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健身健康&养生

上期奇葩说引起了我,一个营养师的强烈不适(关于胖和脂肪你需要知道

2018-10-25  本文已影响42人  张_大宝

一直比较喜欢看“奇葩说”,喜欢一个看似简单的题目生出那么多有趣的观点、角度。但最近的第五季第10期(辩题是:被同学嘲笑太胖是否应该要减肥?),各路辩手的观点,引起了我,作为一个营养师的强烈不适。可能是涉及到本专业,很多言论我个人认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抛开辩论,看到这个题目,营养师只看到了“同学”和“太胖”,同学我默认为儿童+青少年!抛开那些大爱,自由,平等,尊重,从人最基本的生理和生存需求来说,儿童,青少年太胖一定要控制!青少年时期的体型、脂肪细胞的数量决定了以后一生的健康,是基础!

挨个说说,这些辩手们从营养科学角度,说了哪些不负责任的言论。

反方通篇在强调一个问题,胖是基因决定的,“基因肥”、“易胖体质”不碍事……

其实恰恰与这种言论相反,肥胖很小一部分因素是由我们的基因造成的。 根据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与肥胖相关的遗传因素只占总体风险的一小部分!

很少有一个家庭遗传性肥胖的明显模式是由单基因(单基因肥胖)的特定变异引起的。大多数肥胖症可能是由于多重基因和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不是基因一个因素决定的!这个应该不难理解。 任何关于肥胖流行病的解释都必须考虑到基因和环境两方面!

CDC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人们对相同环境反应出的不同体重的变化表明,基因在肥胖的发展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有时候,即使携带与肥胖相关的基因的人也不会变得超重,反之亦然。 这是因为,除了可能的遗传因素,体重也受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

即使有遗传易感性的所谓“基因肥”,那些超重或者肥胖的人也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可以慢慢地改变体重。退一万步讲, 即便是减不下来肥,健康的生活习惯仍然会使你更健康。

选手告诉观众,胖可能真的不碍事。但,我想说,超重尤其是肥胖,真的碍事,不但碍事还会威胁生命健康!

超重和肥胖可能会增加许多健康问题的风险,包括糖尿病、心脏病和很多癌症。这些疾病包括,不限于:

2型糖尿病

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

癌症

睡眠呼吸暂停

关节炎

脂肪肝疾病

肾病妊娠问题

如怀孕期间高血糖,高血压,以及剖腹产的风险增加

脂肪代谢的紊乱会和慢性炎症是相互促进影响的两大病理基础,几乎所有的代谢性慢性病追根溯源都会找到这两个问题。而肥胖通常都伴随着脂肪代谢的紊乱和慢性炎症。所以说,从生理层面上来讲,胖真的很碍事!

这位辩手说,希望老师为了让世界多元化一点,可以跟孩子说你不要减肥。可儿童时期的肥胖会以各种方式对身体产生有害的影响,并且这个时期的肥胖会直接影响成年后的健康。如果我看到孩子们太胖或者是有胖的苗头一定要说“为了以后的健康!你需要减肥”

❶.

发育时期决定成年后脂肪细胞的数量

童年和青春期,人体的脂肪细胞会不断增加。如果你孩童时期就是一个小胖墩儿的话,那么你成年后,有四分之三的可能变成一个大胖墩。所以孩子在发育时期的时候麻麻一定要控制孩子的饮食和运动,不要让孩子营养过剩增多身体里面脂肪细胞的数量,否则成年后就很难减下来。

❷.

成年后的脂肪细胞数量不会变!

根据2008年Nature上的一篇论文, 在成年期,脂肪细胞的总数保持稳定。大多数体重减轻和体重增加不是来自失去或获得脂肪细胞,而是来自那些细胞在内部能量储存或燃烧时膨胀和收缩。脂肪细胞逐渐死亡并被替换。脂肪细胞的中位数周转率约为每年8.4%,体内一半的脂肪细胞每3年更换一次。

由于成年人体内的脂肪细胞总量是不变的,运动节食,减肥药这些方式并不能减少脂肪细胞的数量,只能缩小脂肪的体积,一旦停止使用这些方法,就很容易反弹。

首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脂肪细胞,人体包含两种类型的脂肪组织:

棕色脂肪主要存在于肩部之间的新生儿中,对产热 ( 产热)很重要。成年人几乎没有棕色脂肪。没有掌控胖瘦大全,不影响咱们身材就不管不介绍它了。

白色脂肪主要负责能量代谢,隔热和机械缓冲方面。主要存在于内脏周围和皮下,(下文所提皆为白色脂肪)

白色脂肪细胞图

说起脂肪细胞的长相,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装有一滴脂肪的小塑料袋。 细胞质非常少,细胞核和一个大的脂肪滴占细胞体积的85%。

他的好处呢是:储存的脂肪为身体提供温暖和保护,脂肪可以分泌多种激素,同时也受到多种激素的调控。甚至可以在身体内运输必需的维生素,如A,D,E和K. 最重要的是,如果需要,脂肪中的能量可以使你活着好几个月。

坏处就是这货,它的85%的脂肪滴的那部分,可以不断的吸收能量,膨胀变大,最大的时候可以比最小的脂肪细胞大500倍。而我们人体中有400亿个这无数个可以膨胀500倍的隐患存在在我们的皮下和肝脏中。随时可能吸收我们过度摄入的能量,膨胀变大!它的主要工作就是让你发胖!且还成功了很多案例!那就有点伤脑筋了。

从脂肪细胞来说人为什么会胖?就是因为:

1.脂肪细胞数量多,所以胖

2.脂肪细胞体积大,所以很胖

3.脂肪细胞又多又大,所以非常胖

减肥非常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瘦素减少,食欲增大

随着你脂肪的减少,你的食欲其实会增加,是因为:进餐后,身体的脂肪细胞会分泌一种激素--瘦素,他会进入血液循环,到你的大脑,告诉它身体已经饱了,不需要再吃了。但是脂肪总量减少了,瘦素也会减少,就没办法告诉大脑吃饱的信号了,越减肥瘦素越少,食欲增大,而且想吃高脂肪高热量的欲望更强烈。身体都在与我们减肥的意志对抗,减肥不易,且减且坚持啊。

2.脂肪细胞数量只会增不会减。

我们介绍了成年人的脂肪细胞数目一般情况下是不变的,但是!一旦你暴饮暴食,脂肪细胞就会增多,且不会减少!正常成年人的脂肪细胞为400-500亿个,胖的人身上的脂肪细胞可能达到1200亿个甚至更多,再想减肥也只能是减小脂肪细胞的体积,所要控制住自己。

3.细胞有记忆,适应了储存那么多能量,就算你忽然减肥,少摄入了能量,但细胞的记忆会清晰的记得,我昨天都有那么多能量,今天怎么少了?不行,得赶紧告诉大脑,今天搜集的能量不够,还得再吃,所以你的嘴巴就会还想再吃。

好,问题回来了。到底减不减?怎么减。如果真的超重或者肥胖,尤其是中心肥胖。一定要减!

具体怎么减是个庞大的话题,我选几个个人认为重要的点跟大家说说。

1. 先减少全身的慢性炎症。具体请看这篇要减重请先缓解体内的慢性炎症

2. 不要挨饿,不要太关注卡路里,而是要关注食物本身。每天选择的食物尽量天然、尽量种类丰富(最好每日超过20种)

3. 完全避免简单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精制糖)比如:米饭、面包、面条等主食、甜甜圈、蛋糕等甜点、奶茶、碳酸饮料等含糖量高的饮料。用食物种类更丰富、营养素种类和含量都更丰富并且饱腹感强的食物代替。虽然我能想到的只有我们自己研发的营养代餐最符合标准。不过粗粮杂粮是比较好的选择,只是营养和种类相对还是不够丰富,另外加工方法也会影响效果。

4. 蛋白质只选优质的,比如鱼类。

5. 注意吃饭顺序:先吃菜,再吃肉,主食尽量不吃。水果选低糖的浆果类水果,尽量种类丰富一些。

6. 烹饪油要注意看完这篇还不会选油,你来找我!|营养师带你进厨房

7. 一定要运动!!!!一定要运动!!!

这篇又写了这么长,具体做法没有展开讲。以后再详细的讲吧~

✦ Reference 

1.Dynamics of fat cell turnover in humans.Nature. 2008 Jun 5;453(7196):783-7. doi: 10.1038/nature06902. Epub 2008 May 4.

2.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a very low carbohydrate diet and a calorie-restricted low fat diet on body weight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healthy women.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3 Apr;88(4):1617-23.

3.Toward Precision Approach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besity.

Yanovski SZ, Yanovski JA. JAMA January, 2018

4.On the origin of obesity: identifying the biological, environmental and cultural drivers of genetic risk among human populations.

5.Qasim A et al. Obesity reviews : a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 2018 Feb 19(2) 121-149

Precision Medicine in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The Relevance of Early-Life Exposures.

6.Estampador Angela C et al. Clinical chemistry 2018 Jan 64(1) 130-141

Gene-nutrient interactions and susceptibility to human obesity.

7.Castillo Joseph J et al. Genes & nutrition 2017 1229

From genetics and epigenetics to the future of precision treatment for obesity.

Sun Xulong et al. Gastroenterology report 2017 Nov 5(4) 266-270

8.The Microbiome and Risk for Obesity and Diabetes. Komaroff AL. JAMA. 2017 Jan 24;317(4):355-356

食品安全 

草莓农残

鸡肉激素

选油攻略

牛奶少喝

健康问题

减肥怎么减

便秘怎么办

痛风怎么办

失眠怎么办

护肤

洗脸洁面

外油内干

修复屏障

痘痘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营养师荣亚琦》首次发布,如需转载需事先取得本平台授权,并必须标明文章转载出处;文章版权归《营养师荣亚琦》所有,未经授权,任何个人/机构不得擅自刊登或在其他媒体上转载全部或部分文章内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