以假装做到,动就是没有虚假的真功夫了。切入点的寻找需要仔仔细细,犹犹豫豫。

3、处理的第三阶段:动,找到矛盾化解的切入点之后,通过调整组织节点的方法或者通过现有组织节点的运化,去推动。肾不行,不要去补肾,更好的办法可能是去泄胃气,胃属土,肾属水,通过泄土气,让土对水的克制力度下降,进而可以保留更多的肾气来养肾。

4、处理的第四阶段:动之徐生。用系统的力量,处理现有的矛盾。最后让矛盾在系统的作用下,化于无形。

5、总结:我们需要掌握和锻炼自己的克制力,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不要想着一下子解决问题,迅捷暴虐的方法,很多的时候带给我们的只有无穷的隐患。我们要克制自己的执行力,徐徐动之,润物细无声;我们要克制自己对成就感的渴望,让系统徐徐生之,徐徐化之。

说在最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