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定势思维,打破固有模式
《学习之道》这本书介绍了一些在学习中产生的错觉,并交给你打破错觉的武器。
今天在书中看到思维的定式效应(类似一叶障目)这个概念。
定势效应,就是你脑海中已有的,或是最初的想法,会阻碍你产生更好的想法或答案。
在科学领域中,人们很容易陷入这种错误的思考方式,因为你经常会被直觉误导。
人人都会有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是我们所谓的经验,在经历过某件事或某种情况,思维会下意识的回想起以前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
在教育心理学上思维定式,也称“惯性思维” ,就是按照我们之前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等。
请看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公安局长在路边和一位老者谈话。这时,跑来一个小孩,急促的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
老人问:“这孩子是谁?”
局长回答道:“我儿子。”
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这一问题,在100名测试中只有二人答对,你能答出来吗?
后来在一个三口之家问到这个问题,父母都没答对,而孩子却很快给出答案“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爸爸,一个是局长的丈夫。”
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对如此简单的问题反而不如孩子呢?这就是定势效应。
按成年人的经验,公安局长应该是男的,从男局长这个定势推想,自然找不到答案,而小孩子没有这个方向的经验,就没有定势效应,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确结果。
凡事都有利有弊,其实思维定势并不全是弊端,也有利的一面。如果你想用一年的时间取得别人十年的成就,就必须打破固有思维,打破思维定势是必然的。
那如何打破定势效应呢?
一个人长年累月接触到的固有思维,久而久之就形成惯性思维,认为事物本身就是如此,不会也不可能有大的改变。
打破惯性思维方式,多出去走走,多聊聊多看看,了解一下别人的思考方式,换一种思路,这是社交破壁的最好的诠释。
刻意练习,创新思维,不断尝试从多角度看待问题,比如换位思考,通过不同的角度改变自己的认知,保持练习,可以在关键时期发挥重要的破局作用。
只有跳出定势效应,打破固有思维,多角度的看问题,不用老眼光,不钻牛角尖,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从容。