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现实 未来

一位抗“疫”者的自述

2020-02-12  本文已影响0人  左拾遗

一、学医真的救不了中国?

最近在网上看到不少人在说,鲁迅先生的话,放到哪个时代都不过时,就好比在《呐喊》的自序里这句:“……我便觉得医学并不是一件紧要的事情……”。

但是后来,逐渐被大家解读为“学医救不了中国”,我却觉得与其本意差的离谱了。

学医能不能救中国?毫无疑问,能!

如果我们有足够强大的医学水平,有足够数量的医疗队伍,有足够有效的救护体系,这次的疫情肯定能被及时遏制,造成的损失也可以把控。

然而发展到现在,我们付出的代价着实太过巨大了,而且让人灰心的是,目前疫情的拐点,或者说峰值,仍然没有较为精确的预判。

写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已经开始设想,这文章会在几个小时内被封掉了。

但是我想说的话并没有那么尖锐,如果公众号后台的审稿人耐心点,应该可以一起看下去。

二、“吹哨人”之死

过程大家都清楚,但是我还想问一个为什么?

不是追问“吹哨人”为什么会死去,而是追问为什么吹哨人的死,会让我们不约而同地发出扼腕叹息之音,形成的振聋发聩之呐喊,已近百年所未闻。甚至“直达天听”,“迫使”国家监察委为此事专门派团队前往当地调查。

后来我再次详细查看了“吹哨人”的定义:“吹哨人”(Whistleblower)这个词起源自英国警察发现有罪案发生时会吹哨子的动作,以引起同僚以及民众的注意。关键的是,从此延伸出来,现在的“吹哨人”是为使公众注意到政府或企业的弊端,进而直接威胁到公众的利益,以采取某种纠正行动的人。.

大概明白了,因为我联系到了另一个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ST始!”

在120多年前的旧社会,“吹哨人”是会流血的。

到了现在,“吹哨人”虽然不会流血,但是会被要求“闭嘴”。

三、再谈”法治”与“人治”

我听到有朋友说这次事件的起因,是因为人为助推而愈演愈烈,所以他希望能早日实现“法治社会”。

我觉得有人为助推的原因,但是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法治。就好比有光明就会有黑暗,有正必有反,有法治就会有人治。

我们不能把理想的解决方案,建立在某个绝对的单一的构架上。

看一下最高法院就这次“吹哨人”事件的发文(节选):“试图对一切不完全符合事实的信息都进行法律打击,既无法律上的必要,更无制度上的可能,甚至会让我们对谣言的打击走向法律正义价值的反面。”

很显然,这几句话对“训诫”事件是持否定态度的,但是却没有任何痕迹表示训诫的人做错了,吹哨人不该被“训诫”。就是因为其中的“尺度”太难把握了,法律不可能用穷举法列出所有应该被打击的“信息”,其中的“尺度”靠谁把握?对,靠人!

四、“吃瓜群众”的潜意识

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打开手机上网,就能看到世界各地新奇有趣的事件。猎奇是人的天性,经过互联网的发酵,催生出一个人群,“吃瓜群众”。这看起来真是一个人畜无害的称谓。但是这个称谓,却远比看起来可怕。

这个称呼形成的概念符号,在潜意识里,弱化了人们的主体思想。听得久了,我们便不会再有兔死狐悲的悲戚感,不会再有唇亡齿寒的危机感,不会再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直到雪崩发生的时候,我们才知道,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还在说着“吃瓜”的人们,也许下一个瓜,就会从你的身上冒出来。

五、“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武汉是“风暴”的中心,全中国、全世界都在关注着她,在那里的人们,从普通老百姓到高层领导人,时时刻刻顶着压力生活、工作。所以武汉,要加油!

而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每个人都需要加油。在一线的要坚持战斗,在二线的要不掉链子,在观察的要配合工作,在家里的要耐住寂寞……没有谁是轻松的。所以中国,要加油!

六、春天会远吗?

经历了冬天的严寒,我渴望春天的到来,但我从不期望春天会来。

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生存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事情,太过容易反而不懂珍惜。森林植被、野生动物,山川湖海,我们尽情攫取、损害。

未来也许有一天,春天会离我们很远,远到你无法确定她还会不会再来。到那时,我们可能会很惨。这些话,《三体》和《流浪地球》等文学作品已经说过很多了,每个人都不应该忘记。

希望我们会变得更强大,不管是从制度上、法律上,还是民族精神上。因为,颂词再美,永远不可能淹没那些微弱的叹息,和角落里低声的抽泣。

                        ——一位“抗疫”者的自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