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笔记》鱼苗5—6月作品征集专题

《我的学习心得》——写作犹如织锦,用心方出上品

2020-05-25  本文已影响0人  木木想进步

一段好锦,柔顺丝滑,一篇好文,行云流水。每每撰文,总有织锦的感觉。

过去的小半年里,为了成为一个好绣娘,我将手艺认真打磨,因此我是带着复盘的心写这篇文章,以期通过外次梳理,将沿途所学再次深化。

01 好锦无瑕疵

上等好锦对瑕疵必然是零容忍的,好文章亦如此。

瑕疵一,深深困扰我的“得的地”。

本以为周更公号四年,基本功还可以,结果第一篇打卡文就被打了脸。“得的地”用法不分,而且屡教不改。

恼羞成怒的我把“得的地”的口诀抄了一张纸贴在办公桌上,每次写完文第一遍校稿,就是专门看他们的用法有没有错。

现将口诀写在这里,如果你也受此困扰,照着默念几遍后记住。

名词前面是“白勺”;动词跟着“土也”跑;形动后补“双人”到;默记五遍脑开窍”。简化成公式:修饰限制+“的”+名词;修饰限制+“地”+动词;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瑕疵二,防不胜防的标点错误。

以前写文章喜欢一“逗”到底,满篇全是让人读着上气不接下气的长句,后被一位老领导指出后,决心改过。

不料改革过了头,现在又出现频繁断句的毛病,好好一句话被我拦腰斩断,读起来气息都不流畅。

不仅如此,逗号和句号放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纯粹视心情而定,完全失了规矩。

分号几乎处于被屏蔽状态,即使真的需要,也以逗号代替。

这些小毛病看似无足轻重,实则有伤大雅。不懂吗?也不是,究其原因,还是太粗心。现在校稿时,我会专门留出一遍给标点符号,结果好多了。

瑕疵三,言语上的两头小怪兽

用词不当和口语化表达,这两头小怪兽虽然出现概率低,但足以让我烦恼。

比如我写“机会因为犹豫不定在不知不觉间流失掉时”,竟然用的是“留失”,搜狗输入法中都没有这个词,至今敬佩我当时为拼出这个词时的孜孜不倦。

比如我写“既然现实想让我低头,那我索性爬下,一写不起”,拜托,应该是“趴下”好不好。

再比如,表述文章不走心,内容没料时,我用了个短句:“水汽太重”,直接让点评官凌乱了,为了不削减我的创作热情,她给我命名为“木木体”。

基本功太差,只有多写吧。

这个点不多说,说多了全是汗,汗颜的“汗”。

02 好锦光泽细腻

判断一段锦好不好,人们首先会去摸,看看手感,粗糙涩滞者定是次品。换做写文章,蜻蜓点水般的写法必然干瘪死板。

“细腻”可说是今年写文最大的心得。内容饱满的文章,“细腻”二字必不可少,细腻方显真诚,细腻才打动人心。

之前我没意识到,反而觉得细了啰嗦,一直奉行所谓的简洁明快,干净清爽。

我混淆了几个概念,把细腻等同于拖沓冗长,把言简意赅等同于粗枝大叶,其实那完全是两码事。

细腻的本质,是把一个点用文字铺平铺满,而非某处重复叠加,某处偷工减料,虽然总量与前者相等,但整体薄厚不均。

比如推荐一本好书,它怎么个好法,标题好,好在哪里?自己的标题为什么相形见绌?内容好,是用词得当,还是故事情节百转千回,亦或是修辞手法惟妙惟肖,可不可以多用案例,故事或者数据佐证,避免干巴巴的说教,翻来覆去的讲道理,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总之有具体的细节支撑,观点才更能站得住脚。

平时要注重案例的收集,之所以没有手到擒来的案例,就是因为刻意积累太少,无他。

关于细腻,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可以检验,想想倘若自己是读者,想要读到什么。

03 好锦图案有繁有简

如果处处繁花成堆,难免艳俗,主题明确才能突出景致。好文章也要详略得当,读者才能找出重心和观点。

所谓凤头,指文章开头要简洁明了,引人入胜,它一般起导入作用,最好快速引入主题,切忌拖沓冗长。

之前写的一篇文章,是关于情绪管理,开头一个案例用了将近700多字,全文1500余字,导语占了一半篇幅。

这使得文章尤其头重脚轻,仿佛一位顶着隆重头饰的清代格格,裹着三寸金莲,一副摇摇欲拽的姿态。

所谓猪肚,中间内容要饱满圆润,但绝不刻意堆砌辞藻。

很多人觉得优秀的文章一定要文字华丽,那样才够逼格,曾经自己也未能免俗。

现在明白,那样写文章看似繁花似锦,实际是艳俗的下等货。优秀好文到最后必然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比如我文章中曾有这样一句“这类基金要想高盈利,需要等很长时间,至少也要半年,有的要1年,甚至更久。”

修改后变成这样:“这类基金要想高盈利至少需半年,有的一年,甚至更久。”一对比,就能感到前者的稚气。

所谓豹尾,是结尾别忘总结升华,恰当的升华会大大提高文章格调和力度。但是升华要基于前面的内容,不能为了升华而升华。

比如前面通篇在写上学时克服困难的童趣,结尾一下拔高到疫情当前,国人克服艰难,消除困顿的坚毅,就明显有牵强和夸大的意味儿。

结尾也可把感悟总结成几个小点,再次重申观点,让感情抒发完整。

如果能来一个金句,或者是用让人耳目一新的结语收尾,文章读起来就更加珠圆玉润了。

04好锦柔顺密实

纹理清晰,平实熨帖是一段好锦的必备品质。内容丝丝入扣,逻辑严谨也是一篇好文的应有之意。 

我写过一篇文章叫《罗永浩直播带货1.9亿,我写作首赚1000元,怎能划等号》,目的是表达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折腾与罗永浩的一路拼争如出一辙。

但我只在文章开头引用了罗永浩的案例,罗永浩的经历再没有在后面的内容中及时出现,以衬托我的折腾,这样在证明主旨方面就显得很单薄。貌似罗永浩只是个噱头,着实很不讨喜。

如果边表述自己的写作状态,边穿插罗永浩的事迹,文章就会顺畅很多。

所以,文章写完最好自己先读上几遍,朗朗上口是基本要求,如果觉得哪里疙疙瘩瘩,必然是逻辑出了问题。

通过码字锻炼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可算是写作的馈赠。

05 写作与锦绣之心

回首近半年的写作历程,心得感悟细碎绵长。

每次码字到深夜时,就会想起上学时看的一个人物纪录片,讲述一位绣工了得的苏州绣娘,为了将苏绣技艺好好传承发扬,呕心沥血,年纪轻轻愣是掉光了一口好牙,若不是心力耗费过度,何至于此。

写作一事,倘若用心雕琢,必然也劳心费力。

今年我开始有了一些写作上的小成绩,头条变现1043元,获得一回青云奖,出过两回爆款10w+,公众号打赏也得了几百块,《离不开苟且,丢不下梦想,一个奔四女人的真情告白》和《在那个牛人聚集的地方,我遇见了她》两片文章,分别被大号剽悍江湖和遇见李菁转载,因此结识了不少同频朋友,但其中花费的脑力和神思也真心不少。

若不是追求所谓锦心绣口,恐怕至今得不到那么多点赞和真诚的评论反馈,在我看来这比。

杜甫在《偶题》中的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说透了文字创作者的内心。

要想写出好文章,从标题到内容,从结构到细节,从标点到语句,字里行间都需作者倾注他的良工苦心。

因此末了我像真诚的说一句:如果你也执着于写作,执着于写出好文章,不妨照着那玄妙入神的绣工去打磨笔力,怀一颗锦绣之心,用心创作出白纸黑字里的活色生香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