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中跃迁成长?第一性原理不可不知
看完成甲的《好好学习》,有一个很深的感触:成甲读了好多书,而且他做了很多深刻的思考。阅读量+深度思考成就了他的才学和能力。阅读量是基础是基石,是质变的根本前提,量上来了,加之随读随思,方法论也就出来了。
读完这本书的最大收获是,万事万物,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本质的工具或途径就是“临界知识”,临界知识即能够普遍适用于某个系统或多个系统(领域)的规律或定律,其实寻找临界知识的过程就是探寻本质的过程。
万事万物自有规律,自有其运行的轨道,挖出这个规律,找到这个轨道,事情已成了一半。
读完《好好学习》后,迫切想进一步了解“第一性原理”究竟是什么神仙概念,《好好学习》这本书从头到尾就是在这个概念指导下的一种应用尝试。
于是找到了李善友,看了他在混沌大学讲的第一性原理。果不其然,这个概念可以从其文字上就看出端倪:第一性原理就是事物的本源,即元知识,它需要穿过一层层表面,进入事物的最里层,看到它的实质。
看李善友演讲也意外了解了两种思维方式: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不可靠,容易陷入表层的陷阱,演绎法是靠严谨的逻辑进行推理,一步步推导下去,可能也存在误差,不过这种思维方式更深刻,挖得更深,看得更远,更靠近事物的本质。
另外了解到,李善友的读书方法,也是遵循第一性原理的,读经典,精读,读好书,广博的读,既有深度也有广度,加之不断的深刻思考和抽象,抽象出每一本经典书的模型,并通过讲课(费曼学习法的以教为学)学得更深的同时及时获得反馈,从而促进思考的进一步深化完善,这是一种学习快车道,不是捷径胜似捷径。
每一个大师都说成长没有捷径,但是成长有方法,即遵循第一性原理,透过现象看本质。
台湾漫画大师蔡志忠说,一个人的成长,基础要夯实,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和思考。
他认为成长是从一个台阶进入另一个台阶,而不是线性的上升。我的理解是,成长的过程并不是缓慢累积,而是一种量变达到质变引发的爆发式的突变,是奠定在扎实基础之上的跳跃性跃迁,不是苦苦爬坡。
无独有偶,蔡志忠也强调阅读,他说获得知识的最好途径就是看书,而且要一个系列一个系列的看,不要无系统地看,即聚焦一个项目深入钻研,把这个项目涉及到的领域内东西彻底搞懂,挖出它的第一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