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即将上中学,我为啥要去学家庭教育?
女儿上六年级,第一次数学考试只考了65分。马上就要小升初了,这样的成绩实在让我大跌眼镜。这要是按照惯例,她少不了挨一顿臭骂。然而,这次我没有那样做。
吃饭的时候女儿很惶恐,我跟她说,这次没考好没关系,下次我希望你能考70分,进步一点点就行了。
她脸上带着不可思议的表情:爸,你真的不生气?我下次不可能只进步5分,我证明给你看。
转眼到了第二次数学考试,她拿着92分的数学卷子,带着骄傲和自信站在我面前。
我知道,她真的做到了。
从时常打骂到心平气和的沟通,从将她和别的孩子比到让她和自己比,我的思想转变了,女儿也在慢慢进步。
我在接触家庭教育以前,跟很多家长一样,一直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至于家庭教育,没有必要吧,再说了,专家几句话就能让孩子发生转变了?树大自直,学习家庭教育不就是画蛇添足嘛。
直到有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才让我重新开始思考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老家同村的一个男孩,因为染了黄头发被老师罚站,他竟然从4楼纵身一跃而下……
悲痛欲绝的妈妈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孩子心理这么脆弱?
其实,我们总是过分满足于孩子的物质需求,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意义所在。
那么,学习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想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
孩子小时候是那样的活泼可爱,胖乎乎的脸蛋,大大的眼睛,奶声奶气的喊着“妈妈”“爸爸”,在我们眼里每个孩子都像天使一样完美。
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那个曾经完美的“小天使”慢慢出现了各种问题,作业拖拖拉拉、做事磨磨蹭蹭、讨厌上学、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机、成绩下滑……
我们开始担心、焦虑、彷徨、无助,心里一遍又一遍问自己:这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当初他不是这样的呀!
我们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万般无奈之下,开始寻找教育孩子的“良方”,谁能救救我的孩子?
然而,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出问题的原因真的是在孩子自身吗?
有人说,家长是原件,孩子就是“复印件”。其实,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是家长自身问题的投射,每一个反常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不被满足的心理需求。
我们在责备孩子的同时,有没有问过自己哪里做的不到位?
找到孩子出问题的根源并给出解决办法,这是学习家庭教育的第一个目的。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
丽丽从小品学兼优,一直都是邻居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做公务员的父母更是把她当成掌上明珠。优渥的家庭条件,优秀的学习成绩,她成了整个家族的骄傲。22岁那年,丽丽在父母期盼的目光中出国留学了。
然而,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异国他乡不到一年,丽丽却因为强迫症和心情抑郁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都怪我对她要求太高了,我不了解她心里咋想的,都怪我呀!”备受打击的妈妈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事实,从此一病不起。
在常人眼中,孩子不愁吃穿、不缺钱花,应该快快乐乐健康成长才对呀。为什么这样优秀的孩子会选择一条不归路?
或许这样的悲剧只是极少数,然而,在关注孩子物质条件的同时忽略孩子内心需求,这却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的“通病”。
很多人认为教育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事情。其实,教育分为三个部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任一部分的缺失都会导致孩子出现问题。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老师。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
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性,让孩子学会为人处世,学会尊重、感恩和爱。
学做智慧型的父母
有一次我跟女儿玩真心话大冒险,我问她:你最讨厌爸妈哪些行为?她脱口而出:我最讨厌你们拿我和别人比。
我很震惊,没想到在我们眼里习以为常的教育手段,却成了孩子眼中最讨厌的行为。
回想自己小时候,又何尝不是这样被爸妈比来比去。
我们早已习惯于用上一代的方法来教育下一代,让孩子长成我们自己喜欢的样子,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内心的感受。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越智慧的家长越少让孩子打上自己的烙印。她是开成一朵花,还是变成一朵云,春风会给我们答案。
天底下所有的职业中,当父母最简单。开车需要驾驶证,当医生需要医师执照,当律师需要资格证,好像只有当父母可以无证上岗,而且还是终身职业。
孩子的成长是一张单程票,没有从新再来的机会。东西买错了可以退换货,孩子出问题了总不能再换一个吧。
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家长恨铁不成钢,用“输不起”的心态教育孩子,把自己焦虑的情绪无形中传递给孩子,导致孩子厌学、沉迷手机、焦躁不安、抑郁……
如果说孩子的成长是一场马拉松,父母从一开始就要做好后勤保障,还要当好教练和啦啦队长,让孩子有信心有毅力跑完全程,成为最好的自己。
所以,学习家庭教育越早越好,智慧型的父母会在人生路上的每个阶段,为孩子的心灵及时补充营养。
我们要明白,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虽然说学习家庭教育什么时间都不晚,但最好的时机,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