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雨轩》原创文学社

史记故事之修筑长城

2021-02-09  本文已影响0人  你是人间琳琅

战国时期,在北方的蒙古高原上,分布着一直匈奴人。当时他们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以游牧为主,抢掠为荣。经常南下,抢掠粮食和财物,还捕捉俘虏作为他们的奴隶。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北部的匈奴势力仍旧对秦王朝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为了保证中原地区的安定,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镇守于北疆。经过几次战斗,终于攻取了河南(今内蒙古河套地区)“高阈”(今内蒙古狼山)、北假(阴山以南)等地方,在这里设置了34个县,分别筑构县城。公元前211面,又从中原地区迁徙3万多户人家,到这里安家落户垦荒种植。

接着,秦始皇便开始大范围地修筑长城,在秦、赵、燕三国西起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沿黄河内蒙临河,北依阴山,南到山西雁门关等地,向东经张家口,至燕山一直延至绿江,长达1万余里的长城。这就是至今仍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长城构造复杂,有城墙、城关、城台、烟墩(烽火台)等建筑,组成了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墙高评论10米,下厚6米,上宽5米,城墙上外砌垛口,城上可容五马并骑、十人并行。根据地形变化,每隔半里到一里,设一“城台”每隔一到二里,建有“敌台”,全部砖砌,上有垛口,用以瞭望和防御敌军,下层可以储备军粮、军需及守城居住。在险要处建有“烽火台”,五里一墩、十里一台,用以传递敌情。

万里长城,是古代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高度智慧的结晶。它的建成,对于防范匈奴,保卫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几千年来,长城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