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验美感的刹那
1、
王夫之受禅宗影响,强调美感的直接性。禅宗强调当下直接的体验,强调刹那片刻的真实。
有已往者焉,流之源也,而谓之曰过去,不知其未尝去也。有将来者焉,流之归也,而谓之曰未来,不知其必来也。其当前而谓之现在者,为之名曰刹那;谓如断一丝之顷。不知通已往将来之在念中者,皆其现在,而非仅刹那也。
王夫之的意思是说,已往并未过去,而将来则必定要来,已往、将来都在念中,都是“现在”,所以“刹那”并没有中断历史,它依然显现一个完整的世界。
张世英说:“时间距离小至于零,实际上就是瞬间。历史的变迁和消逝的特性,其最根本的、最明显的表现在于瞬间。人生活于历史中,也就是生活于瞬间中。瞬间实际上没有‘间’,它既是背向过去,也是面向未来,它丝毫不带任何一点停滞于在场者的性格,而是变动不居、生生不息的。
它的惟一特性是‘超出’。“超出”或“超出自身”是瞬间的特性即时间的特性,这是海德格尔的说法。张世英接着说:“在‘超出自身’中,在场与不在场、自身与非自身、内和外的界限被打破了、跨越了,事物间的非连续性(包括历史的非连续性,古与今的界限,过去、现在、未来之间的界限)被超越了。世界、历史由此形成了一个由在场者与无穷无尽的不在场者相结合的无底深渊,或者说,形成了一个无尽的、活生生的整体。”
因此,审美体验的“现在”的特性,不仅有瞬间(刹那)性和非连续性,而且有连续性和历史性。在审美体验中,可以有一种“直接熔贯性”可以存在一种“意义的丰满”,或如伽达默尔所说:“一种审美体验总是包含着某个无限整体的经验。”所以审美体验的“现在”的特性,包含有瞬间无限、瞬间永恒的含义。朱光潜说:“在观赏的一刹那中,观赏者的意识只被一个完整而单纯的意象占住,微尘对于他便是大千;他忘记时光的飞驰,刹那对于他便是终古。”
宗白华认为审美的人生态度就是“把玩‘现在’,在刹那的现量的生活里求极量的丰富和充实”
2、
审美直觉是刹那间的感受,它关注的是事物的感性形式的存在,它在对客体外观的感性观照的即刻,迅速地领悟到某种内在的意蕴。审美直觉不依赖抽象概念,它的最终成果也不以概念的形式加以表述。这就是王夫之说的“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美感的直觉性也就是美感的超逻辑、超理性的性质。
审美直觉之所以能显现事物(生活)的活生生的整体,是因为它不仅包括感知,而且包括想象。
对想象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指在意识中对一物的原本的摹仿或影像。这是旧形而上学的观点。一种是指把出场的东西和未出场的东西综合为一个整体的能力,这是从康德开始提出的观点,后来胡塞尔、海德格尔又做了发展。康德说:“想象是在直观中再现一个本身并未出场的对象的能力。”
所以,美感不是认识,而是体验。美感(审美体验)是与人的生命和人生紧密相联的,而认识则可以脱离人的生命和人生而孤立地把事物作为物质世界(对象世界)来研究。审美体验是直接性的感性,是当下、直接的经验,而认识则要尽快脱离直接性,以便进入抽象的概念世界。审美体验是瞬间的直觉,在直觉中得到的是一种整体性,世界万物的活生生的整体,而认识则是逻辑思维,在逻辑思维中把事物的整体进行了分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