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学习方法正确吗?
现在比较流行的学习风格分类模型是VARK(Visual, Aural, Read/Write, Kinesthetic),就是我们常说的视觉、听觉、读写和动手实践,如果你是视觉型的,你可能更喜欢用看图片的方式学习;如果你是听觉型的,你可能更愿意听老师讲;如果你是读写型的,你可能更爱用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如果你是动手型的,你可能更爱做实验和演示。
VARK学习风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风格,问题是当我们运用了适合我们的学习风格,学习效果就会更好吗?答案很出乎意料:不是。运用自己喜欢的风格只是带给他们更多学习过程中的快感,在学习效果上并没有影响。
那有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呢?有。
第一,学习时间的安排要有一定间隔,不要突击学习。
这个里面运用到我们非常熟悉的“记忆曲线”,旧知识隔段时间需要复习一下,这样记忆得才会更牢固。在背诵英语单词时,老师可能讲过多次遗忘曲线,要我们反复背诵复习,很多单词APP也运用了这样的规律,让我们先去回顾旧知,再去学习新知,短时高频去记忆单词。
没复习的遗忘曲线有复习的遗忘曲线
单独抽出1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去背诵单词,效率是非常低下的,反倒不如把这些时间拆分成一个个更小的时间单元,如15分钟,这样的效果会更好,间隔式学习,不搞突击。
第二,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同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
在课堂上听老师讲一遍,这是听觉;老师讲解过程中有演示,这是视觉;回家自己再研读课本、消化吸收、总结输出,这是读写;条件允许的话,亲自操作一遍或者教给他人,这是动手实操。尝试每一种学习方式,巩固对同一内容的学习。
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可以对比学习金字塔来看一看,不同的学习方式,效果是不同的,不同的内容有更适用的学习方法,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才是科学做法。
第三,要经常参加测验,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测验会给我们反馈,我们学得怎么样,哪里好,哪里需要提升,通过测验都能得到。没有反馈的学习很多时候会让人感觉没有着力点,会很焦虑或者盲目,想象一下自己在跑马拉松,你知道起点和终点,但是路上没有任何可以感知你跑了多远的标志,会是什么感觉?测验就是这一个个的小路标,有了他们我们心里更有数,知道自己离目标还有多远。
通过测验进行反馈第四,要把新学到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建立连接。
我们的学习不是割裂开的,即使是各个学科的学习也都有关联性,在学习物理时会用到数学上的思路和运算,学习英语也会运用语文上的理解力,身处在一个系统中,不能孤立看一个点,要把它放到整体中,即使是同一学科的学习,前后也是联系的。
学到现在完成时的时候,我们不会和一般过去式对比吗?学习二次函数时,难道就不讲一次函数的内容,所以连接型的思维方式一定要养成。
有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去做就好了。但是最后还要强调一点,学习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总想着有什么更轻松、快乐的方式去学习只能带给自己侥幸的心理、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内心纠结。
学习的过程中充满着大量的重复(刻意练习),一个简单的点钞动作要重复多少次才能达到我们看到的那样娴熟、震撼的样子,一场流利、轰动的演讲需要多少次的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