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教育

专业研讨

2018-01-26  本文已影响46人  许你诺言

  在这里每一位老师以自己的研究方式试图激发我们对专业课的理解认识,从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坚定自己对学习的信念,若有从事科研想法的也可以找到方向研究。当然他们除了讲自己的研究,还传递出了一些其他重要信息,如社会对化学方面的研究提出的要求和科研精神。

周庆翰老师研究的自组装,刺激响应性药物载体,诊断治疗一体化高分子,多重响应性高分子。即高分子研究,但是针对在医学上的研究,作为药物载体,保证药物到达指定位置,同要人体可消化且对人体无危害。诊断治疗一体化高分子则可以解决医学上经常出现的“错过最佳治疗时期”现象,诊断治疗一体化可大大缩短从确诊到治疗一个病人的周期,提高治好病人的效率。但是好多是听不懂的,只是好奇这种研究过程及研究方法,还有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雍媛老师研究钨基抗肿瘤纳米药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具体的有纳米合成技术,类石墨烯过渡金属硫化物和金属氧酸盐的制备。纳米生物医学应用研究——诊断治疗一体化,纳米药物自身作用,外界响应,造影剂,联合治疗试剂。同样主要是在医学上的应用,但是是纳米级的,应用纳米级物质的优越性。纳米在前几年是新颖的词,对它性质的探索也是层出不穷,对它的研究探索出了性质极限。雍老师研究钨基抗肿瘤纳米药物制备过程和投入应用的过程。过渡金属可以出现一定非金属物质的特性,而硫元素本就存在于人体蛋白质中的二硫键之中,利用纳米药物的自身作用,外界对其响应做为造影剂,我想到的是硫酸铜的镜透,但是不知其中是否有相同之处,钨基抗肿瘤纳米药物则克服化疗,放疗对人体造成的副作用,做到针对性的抗肿瘤。

陈全亮老师研究的光催化,固态酶,晶体生长,性质,结构,似乎是比较贴近生活的。催化提高了反应速率,而光催化符合现在提倡的绿色环保要求,而且光作为催化剂取材方便,廉价,具有一定的研究前景。固态酶则使酶易于贮藏,运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如果能控制晶体的生长,得到满足我们要求的晶体结构,那么我们就可以按需要设计晶体结构,再用合理的方法合成该晶体。

杨胜韬老师研究的是纳米环境技术:石墨烯吸附污染物类酚顿催化剂,纳米生物技术:碳纳米成像剂,碳纳米药物载体,纳米安全性研究:纳米材料的示踪,毒性及其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杨老师分享了他的研究也分享了他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生活,体现出研究之外的生活也是如此缤纷。当然重点还是他的研究和他指导学生的研究,同样是对纳米级物质的研究,他体现出最大的特点就是他所说的金费问题。他经常想到的办法就是“涂”他认为这种方法最简单,但是他的实验研究也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他研究的石墨烯,碳纳米体现出特有的优越性。石墨烯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明显优于一般的活性炭纳米成像剂想到之前的造影剂碳纳米药物载体,之前有好多药物载体的研究了,如周老师的刺激响应性药物载体,但都是针对药物载体出现的不同性质不足而进行的研究。对纳米材料的示踪是比较新奇的,以前的我们只是知道同位素示踪法,而对其毒性的研究是将其作为药物载体必须研究的,因为药物载体要在保证将药物送到指定位置发挥功效外,还要对人体无毒害,不造成副作用。纳米材料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则主要针对的是对其结构的研究,在此之前也只知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受温度,压强的影响,而纳米材料应该只是体积大小的区别吧。在他的讲述里还透露出他的科研团队里民族平等,性别平等的平等理念。

罗建斌老师研究的是新型聚氨酯胶束的制备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性能研究。在他的研究过程中遇到三对对立问题,PEG化和去PEG化,由大到小的转变,由负电荷到正电荷的转变。新型聚氨酯胶束作为药物载体输送过程中对正常细胞要求无释放,不侵害,到达病变细胞时要求能深入到病变细胞的细胞核,但在此的前提是新型聚氨酯作为药物载体时不被正常细胞识别,而被病变细胞识别,而且在病变细胞产生记忆免疫之前就已经被除去。研究的难度就在于正常细胞和病变细胞对新型聚氨酯胶束作为药物载体提出了对立的要求,而寻找最佳中间点明显是不能达到其作为这种药物载体的最佳效果,那么就要实现其在运输达到目标细胞的自动转变过程。虽然我听不懂其中的转变方法过程,但是我得到的一点就是针对问题提出想法,是否可行要在实践之后才知道。

陈华林老师研究的是超支化聚合物分子的设计及应用。据《高分子化学原理》知超支化聚合物具有单分散性,良好的溶解性和低粘度,过滤的方法就有铬鞣法,钠虑反渗透法,在除垢方面有除垢机理,络合增溶作用,晶格畸变作用,分散作用,成膜再脱落作用,阻垢剂类型有磷酸盐,有机磷酸盐,聚丙烯酸类他的研究中分子设计我仍然是不懂的,但是他的应用却是非常贴近生活的。在化学理论课上有水垢是碳酸钙,硫酸钙等难溶性物质,除去的方法是先将其转化为溶于酸的碳酸钙这里也有使垢溶解的方法即采用络喝增溶作用的方法。而晶格畸变作用是使其根本不能成为垢,分散作用和溶解作用就有一定的相似性吧。至于成膜再脱落作用就要求成垢,但是在垢与物体之间有一层阻垢的膜,垢形成后和垢一起完整的脱落下来。在我的认识里,磷酸盐,有机磷酸盐,聚丙烯酸类等阻垢剂类型都是增加其溶解作用,一些物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就明显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这研究用于生活生产,那么那

因为结垢难除去而不得用的产品的使用年限就可以变长了。

万静老师则主要讲的是如何读大学,当然指的是我们如何读大学。坚持学习的目的性和重要性,而我们学生的想法是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脉在大学期间,认为这是以后的可利用资源,这也是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四处碰壁后得出的结论,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要求反差太大,但是我觉得这种反差是必然的,当然也是必须的。如果大学和社会没有了反差,那么为何要将大学和社会相对分离呢。既为学校,主体就应该还是学习文化知识,对于通识技能,知识在学习之外,我们也要去培养,因为这是人作为社会性动物要具备的。我们这个专业排名靠前的大学也作了列举,这就为有这方面想法考研的人指明了方向。于此有同学问了一个“为什么我们专业那么多课”的问题,万老师给的回答是你们还是大一,刚从高考的模式里走出来,可以适应这么多课的情况,而且大一很多都是基础课,刚上大学你们不学基础课,难道要等到毕业了再学吗?现在大学每一门课的课时确实少了,但是内容却变多了。书上的内容是散点图式的,上课老师要面面俱到且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学懂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人对大学的调侃“大不了自己学”是有一定道理的。老师讲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会,所以自学成了我们的必修课。

大部分老师的研究都指向了医学作为药物载体,对于我们的专业,字面意思就是应用化学,将化学应用到生产生活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同于纯化学的理论研究,主要在于推动化学界的发展,所以我现在学的每一门基础课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大部分同学都不喜欢的工程制图与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课就有存在的理论支撑了。老师们说的做化学研究就是艺术家,甚至胜于艺术家,我们画的分子结构示意图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美观,艺术家不一定可以做到,而工程制图就为我们以后的制图打下了基础,自然也包括一些零件设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则让我们正确面对他人与社会。老师问一句,我们专业以后可以干什么呀?有人脱口而出制造毒品。在国家的严格控制下,吗啡用于临床是允许的,但也要防止用药上瘾。而为了利益研制不法毒品,这是危害国家,人民社会的,在道德和法律上都是不允许的,这就需要我们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了解法律基础,谙熟哪种行为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而大家都是“高数虐我千百遍”的高数就为我们铺垫了研究过程中的数据分析。本课上,研究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处理,像罗建斌老师的新型聚氨酯胶束的制备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性能研究中存在的三对对立问题就需要运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做多组平行对照实验,对比探究哪种性能好,找到最佳的用于生产。虽然高数和我们的平时生活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对于开发思维是有好处的,而思维就和我们息息相关了。再者作为我们的专业课的化学课,分为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这些理论课首先要学好,因为很多与我们专业对口的职业都要求掌握化学,化学工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没有理论支撑,我们做研究没有方向也没有方法,又怎么培养自己的实验技能呢?

既然我们的专业被赋予了现实意义,那么它就不仅仅在实验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