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每天写1000字读书笔记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读书笔记中

2017-11-07  本文已影响7人  姜文止戈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苏格拉底如是说。我想,这位古希腊先哲的话可以从上述的角度来理解,即你必须省察你的生活,然后再根据你的了解,对你自己的人生作出选择。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说,唯一重要的是点亮你自己心中的光,而要达到这一点,你要做的就是自我觉察。

德国哲学家尼采也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几乎能克服一切‘怎么办’的问题。”

我认为,我们的一生有四个重要的关系:

1.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即孤独;

2.自己与最值得珍惜的人的关系,即亲密关系;

3.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譬如友谊与事业;

4.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我们一生中常会陷入被同一个心理模式所左右的轮回。看上去,这种轮回令人悲观。然而,这种轮回中,已经有了一个可以乐观的基础——所谓的命运,起码有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不在别处,就在你心中,就是你的内在关系模式。由此,如果你改变了内在关系模式,也就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你的命运。

付出与接受,是关系发展的两个要素,丰沛的付出和坦然的接受,会推动一个关系发展。我们既不能只付出,也不能只接受,否则,一个关系要么会陷入病态中,要么就会进行不下去。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每个人的一生中,最核心的争斗即是善与恶,或好与坏的争斗。每个人势必是视自己一部分“我”为善、为好,而将另一部分“我”视为恶,视为坏。

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没有一点缺点,那不是因为他没有缺点,而是因为他不能接受自己“恶”的地方。于是,他只能将他内心中的“恶”投射到别人身上。于是,他势必对周围的人无比挑剔。于是,一个认为自己永远正确的人,他势必会认为周围的人到处都是缺点。

一个人不能容忍善与恶在自己心中并存,并因而不能容忍别人指摘自己,根本原因在于他童年得到的爱太少。得到的爱越少,他越认为自己“坏”,他看似是不能容忍自己的“坏”,其实是不能容忍自己得到的爱太少。相反,一个人得到的爱越多,他就越容易宽容,首先是对自己宽容,既接受自己的优点,也接受自己的缺点,他看似是对自己有信心,其实是对自己得到爱有信心。

所以,我们如想追求永恒,需记住,永恒不是绝对的善。相反,永恒是容忍善与恶在自己心中的争斗。

如何拒绝你?没有敌意的坚决。

如何深爱你?不含诱惑的深情。

任何时候,通过玩策略而获得别人的关注,都会伴随着羞耻感与孤独。

不含诱惑的深情。我爱你,向你坦承我的心,直接地对你好,没有条件,没有防卫,也没有对你如何回应我的预期。同时,对你的回应,我的心又保持敞开。

即,我在和你的关系中,我尊重你,并且,我向你敞开。

所有的自卑,都是因爱的匮乏。

我们知道,如果我要你怎样爱我,你才怎样爱我,那么,这种爱在得到的那一刻,一种失落就会侵袭我们。

所以,我们要的爱,都是发自对方的本心,他们不是因为我们对他们施加了什么影响才对我们如何,而是他们自己想这样爱我们。

是不是本心,特别重要。

关系中,我们忍不住想统一思想,统一对错,即达成看法上的一致,好像这样关系才能维系。但实际上,我们是两个人,看法上不可能一致,有各种各样的冲突也在所难免。这时,不必非得与对方闹,你可以很清晰地告诉对方,我有这样一个立场,在这一点上我很坚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是错的,我也尊重你的立场。

没有敌意的坚决,与不含诱惑的深情,都有清晰的自我。我拒绝你,但不是因为你错了;我爱你,也并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更不是要你回报什么,我就是爱你。

本心与本真,是最可贵、最值得珍惜的。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大多数人却忘记了。

非常普遍的是,我们不认为真实的自己是值得爱的。我们认为,必须成为更有力量、更优秀、更会讨好、更会奉献……的某类人,才会获得爱。

也即,我们认为,必须拥有某些满足其他人的条件,才会从这些人身上诱惑出一份爱与认可来。

所以,玩策略、缺乏深情的诱惑,反而成了常态。

围绕着父母如何管孩子,围绕着社会关系如何处理,围绕着恋爱与婚姻,会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教你如何使用策略,以成功地诱惑到别人的关注。

但是,除非你能证明,你能凭自己的本心与本真,与别人相处相爱,否则,你总觉得生命中有一个巨大的缺憾。

不仅如此,实际上,自在随心地活着,一样也可以收获成功,甚至是更成功,远远超越使用各种策略所能获得的。

跟随自己的本心,这是所有的超一流人物的共同之处。他们改变世界,不是因为迎合了世界,而是世界跟随了他。

人性是矛盾的,这导致我们有时候看上去在某一方面很极端。

人性又是渴望圆融和平衡的,若只有某一个极致,一个人就会失去平衡,所以在这一方面达到极致的人,会和在相反的那一方面达到极致的人莫名其妙地纠缠在一起。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无数愿望被压制,我们现在所表、达的,常常是过去被严重压制了的愿望。

人性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如果一个人感觉,他欠了你的,他会倾向于忘记你。相反,如果你欠了他的,那么他会一直记住你。

接受失去、学会悲伤。所谓接受失去,就是直面事实,承认有一些东西的确已经失去了,这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当这样做时,我们势必会悲伤。所接受的失去越大,所承受的悲伤就越重。

悲伤,是完结的力量,是帮助我们告别悲剧的几乎唯一途径。

发自内心的感觉,是我们判断事物的唯一可靠的凭仗。

创造力的源头是自由意志,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感觉和判断的信任与尊重。如果老有人替他做主,老有人安排他的人生,那其实就是在说,你的感觉是错的,你的判断是不可靠的,一旦一个人失去了对自己感觉和判断的尊重,就不可能拥有丰沛的创造力。

我们活着的终极目的,是成为自己。

自由最重要,而自由即选择,我为我的人生作选择,就是自由。

感觉是我们的本相与世界的真相建立起联系时那一刹那的产物。如果我们很容易在许多方面有丰沛的感觉,那就意味着,我们能把握住这个世界的许多真相。而这,就是所谓的创造力。

假如你是一棵树,别人对你的态度就是一阵又一阵的风,如果你很在意别人的意见,那意味着,随便一阵风,都会把你剧烈摇动,甚至将你吹倒。

作为一棵树,你能否矗立在大地上,取决于你有多少根系紧紧地深入大地。

生活就是大地,你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腻的感受就是一条或粗或细的根,你的感受越是丰富充沛,你的根系就越是紧紧地深入大地中。那样一来,就算是很强烈的风也不能颠覆你的立场。

左右着你的当下的因素,究竟是什么?

常见的是两种:留恋或目的。

留恋源自过去,而目的着眼于未来。但是,一旦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或关注于将来的目的,你就丢失了当下。

然而,当下永远是你直接面对的唯一。如果你不关注当下,你便一直在浪费时间。

自我实现者的一个特点是没有审美疲劳。我的理解是,因为自我实现者能全神贯注于当下,他们不会执着于过去的体验,不拿过去的事物和当前的事物作比较,于是每一时刻的体验都是全然的、新鲜的,审美疲劳也就无从产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