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漫笔——齐物论(一)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在题解当中我们讲过,这篇文字是探讨“物论”的。何谓“物论”?就是人类的各种思想文化,比如宗教、哲学、社会习俗等等。这些“上层建筑”实在讲不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而是因为人与人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而产生了各不相同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这个词,过去曾经有人直接将英文音译,叫做“意底牢结”。这个叫法可说是非常形象、恰当的说明了人的意识形态就是自己制造出来的思想的“监牢”与“死结”。庄子洞察到人的思维、知见的局限,所以做了《齐物论》,目的是使我们认识到自己在思维习惯上的错误,改正以往对世界与人生的认知,能同人、事、物和谐共存。
文章的开端,是一个寓言。《齐物论》的文字汪洋恣肆,内容结构上也是环环相扣,因此我们必须处处留心,不能含糊地读过去。这个寓言就是引子,它里面涵藏的意义既深且大,我们要对其消文解意,认真来学习理解。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南郭子綦是庄子寓言当中的人物,“南郭”是说他住在城南,大概是一位得道的高隐。“隐几”是倚靠着小几案,“仰天而嘘”是说子綦仰起脸,向天长吁了一口气。“荅焉似丧其耦”是形容他安闲适意的神貌。“荅”解作“解体”,“丧其耦”这个“耦”,各注家有两种意见,一是解作“配偶”,这个配偶是指心与形为相待而有,子綦仰天而嘘,使自己仿佛遗忘了他的身体。另一种解释,说“耦”等于“寓”,把身形看作是心的寓所,心脱离了形的羁束,如同丧失了“寓所”。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就点出了心与形,二者的关系也是全篇要讨论的最重要话题。
心是什么?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彻底搞清楚,我们便无法认识中国文化,更不能从圣贤教育中得到受用。佛在《楞严经》的开端,就有“七处征心”,把个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逼问得茫然不知所措。中国的儒、释、道通通绕不开这个心,因而才称为“心学”、“内学”。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认识活动是由大脑和神经主导的。但中国文化所讲的“心”,并非有具体形质的人体器官,不是指我们的心脏。人的心脏只是个肉团,它并不“灵”。简单来说,“心”即是“道”,道是宇宙万法的总根源,人属万物之一,也禀具了“道”赋予的一切特质。“道”在万物身上体现称之为“性”,在人则名为“心”。佛教唯识学把“心识”看做认识活动的主体,而且“心”是独立的存在,一切认识对象不是与心对立的,而是一切法由心所生。“心”无形无相,无声无臭,那么要如何获知它呢?只有通过心的作用与功能,在身、语、意的造作上,实际感知到它。正如同我们要想体认大道,就必须从万物中随处发现,离开了具象的器世间,便无由把握道的规律及质性。心虽然是抽象的,但却是实在之物,唯有用生命去感悟、验证,才能觉知到它。《齐物论》的工夫就在此地,在心地上下手,渐次达到逍遥的绝待境界。
中国文化思想总括来说,是“体用论”、“境界论”和“工夫论”。《逍遥游》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讲的是境界,本篇《齐物论》是论说开显境界的具体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